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无传社区 守护平安家园
全区首届创新创业项目大赛举办
构建三级服务体系 筑牢健康之基
图片新闻
孝老爱亲 向上向善美名传
许业贵:与蓝藻“战斗”到底
期刊
>>内容

许业贵:与蓝藻“战斗”到底

【 字体: 】  【2021/10/15 10:49:32】  【作者/来源 新闻中心】  【关闭窗口

九月底的一天上午,位于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次入口对面的一段巢湖岸边,数排蓝藻打捞船整齐停靠,此时,皮肤黝黑、身着橘黄色马甲的许业贵正在打捞平台上清理水泵上的杂物。汗珠不停地从他的脸上滚落,流进了早已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的衣服上。

“难受得回家都不想吃饭”

“跟一个月前相比,这段时间湖面上的蓝藻已经很少了!”看到记者,许业贵从打捞平台跳下来,走进旁边的遮阳棚。

所谓的遮阳棚,也就是一个用绿色帆布蒙上的一间简易房,屋内放满了部分简易打捞工具,连个座椅都没有,没有窗户,正午时也就只能给工人师傅们起个“遮阳”作用。

52岁的许业贵告诉记者,以往每年4月份,随着巢湖气温的升高,水中蓝藻容易复苏,大量蓝藻在岸上草原以及渡江战役纪念馆围堰外夹角处聚集,高温暴晒下在短时间内死亡腐烂。随着风向的作用,藻源性异味随风扩散,会对周边区域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越是这样的情况,越是我们最忙碌的时段。”许业贵说道,就在上个月,正值高温酷暑,蓝藻腐烂后味道特别大,有时候回家饭都吃不下,身体都感到吃不消。

打捞师傅们一般都是早上七点到晚上六七点,夏天衣服就没有干的时候,身前背后全是汗。午后的高温,阳光直射水面产生水蒸气,蓝藻打捞工如同置身“蒸笼”,加上蓝藻散发出的刺鼻气味,工作环境可谓恶劣。

由于常年在高温酷暑下作业,眼前这个刚过五十的汉子,皮肤被晒得干涩发卷,显得格外苍老。

“小米加步枪”换成高科技“打捞神器”

“在过去,蓝藻打捞其实很难搞!”作为曾经的巢湖渔民,“洗脚上岸”后的许业贵参加了当时义城镇组织的民间蓝藻打捞队,跟其他队员们一起,每年四五月开始,先用渔网将蓝藻控制在岸边,再人工打捞,最后将蓝藻放置在事先挖好的窖中自然挥发,耗时耗力不说,效率还不高。

“现在好了,政府重视蓝藻治理,我们鸟枪换炮,告别了‘老把式’,迎来了‘高科技’!”许业贵兴奋地介绍说,不算其他地方,光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次入口蓝藻打捞点,就配备了3艘打捞快艇、6台推流器、7座“龙卷风”和两台水泵等。“蓝藻多的时候,两台泵同时开启,一天能够打四五千方藻水。”

治理蓝藻最怕没风,无风情况下水就不流动,蓝藻一聚集就会死亡,产生恶臭味。“所以,没有风浪我们就人为制造波浪,用快艇、气泡船等在水上面掀起层层波浪。让水流动起来,蓝藻不腐烂,最大限度减少异味。蓝藻打捞上来后会顺着管道输往附近的塘西河藻水分离站进行分离,成为相对比较干的藻泥,在生物药剂的作用下,藻泥没有异味,分离出来的清水直接排放回湖里。

治出一片碧水蓝天

作为土生土长的义城渔民,从小深受蓝藻之苦的许业贵便有个心愿,就是让蓝藻远离市民,还合肥一个水清岸绿景美的大美巢湖。

如今,年过半百的许业贵为德林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名蓝藻打捞员,负责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次入口打捞点蓝藻打捞。“我从小在巢湖边上长大,巢湖是我的母亲湖,城市越来越美,母亲湖也应该越来越清,所以,治理蓝藻任重道远,但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许业贵向记者道出了他的小心愿,只要自己身体允许,他会在治理蓝藻这个岗位上坚持下去。这个心愿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目前,许业贵的爱人也在巢湖某打捞点工作。

八百里巢湖,青山环绕,水天一色。相信经过共同努力,巢湖生态保护一定向好,“最好名片”一定会更加绚丽动人。

(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