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普陀东晓村:“东风”劲吹 “民宿村”破“晓”

编辑日期:2023/8/29 8:14:12   作者:新闻中心   

  虾峙岛东晓村虾峙镇政府供图


夏日的虾峙岛东晓村,海风徐徐。沿着环岛路一路前行,一边是潮起潮落的大海,一边是高低错落、外墙绘了图案的渔家房屋,组成了一幅独特的海岛美景。

  “山海环绕,人景相依,对虾峙的印象浪漫而宁静。”行走在东晓村河泥漕的游步道上,来自江苏的游客林兴国不时举起手中的相机,将眼前的美丽一一“定格”。

  20年来,舟山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借此“东风”,逐渐走向没落的渔村得以重焕生机。目之所及的渔村美景,映衬出东晓村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擦亮美丽乡村生态底色的丰硕成果。

  近年来,东晓村把旅游发展作为新突破口,依托原生态海岛风光探索发展休闲旅游,越来越多的民宿在此“落地生根”。2022年村里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旅游收入4500万元。

  环境整治,渔村“颜值”和“气质”大变样

  “呒去过河泥漕,勿算到过虾峙岙。”坐落在虾峙岛东南角的东晓村河泥漕,早在2018年就被评为“省级休闲渔业精品基地”。

  行走在大河线河泥漕路段,平坦的柏油路直通到村民家门口,沿线恰到好处点缀着绿化景观以及观景平台。凭栏远眺,更觉心旷神怡。

  “别看现在这么漂亮,没有改造前,这些上世纪80年代的石头老房子,房前屋后遍地是垃圾、杂草。路也没这么宽,路旁电线杆没落地之前,台风一来就被刮倒,沙滩里面全是垃圾……”翻出一张2016年之前河泥漕沙滩附近的老照片,东晓村党总支原书记朱永仕感慨万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普通人一月工资才上百元的时候,村里的“万元户”就随处可见。但随着渔民转产转业,曾经1700多人的村子,只剩下300多人,年轻人更是屈指可数,渔村萧条的景象仍历历在目。

  2016年,东晓村环境提升改造工程被提上日程,通过村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整村“颜值”和“气质”不断提升。后续又依托五彩渔村改造项目,对河泥漕区域的233户农房外立面、围墙等进行了美化,以蓝白色为主色调。

  如今,走在村中,远远就能看到沿途的农房披上了“五彩霞衣”,在满目翠绿的青山间格外亮眼。“现在村里道路拓宽了,污水截污纳管,三线落地,还有了垃圾分类房,村民的房前都摆放着分类垃圾箱,就连原先习惯乱扔垃圾的人都变得自觉起来。”朱永仕笑道。

  “引凤回巢”,只为让更多人领略家乡美

  独具韵味的原生态村落风貌,加上不断优化的环境,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来,这为村里发展民宿产业提供了条件。“以前村里找不到吃饭、住宿的地方,游客除了看风景,也没有其他游玩项目,免不了‘来去匆匆’。”东晓村党总支书记郭军科回忆。

  如何让游客留下来?虾峙镇以东晓村河泥漕为试点,探索渔旅融合发展模式,引导渔民从事旅游业。

  2016年7月,河泥漕第一家民宿——怡心湾海贝民宿开张。“家乡变美了,旅游业大有可为。”原先在沈家门从事海钓生意的贝飞波正是看到了其中的商机,毅然选择回乡创业。他投资百万元,租赁了几近荒废的集体用房,重新设计和装饰。下紧转第3版? ?上紧接第1版“老实说,刚开始做好了不盈利的准备,但没想到的是,开张第一年就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这着实让他喜出望外。

  地中海风、北欧兼日系风、乡村风……这几年,河泥漕不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更有外乡人扎根海岛。

  看中家乡发展的契机,在杭州定居的王科娜几年前回到家乡,投资400万元,建起自己的民宿——大屿民宿。这座北欧兼日系风的房子,总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有餐厅、茶室、影像区域等。空间主打茶文化,可同时接待20人。一年多前,第二家民宿“小岛之书”也投入营业,增设了主题书吧、放映厅、餐厅等配套设施,让游客的体验感不断提升。

  “我是土生土长的河泥漕人,这片海、这片沙滩,都是小时候常玩的地方。”站在民宿露台上,渔村风貌尽收眼底,王科娜说,她想让更多人领略到家乡的美。

  因为主打精品路线,民宿房价还不低。王科娜介绍,七八月份正是岛上的旅游旺季,一天的房价在800元左右,还经常“一房难求”。

  “刚回来的时候,我算是河泥漕比较年轻的,其他多是一些留守老人,我在他们眼中算‘小孩’。这两年越来越多的‘90后’加入进来,全国各地的都有,给这里带来了很多活力。”这些年,她见证着河泥漕“逆龄生长”的变化。

  激活资源,乡村美景变“钱”景

  环境上的改变,正在“积沙成塔”,“美丽经济”成为东晓村发展旅游的引擎、村民致富的“聚宝盆”。

  走在河泥漕的路上,总能遇见各种各样的旅行者:舟山本地跳岛游的年轻人,带全家老小来玩的长三角游客,来此团建的企业职员……

  从无人问津到“一房难求”,这样的转变得益于村里积极盘活闲置农房,引进文旅融合新业态。如今的东晓村更是形成了以河泥漕3A级景区村为核心,凉湖特色自然渔村为支撑,栅河线美丽风景线东晓段为基础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郭军科告诉记者,这几年村里通过租赁、村集体资源折价入股、联合市场主体共同开发运营民宿等形式盘活了不少闲置民房,走上了一条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原本村里收入90%靠渔业,现在旅游民宿经济占‘大头’,老百姓的房子也更值钱了。以前,闲置的老房子几千元一年出租都没人要,现在年租金都涨到了5万元左右。”他告诉记者,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也有150万元左右。

  村民增加了收入,渔民转产转业后也有了新的出路。

  村民周苏娣原本在沈家门开饭店,随着家乡发展,她将沙滩旁的老房子重新装修,经营小超市。“旅游开发起来后,小店生意好起来了。”说起这些,她脸上的笑容不自觉地洋溢开来。

  民宿业的发展,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更多“家门口”就业的机会。64岁的村民周彩芬就在大屿民宿打工,“我在这里帮工三年了。我家就在这后面,几分钟就能走到,很方便。”和她一样“家门口”再就业的村民还有不少。村子越来越美,生活越来越好,大家的幸福感与日俱增。

  郭军科介绍,给民宿打工的多是本地村民。固定工作的人一个月能拿四五千元,临时做做也有两三百元一天。

  渔旅融合,拓宽渔农村共富路

  如今的东晓村已有16家精品民宿,相关产业累计投资6000多万元,成功培育了“柒+夕舍”“碧海蓝天”“无问西东”等一批精品特色民宿。东晓村也先后获评“浙江省3A级景区村”“浙江省美丽乡村精品村”“舟山市渔农村闲置农房盘活利用示范区”。

  结合渔村特色,东晓村精准发力,以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为建设的主要着力点,精心做好“农(渔)旅结合”文章,通过“卖风景+卖体验”,引进飞盘、沙滩排球等海洋休闲活动,同时引进咖啡厅、书店、冰店等各种新业态。

  迎客的兔子玩偶、绘着卡通形象的店门……村道边一家名为“海的盖子”的冰店颇为吸睛,主人林瑜今年26岁,原先在杭州从事互联网行业。回到老家后,她开起了这家小店作为村中民宿的配套,为上岛游客带来当下年轻人更喜欢的休闲旅游体验。

  今年夏天,在河泥漕沙滩,融音乐、运动、露营、旅游及地方特色等多种文化和元素于一身的虾意生活节第二季开启。原汁原味的渔村风情,引来了一批批游客听海呢喃、踏浪逐舟,品读着这个渔村的惬意和活力。

  在虾峙河泥漕,民宿产业链条仍在不断延伸。村里也积极与各类资本对接,引进新的旅游招客项目。“希望通过进一步盘活东晓村的闲置房,激活更多新业态,让游客不再‘来去匆匆’,拓宽渔农村共富路。”虾峙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 朱丽媛 通讯员  丁益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