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生活

合肥民族乐团奏响“国乐风华”

编辑日期:2022/12/19 9:17:29   作者:新闻中心   

歌声阵阵、乐声悠扬、舞姿翩跹……已是寒冬,包河区文化艺术中心的各个排练室内依然热闹非凡。

“G调《花好月圆》,我们来排一遍。”走进四楼的乐队排练室,琴瑟和鸣,丝竹悠扬,60多名合肥民族乐团(以下简称民乐团)的演奏员在团长和超的带领下,正在为即将举办的包河区“奋进新征程”民族管弦乐线上音乐会的录制和合肥市“国乐印象”新年音乐会紧张排练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对此,合肥民族乐团团长和超备受鼓舞。

从一个仅有十几人的队伍,发展到今天拥有七十多人的完整建制的民族乐团;从当初只能以演奏一些重奏曲和为独奏乐器伴奏,到如今多次参加大型文艺演出和音乐会;由其担纲的“国乐印象”合肥市新年民族管弦乐音乐会,已然成为合肥市的一张城市文化名片。合肥民族乐团,已蜚声江淮大地,并在长三角崭露头角。

这支诞生于区文化馆的城市民乐团,成立于2017年7月,这也是一支年轻的乐团,平均年龄只有27岁。作为团长兼指挥的和超从小就喜欢音乐,自身专业是竹笛,高中和大学时期就喜欢和同学们一起组建乐团,工作之后,内心也一直想成立一支高品质的民族乐团,却无奈没有合适的契机。

包河的群众文化要突破和创新,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演出队伍和文艺形态,亟需创建具有专业艺术水准、管理规范有序的文艺团队来提升区域文化实力,这也是包河群众文化工作努力的方向。

2017年的一次合肥市基层文艺调演,和超与包河区文化馆结缘,在文化馆的积极协调组织下,合肥民族乐团应运而生。

“刚成立的时候,我们没有固定的排练地点,潘馆长帮我们联系琴行让我们排练,打击乐等大件乐器得外借,乐队成员也没有统一的演出服。”回忆起乐团刚成立时候的场景,和超觉得有些心酸。

邀请专业老师培训、给予团队经费支持、提供演出服饰、不断完善排练的硬件设施,鼓励团队参与各类活动,在区文化馆的帮助和扶持下,民乐团迅速发展壮大。2019年10月,包河区文化艺术中心建成对外开放,乐团有了专属的乐团排练室,也拥有了更专业齐全的设备。

如今,每逢周四、周日的晚上,乐团都要在区文化艺术中心进行常规排练,有演出任务也会增加排练次数,艺术上的精雕细琢让乐团的水平大大提升,已编排了大量的民乐经典曲目。2019年乐团在参加的上海“长三角”金融杯民族器乐展演比赛中,精心排练的《古槐寻根》、《秦兵马俑》两首民族管弦乐作品也荣获了金奖第一名的好成绩。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民族乐器里不但藏有丰厚的音乐养分,更深植于中国传统音乐的根脉,我们想奏响属于这座城市的的国乐风华。”和超表示,乐团成立五年多来,每年都会参加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给广大百姓带去艺术的熏陶和快乐。

在区文联副主席、文化馆馆长潘杰看来,区文化艺术中心让市民走进艺术殿堂、感受文化魅力,分享着和美包河的文化之美,是包河 致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包河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全区文艺队伍不断壮大,文艺活动更加丰富,创作谱写出了《美丽滨湖》《包河之恋》《赤阑桥》等一批旋律优美、群众喜爱的音乐作品,形成了“包河群星奖”“睦邻文化节”“包河区合唱节”等系列特色文化品牌,在国际合唱比赛、全国群星奖、五个一工程奖、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长三角系列文艺调演中均摘金夺银。

截至目前,全区共有注册群众性文艺队伍近300支,在区文化馆活跃的省内一流文艺队伍约有20多支,常年参加文化艺术活动的群众近10万人,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犹如璀璨的文化繁星。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包河的文化工作者始终不忘使命任务,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最大的追求,努力以更加丰硕的文化艺术成果为第一城区的跨越发展奏响和美的时代乐章。

(谢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