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余杭: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余杭推出增值服务“大礼包”

编辑日期:2023/10/10 15:43:36   作者:新闻中心   

“短短两年,我们的研究项目就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良渚实验室研究员王永成介绍,他们团队致力于单细胞测序创新技术,项目落地杭州市余杭区后迅速发展,成立了杭州跃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今年第二季度起,销售额保持每个月15%以上的增长。

在余杭,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速键”已经按下——这里科研力量雄厚,汇聚4家省实验室和浙江首个国家大科学装置,链接浙大、杭师大等高校资源;这里创新氛围浓厚,依托阿里、中电海康等“链主”企业成立创新联合体16家,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80家,技术合同交易等指标持续领跑全省。

截至目前,全区拥有孵化载体180个、物理空间超830万平方米,其中国家级孵化器8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3家,通过实施全域“大孵化器”战略,实现创新创业类项目“拎包入住”。

余杭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助力杭州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构建科技成果高质量产出、产业化落地的鲜活生态,余杭精心谋划研发服务、供需匹配、种子孵化、加速培育4方面18项增值服务,着力推动优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真正走向“应用场”。

架构联动平台

加速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产学研的深度“碰撞”。余杭借助品牌路演等多项活动,让科研项目与资本、产业多“碰面”,加速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就在上周,“智汇余杭”科技成果转化系列路演活动——之江实验室智能物联专场落幕。智能教育知识库、三维光声断层成像技术、智能手语生成等8个项目参与路演展示,就产品介绍、技术能力、商业模式和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此次活动获得了智能物联企业的积极响应,促成现场项目的后续合作意向。“很感谢主办方提供了一个资本、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交流平台,同时也很感谢评委专家的点评互动,为我们的项目提供了实战性帮助,指导项目更好转化落地。”智能手语生成项目负责人李萌坚说,项目路演后,就有企业表现出合作兴趣,并开展进一步对接。

为了引导各类创新资源要素聚集,余杭组织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会、大赛、大展,策划“转化新生”“余创汇”“科创π计划”“走进实验室”系列品牌活动,并举行高企培训周周见、玉鸟计划、会员充电日等企业培训,上半年累计举办相关科创活动超60场,发掘了高维医药、天玑济世等一批优秀创业团队和科创项目,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打造专业队伍

服务保障科技成果转化

让更多科技成果实现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需要一支懂技术、懂经济、懂运营的复合型专业化队伍,架设起科研平台、科创企业和服务机构之间的对接桥梁。

余杭组建了“亲之办”“亲科办”,抽调一批具有经济工作经验、熟悉产业政策的领导干部和高层次人才成立专班,“一对一”服务保障科研重器和科创平台建设,链接高校院所、产业园区、金融机构等各方资源,联合三大产业平台,依托科创园区协会、概念验证中心发展联盟等载体,打通科技成果供需堵点。

作为杭州首批科技成果转化员队伍建设试点之一,余杭还瞄准智能物联和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培育专业转化人员。今年以来,余杭举办4场转化员专项培训,邀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领域相关专家授课。课程涵盖首选地政策、技术合同认定与登记实操、高能级研发平台科技成果对接等内容。

通过专项培训和业务实操,转化员全面学习掌握科技成果转化务流程,熟悉各级优惠政策,以更专业的姿态投入到余杭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当中。

据了解,科技成果转化员由园区、高校负责人以及企业技术骨干担任,融合了成果供给方、需求方和服务方等三方力量。“他们既是政策法规解读员,又是成果转化服务员,更是技术经纪人辅导员。有了这支专业部队,科技成果转化将驶入‘快车道’。”余杭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创新平台支撑

助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杭州模式”

让“产学研企”充分结合,需要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搭建成果转化精准对接平台。

作为首选地建设的核心支撑平台,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以下简称杭转中心)于今年6月在余杭的杭师大产业园正式揭牌。

这是全国首家“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公司运作、市场机制”的专业化技术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公司,联合了西湖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中控集团等力量,在供给侧、需求侧、服务侧均有一批龙头机构参与。

通过平台和资源链接,杭转中心为科研机构和科创企业提供科技成果转化涉及的发布、验证、评估、交易、登记、展示、投融资等各类增值化服务,以科技成果转化“一站式”服务中心,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最后一公里”。

除了线下中心外,杭转中心还开发了线上平台,实现对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双方的智能化筛选、评估、匹配和对接等功能。截至目前,杭转中心已经梳理了来自实验室、高校院所和企业的科技成果10万余项,发布了近2.4万项,发布了各类技术需求1万余项。

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杭转中心已经实现科技成果交易35项。借助落地余杭的先行优势,目前杭转中心已经促成中科院仿生微小型飞行器实验成果与中电海康等一系列技术对接、转化项目,助推余杭科技企业破除科研瓶颈、实现技术攻关。

除此之外,余杭还完善政策体系,形成科技成果供给、转化项目孵化、专业机构发展等五大类政策措施,定制科技企业“成长指南针”,已累计向3000余家企业推送政策套餐。

今年以来,余杭争取国家省市科技扶持资金1.53亿元,拨付区级科技与人才专项资金4.36亿元,惠及科技人才企业3320家次,高质量助力科创企业破解“生长疼痛”。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余杭区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需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接下来余杭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科技成果“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为杭州“打造创新创业新天堂”贡献余杭力量。

来源:潮新闻 褚陈静 杨扬 刘双瑞 高山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