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休闲

新学期 对开学综合征说“NO”

编辑日期:2024/2/27 16:36:57   作者:新闻中心   

元宵节一过,传统意义的春节就正式结束了。随着孩子们开学,“神兽”归笼,生活节奏逐步走上正轨。经历了一个假期,孩子们能否快速收心回归正常学习状态呢?近日,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钟慧给家长们送上提醒。

“开学综合征”是什么?钟慧介绍,“开学综合征”其实并不是医学诊断的病症名称,而是指假期结束、开学之初,孩子们在从“假期模式”切换到“开学模式”时所表现出的一种不适应状态。

常见表现包括:情绪不稳定,焦虑,恐惧到学校,害怕人际交往;失眠,白天困倦、没精神,晚上睡不踏实、入睡困难;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写作业拖拉,总想玩手机、电脑、看电视;记忆力或理解力下降,存在厌学、焦虑情绪等。

“相较于假期里的‘慢节奏’生活,开学意味着‘舒适区’被打破。出现一系列不适应的状态其实很正常。”钟慧表示,开学综合征一般会持续一段时间,经过老师、家长的积极引导和孩子的自主调节,大多不适表现会逐渐消失,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大的影响。

“除了孩子自身的心理素质外,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给孩子的压力程度、疏导方式正确与否等因素都会影响开学综合征的轻重及持续时间。”钟慧强调,因此,家长们首先应当调整好心态。家长有了平和自然的心态,才能陪伴孩子更好地适应新学期。

在具体应对方法上,钟慧建议,家长要提前安排好相关事务,与孩子同步回归上学期间的生活状态。如果孩子还有作业没完成,家长不要过分焦虑。原则上家长应与老师保持一致态度,既不能一味指责孩子贪玩,也不要向孩子抱怨学校作业多,应以积极的态度,督促陪伴孩子一起完成作业,并与孩子一起进行反思和总结,制定好新学期的学习计划。

此外,家长要增加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关注,树立防微杜渐的意识,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和孩子交朋友,满足孩子的安全感、被尊重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身教胜于言传。平时家长在生活中要尽量做到有条理、有规划、言出必行,给孩子以积极、正面的影响,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唐萌

相关新闻

4个方法帮助孩子应对“开学综合征”

当孩子出现开学综合征时,家长不用过度紧张,多数孩子经过老师、家长的积极引导和自主调节,一两周后症状会逐渐缓解消失,不会对身心健康造成大的危害。家长可通过以下方法,促进孩子的调节进程:

规律起居

要引导孩子合理安排生活起居,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把生物钟调整为适应学校生活的状态。饮食以清淡营养为主,充分补给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适度减少零食、速食等加工食品的摄入,多吃应季的原型食物。

制定计划

可以和孩子一起根据自身情况,适应新学期节奏,制定合理的阶段性学习目标和计划,目标要切实可行,制定具体的评估标准。学期初始要允许孩子有充分的适应时间,不要过快施加学业压力。建议家长以身作则,制定自己的下半年工作计划,营造富有动力、向上的家庭氛围。如果孩子有玩耍的需求,可以让其制定每日关于玩的计划,确保合理的玩耍时间之后,再具体制定学习计划。

放松疏导

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放松的办法,比如深呼吸、冥想、渐进式肌肉放松法、积极自我对话、适度有氧运动等。以渐进式肌肉放松法为例,通过调节呼吸和识别肌肉的紧张和放松感,可在紧张焦虑时更有效放松,缓解焦虑。具体做法为:找到一个舒适安静的地方坐下或躺下,深呼吸,练习收紧和放松身体的每个肌群,从前额开始,一直往下至脚趾,用10分钟去感受。

开放交流

要耐心询问并积极倾听孩子诉说的困难和痛苦,给予孩子真诚的关心和理解,相信孩子在多数时候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并协助他寻找解决方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孩子能够从家庭获得情感支持,当其遇到困难时,能够勇于向家人、老师、朋友、心理专业人士寻求帮助。要减少给予“收收心”“紧紧弦”这样的警告,避免孩子产生抵触心理。

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