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释法零距离
扮靓城市迎“双节”
央视关注大圩镇乡村振兴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文明实践情暖智慧方兴
合肥高铁南站22日起实行新收费标准 最长免停1小时
图片新闻
聚焦“救急难”: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
期刊
>>内容

聚焦“救急难”: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

【 字体: 】  【2021/9/17 15:21:57】  【作者/来源 新闻中心】  【关闭窗口

社会救助是困难群众共享发展的重要保证。“从最需要帮助的群众入手,解决群众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区按照托底线、救急难、保民生的目标要求,落实落细兜底困难群众的民生保障,为社会弱势群体留住光明。

品牌项目

雪中送炭点亮弱势群体希望

家住包公街道炳辉社区的李翠芬今年45岁。十多年前,李翠芬被查出患上肺腺癌,此后转移到甲状腺和脑部,虽然先后多次手术保住了性命,但却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其家中还有两个女儿正在读书,全家仅靠丈夫打零工为生。

“经过社工实际调查发现,李翠芬符合街道‘人在暖途’困难家庭救助项目的救助标准,我们马上主动给她做了申请,把她纳入服务对象中。”包公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张春友介绍,通过项目,李翠芬获得了低保、大病救助等多项资金救助,专业社工对其进行月度访视,并动员她加入了辖区文娱类社会组织志愿队伍,点亮她继续快乐生活的希望。

“‘人在暖途’是对政策内救助的补充和延伸。”张春友介绍,该项目旨在为辖区因病、因学等不可抗逆原因导致困难的家庭,提供资金救助、服务救助等综合社会救助服务,打造城市版“精准帮扶”的“救急难”社会救助机制。

近三年,该项目资金救助120户次困难群体,累计发放救助金243939元。同时,为困境家庭提供服务救助6000人次,通过社工、暖途使者的家庭探访、电话回访等一对一帮扶,向服务对象提供及时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还培育出100余名暖途使者,他们活跃在楼栋、小区、网格中,参与到家庭探访、生日会等关怀服务中,完善服务对象的邻里支持网络。

精准服务

困难兜底让救助保障“一个不落”

事实上,“人在暖途”只是我区实施“救急难”的一个缩影,温暖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去年3月,滨湖世纪社区清枫网格党支部书记黄燕入户走访了辖区小茹(化名)一家。小茹今年初二,与没有经济收入的母亲相依为命,家里甚至到了缺米缺菜的地步。“和我考虑的一样,小茹家里没有手机也没有宽带,果然无法上网课。”黄燕立即安排社区工作人员带着小茹母亲去办理了电话卡和宽带业务,疫情期间安装需要时间,黄燕便把小茹带到网格办公室上网课。“考虑到小茹家的实际情况,我们安排社区食堂解决了她家吃饭问题,并定期送去口罩、消毒水等必备物品,确保做好特殊群体的兜底保障工作。”黄燕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区民政部门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做好敬老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及社会救助工作,全力保障好城乡低保户、特困人员、孤困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 区民政局副局长唐庆华介绍。疫情期间,区民政局各类审核审批也开辟了“绿色通道”,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全流程网上审批,减少接触感染,并及时下拨街镇临时救助备用金,用以解决城乡群众的急难问题,践行着关爱弱势群体、帮扶困难群众的“暖”行动。

据悉,今年1-8月,我区已发放各类困难补助2515万元,累计保障城乡低保对象33393人次,发放低保金约1932万元。” 区民政局将继续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加大各项社会救助工作力度,通过开展“救急难”试点工作,为社会救助工作探索经验,提供示范。

“通过实施低保、大病救助等多项民生工程,我们突出临时救助制度的应急、过渡功能,让救助有力度更有温度。”唐庆华表示。区民政局还将健全区、街镇、村居主动发现救助三级管理网络,推进“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区公益创投等方式,不断提升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发展出“爱与陪伴”“暖兴工程”等一批救急难服务项目,让困难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 (徐汐颜 卜盛兰 何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