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滨湖聚焦

情牵雪域,爱洒高原!

他用3年,书写援藏“答卷”

编辑日期:2022/7/15 10:01:30   作者:新闻中心   

7月的合肥热情似火,九曲桥边,包公园里的荷花开得正艳,而3600公里之外的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措美县,雅拉香布雪山脚下金黄色的油菜花才刚刚绽放。这两处远隔数千公里的地方,却因为他们的坚守,而联系得更为紧密。

雪山脚下,来自我区包公园管理处的援藏干部许仁忠圆满完成了为期三年的援藏任务,即将离开这里,返回合肥。他也是安徽援藏工作队中唯一来自包河区的援藏干部。

援藏期间,他的工作表现受到安徽援藏工作队、山南市、措美县的高度认可,先后荣获2020年度山南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20年度中共安徽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优秀党员、2021年度中共安徽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度措美县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t4.jpg

许仁忠在雪域高原留影

“组织上安排的任务,再难也要坚决服从”

2019年7月,许仁忠作为安徽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成员,派遣到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措美县农业农村局任副局长,主要分管援藏项目和科技推广工作。“组织上安排的任务,再难也要坚决服从。”许仁忠告诉记者,尽管已经预见了援藏期间将要面临的各种困难,但他并不担心,心中更多的是对西藏这片土地的向往。

措美县平均海拔4500米,全年平均气温只有5摄氏度,气压只有内地的一半。刚到这里,许仁忠缺氧厉害,每天脑袋都是懵懵的,说话都喘粗气,夜里睡觉要憋醒四五次,许仁忠咬牙坚持着。好在援藏工作队为他们宿舍安装了制氧机,许仁忠逐渐适应起来,很快就投入到了紧张的援藏工作中。

“鸟在脚下飞,车在云上走。”“不是在冬季,就是大约在冬季……”有人这样形容当地恶劣的交通和气候环境。哲古镇卡珠村离县城70多公里,从县城出发需要翻越2个海拔超过5000米的山口;前往乃西乡具巴村的道路多为砂石盘山路,落差大沟壑多,挂在崖壁上的盘山路一侧是数千米高的大山,另一侧是深不见底的悬崖,一到雨季,塌方、落石、泥石流等现场时有发生;藏区牧民习惯于天然放牧,放牧点量多且散,距离县城都有好几十公里……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三年来,许仁忠走访了全县所有乡镇、居民组、农牧业合作社、产业基地,拉近了与农牧民的距离,增进了与群众之间的感情,掌握了大量一手鲜活的资料,为顺利开展援藏工作找准了方向、夯实了基础。

种羊引进  变“输血”为“造血”

“措美县是高海拔县,以传统游牧业为主,种植业很少。”许仁忠告诉记者,当地传统游牧方式养殖的羊品种老化,生长周期长,需要三到四年才能出栏,经济效益不高。2018年,安徽省农科院将安徽澳寒羊引入措美县,与当地藏系绵羊进行杂交试验,缩短养殖周期、改良绵羊品种。2019年试验成功,杂交羊当年就可出栏,体重也增长约三分之一,并且适应性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对促进牧民增收以及措美县的牧业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澳寒羊杂交项目的推广也成为许仁忠援藏期间的重点任务之一。为了让项目顺利推进,许仁忠一趟趟地往合作社和牧民家中跑,为他们算好“经济账”,使得项目在具巴村养殖合作社与卡珠村家庭牧场顺利落地。同时,还为卡珠村家庭牧场援建了约600平方米的羊圈圈舍和近一公里长的引水工程,不仅解决了羊圈的饮水问题,还解决了卡珠村温室大棚的灌溉用水问题。2021年两村共出栏800余只杂交羊,实现经济效益120万元左右。

t2.jpg

包河区援助哲古社居苏格绵羊种羊

“杂交羊集中饲养后改变了当地传统的养殖模式,也改变了当地牧民的思想观念。”许仁忠介绍,目前来看,今年的推广效果也很好,省农科院定期来人指导,措美县农业农村局畜牧技术人员跟班学习推进,项目也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牧民的认可。

为支持当地畜牧业发展,我区拨付了75万元援助资金,专项用于种羊杂交项目的推广。“区里给的每一笔钱都要用在点子上。”许仁忠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推广澳寒羊杂交项目的同时,去年10月,许仁忠还利用我区援助资金,从藏区其他地方引进了389只苏格绵羊种公羊,对该县牧业大镇哲古镇17个牧业组的当地绵羊进行品种改良。“杂交后生产的绵羊羔羊与当地绵羊的羔羊性状相比表现更好。”许仁忠介绍,预计每只羊每年可繁育30只,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播撒希望的“种子”

受制于气候环境,措美县种植业发展始终是块短板。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果树学专业,在“农口”工作十余年,许仁忠也算是半个“农口专家”。内地和藏区气候环境、种植模式大有不同,许仁忠一边查阅资料一边请教农业专家,还组织措美县从业人员到合肥市进行专业种植培训,带领当地农业农村局专业技术人员,手把手地指导藏区百姓种植技巧。

三年来,许仁忠每年回合肥休假,都会联系种业公司购买各类瓜果蔬菜的种子,带去措美县试验种植,三年下来已在措美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温室大棚里试验种植了一百多个品种。示范园还定期组织各乡镇农民现场参观教学,当地农户在他们的指导下,逐渐掌握了现代设施农业的种植方法和技术。通过近三年的推广,当地已经有近80座温室大棚投入使用。

t1.jpg 

许仁忠(左2)在指导交流种植技术

“乃西乡海拔落差大,虽然山上是皑皑白雪,但一些山谷的小环境还是比较好的,植被茂盛、野花很多。”为了拓宽当地农户增收途径,去年上半年,许仁忠牵头为乃西乡定巴村引进了一家蜜蜂企业,为当地农牧民免费提供蜜蜂、蜂箱和养峰技术,并按一定价格回收蜂蜜,促进当地农牧民增收,该模式试点成功后,还将进一步推广。

此外,许仁忠还联系协调安徽省农科院立项50万元,在措美县进行高原牧草选育种植试验。

“能参加援藏工作,我感到非常荣幸”

援藏期间,许仁忠还积极参与制定安徽省“十四五”援藏计划内项目规划,梳理提供有关农业农村局的援藏建设项目;参与哲古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和措美县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工程的实施;为解决措美县农业农村局工作用车困难,协调我区捐助购置皮卡车一辆;与合肥市相关部门协调促进措美县的农特产品进入合肥市场;积极参与安徽省、合肥市和山南市、措美县两地的各项交流,当好两地桥梁纽带作用,共接待、联系互访党政、科技、社会团体约三十余批,为两地政治、社会、文化、科技、管理等各方面交流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年的高原工作和生活,也给许仁忠的身体带来了难以避免的损害:心脏变大、房室瓣回流,血压比在内地要高20毫米汞柱左右,有些损害甚至是不可逆的,但许仁忠无怨无悔。

t3.jpg

许仁忠参与绵羊杂交短期育肥技术培训

“有生之年能有机会参加援藏工作,我感到非常荣幸,所做的事能够得到了藏族群众的认可,也有一点成就感。”许仁忠告诉记者,在去援藏之前,已是满心向往。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参加援藏工作既是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也是对自己的一次锻炼,让自己终身受益。

(叶玉庭/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