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盘点2021 喜迎区“两会”

从住有所居到居有所乐

编辑日期:2021/12/30 11:01:21   作者:新闻中心   

QQ图片20211229183018.jpg

回迁居民喜迎新居

临近中午,阳光透过玻璃,照进包河区淝河镇居民王福云龙川雅居的三居室里,暖意融融!

昔日,这里是一片私搭乱建、隐患重重的“脏乱差”景象。而今,这座名叫刘大郢的“城中村”,早已掸去一身浮尘。

1968年出生的王福云,是土生土长的“老淝河”。曾长期在村办企业担任会计,她亲眼见证了这片土地的蝶变。

“条件越来越好,日子也越过越滋润。”说起这些年的变化,王福云的语气里满是自豪和满足。

2017年5月22日,一个让王福云印象深刻的日子。“镇上的安职院、公路技校开始搬迁。”也就是从这一年,淝河片区综合改造工程正式拉开大幕。

彼时,王福云已在社区从事网格工作。她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包联征迁。

由于对政策理解有误区,一段时间里,居民对征迁有着抵触情绪。“房子对老百姓来讲是大事,我理解他们心中的顾虑。”

听过难听的话、进过难进的门、熬过漫长的夜,经历300多天,2018年,地铁一号线祁门路片区,实现净地交付。

王福云告诉记者,只要愿意谈,总是有希望。“多跑点路,多花点时间,没啥。大家最终还是会理解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出发点。”

2019年,作为第一批回迁户,王福云也搬进了刘大郢原址回迁的现代化小区——龙川雅居,成为了一位“新市民”。

“十三五”以来,淝河片区累计征迁300余万平方米,从城乡结合部一跃成为城市新空间。一批带动力强、成长性好的优质项目启动建设。包括龙川雅居在内的5个小区顺利回迁,累计分房4858套,1.4万余名群众实现住有宜居。

“乡亲们为城市发展做了贡献,我希望在还能干得动的时候,为大家多做点事。”疫情防控、两委换届……这两年,本该退休的王福云更忙碌了。作为网格员、党员巾帼志愿者,同和民康小区550多户、2000余位居民,成为她包联服务的对象。

“有事就找王大姐。”这句小区居民的口头禅,是信任、也是动力。“长期这么奔波,累吗?”不止一个人问过王福云。“我是带着感情做事,投入其中,就感觉不到累。”她很真诚。

采访中,王福云告诉记者,在淝河,自己还参加过4次人口普查、6次经济普查。“变化是真大。你比如这个经济普查,以前就那些小厂子、小作坊;现在,除了大企业,还有好多的民营创新公司。再比如人口普查,过去我们流动人口多,因为是城郊嘛,打工的都聚在这;现在常住人口多,不少年轻人来安家落户。”这位“老普查”的个人经历,早已深嵌于地方发展。

工作间隙,王福云带着记者在小区附近转了转。“环境整洁干净,看着也舒坦。再不是当年‘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大农村’。家门口老一辈念念叨叨的愿望,也算实现了。我现在特别坚信,淝河的未来,一定会更好!”

王福云的底气,来自片区发展的“旺气”。

2021年,“十四五”崭新开局,“活力品质新中心、时尚气质新淝河”建设进入新阶段。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中国视界”项目快速推进;6000余名群众喜迁新居;屯溪路小学祁门路校区、48中祁门路校区启动招生;安徽五金机电商贸城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在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中,推开新一扇发展“窗户”的淝河片区,纵身现代化“起跳”。

年关将至,王福云还没开始盘算过年的事情。“现在这日子,天天都和过年一样,没啥需要特别准备的。”

幸福密码藏于寻常生活。放眼今日新淝河,一幅幅日新月异的建设画面,一份份沉甸厚重的民生答卷,甚至是一颗颗铆在一线、铆住人心的螺丝钉,无不让人对这里的明天充满期待。 (王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