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民通力合作 夯实反诈基石
包河工人文化宫项目进入钢结构主体施工阶段
“合肥版乌镇西栅”最新进展来了!
合肥首批临时性专项岗位人员上岗
滨湖首店!合肥第二家“盒马”正式开业
图片新闻
算好“亩均账” 土地“活”起来
期刊
>>内容

算好“亩均账” 土地“活”起来

【 字体: 】  【2022/8/22 16:21:30】  【作者/来源 新闻中心】  【关闭窗口

一亩地的工业年产值,想象空间有多大?

坐落包河经开区的安徽巨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给出的答案是1711万元。这家占地80.4亩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凭借自主创新,快速成长为国内领先的汽车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系统解决方案专家、全球智能装备的主流供应商,并成功登陆科创板。2021年,公司获评市、区两级亩均效益评价A类企业。

工业经济有了新型“指挥棒”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的牵引作用,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成立区亩均效益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亩均效益评价工作专班……短短数月,《包河区亩均效益评价工作实施方案》《包河区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办法(试行)》等系列根植包河实际的政策也相继出台。

据悉,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区按照亩均税收、亩均营业收入等多项指标实行综合评估,把企业分为A类(优先发展类)、B类(鼓励提升类)、C类(规范转型类)、D类(调控帮扶类)四档。在此基础上,深化结果运用,推动优胜劣汰。

值得一提的是,亩均效益评价工作涉及企业营收、税务、用地、用能等各类数据。我区充分发挥“数字”优势,在“包河经济大脑”平台开发“亩均效益评价”模块,高效统筹各类信息的收集、完善、更新。

同时,以亩均效益评价主要指标为数据基底,围绕经济效益、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维度,建立一套智能化、可视化的数字评价体系。依据年度评价结果,自动生成企业、街镇、全区等层面亩均效益评价报告,辅助政府决策。

用正向激励为企业鼓劲

透过新修订的《包河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我区对当年亩均产值达到800万元以上或亩均经济贡献达到30万元以上的制造业企业,按照1.5万元/亩给予管理团队最高80万元一次性奖补;对当年亩均产值达到1000万元以上或亩均经济贡献达到40万元以上的制造业企业,按照2万元/亩给予管理团队最高100万元一次性奖补。

“亩均论英雄”导向下,企业同样学会了算“产出账”。

2021年,合肥安达创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亩均税收56.5万元,亩均营收660.4万元。

数据背后,成立科学博物馆研究院、建立智慧展馆创想工坊、推动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安达创展积极调整经营策略,探索“双增、双减、双经营”模式,向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要效益。

今年上半年,安达创展实现产值同比增长20%。7月20日,安达创展开展“零增地”技改投资,启动建设数字技术研究院。着眼未来,目标“营收规模上台阶、亩均贡献翻一番”,公司还将力争实现营收10亿、利润1亿。

“亩均效益”,新时期衡量企业经营水平的又一把标尺,激活了部分企业走科技之路的内生动力。截至目前,我区已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

包河经开区加速“腾笼换鸟”

近年来,在越来越突出的土地要素制约面前,作为我区经济发展主阵地、转型升级主战场的包河经开区,更是面临“增量”稀缺、“存量”低效的双重困境,产业发展空间极大受限。

2022年初,包河经开区启动“大起底、大排查、大治理、大转型”专项行动。目前,园区已集中力量完成161个工业地块摸底工作,共占地面积9788余亩,摸排入驻企业1505家,并对摸排地块上的企业亩均税收、亩均营收贡献进行了预评估。近期,园区正在推进低效、闲置、擅自改变用途土地清理工作。

让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为先进产能腾挪空间。据了解,包河经开区采取“一企一档一策一图”,通过合作开发、自主转型、项目嫁接、收储收回等多样方式,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同时推动有限的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产业配置。

计划表上,包河经开区今年将完成两个“五百亩”改造。目前,通过拆除重建方式自主转型升级企业3家,总面积约141.5亩,均已开工建设;通过项目嫁接方式转型企业3家,总面积约141.8亩,正在推动报建审批、开工建设;通过收回盘活企业4家,总面积约661.1亩,均已完成收回程序;通过收储上市企业1家,总面积约63.1亩,已重新上市成交。

“亩均论英雄”理念不仅体现在存量企业中,也嵌入了“双招双引”环节。新时期,我区将亩均投资强度、亩均税收、亩均产值等作为项目引进认定标准,实现“引资”向“选资”转变。

以点带面,提质扩面。接下来,我区亩均效益评价工作还将辐射重点商业楼宇、重点产业园区,探索实现以工业地块、工业园区为单位的评级指标体系建设。 (王嫣然 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