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开局之年看包河

做好“水”“绿”文章 扮靓淝河颜值

编辑日期:2021/8/23 10:34:33   作者:新闻中心   

这里,一湾清水,两岸新绿,蓝天白云,温馨宜居;

这里,风光旖旎,碧水穿城,民风淳朴,繁华宜业;

淝河镇,这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小镇正在美丽蜕变。

近年来,淝河镇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坚持城镇建设和生态保护并重,综合施策治污增绿,做足“水”“绿”文章,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之路。其中南淝河右岸的变化尤为显著,300米见绿、500米见景、1000米见园……开启“美颜”模式。

紧抓生态建设  描绘美丽“淝河绿”

来到南淝河下游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生态绿廊项目现场,蜿蜒的园中步道串联起一个个别具特色的公园小品,昔日尘土飞扬、货车飞驰的新港砂石货场码头,正逐渐变身为舒适、便捷、智能、活力的滨水城市空间。上海路与郎溪路之间的南淝河右岸,一座传承码头特色的主题公园正加快建设,市民朋友们将再多了一处游玩赏景、散步健身的好去处。

一路思,一路看,是什么让南淝河右岸旧貌换新颜?事实上,早在2019年,淝河镇就着力做好“水、绿”文章,打造生态宜居的品质城区,深入推进城市园林管理,对辖区3000亩生态林和22条乡村道路、8处游园、广场等进行专业管养;同时,深入落实河长制长效管理机制,定期实施河道保洁,河道周边环境明显提升。

“水清地绿景美”的愿景呼之欲出,淝河镇面貌日新月异,一个宜居适业的生态新城渐显活力与魅力。

着力扩容提质 打造生态样板

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让群众共享城市建设成果,是淝河镇近年来发展的一大亮点。在南淝河下游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中,淝河镇以人为本、匠心打造,千方百计增绿添彩,绿化面积达37万平方米。

据包河建设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淝河下游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生态绿廊项目,在空间布局上按照“一渠淝水、三带成卷、四篇华章”思路构建生态体系,以防洪堤与市政道路为两条横向轴,以人与自然交互为重点,建设“湿地滩涂带、休闲体验带、市政绿化带”三个特色带状空间,打造“湿地滩涂区、活力森林区、生态休闲区、自然科普区”四个居民活动分区。在景观打造上,则采用有限介入、低冲击开发的策略,尊重原有码头空间、原生形态的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改造。未来,将着力把南淝河右岸打造成为一个践行绿色新发展理念的全市样板。

漫步滨水公园,树影婆娑、绿意盎然,亭台楼阁点缀其间,落日流水相映成趣,生活其间的市民感觉无比幸福与惬意;驻足文化广场,处处散发着浓郁的绿色气息和文化芳香……未来,淝河片区将建成长三角生态文明示范样板。

提升城市品位 建设宜居家园

展望“十四五”,淝河镇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行而不辍,南淝河右岸的变化只是一个缩影。水和绿是淝河片区最丰富的资源,当地将坚持以环境优美、人文醇美、建管精美为内涵,最大化放大产城一体这个优势,实现从“环保要地”到“生态美城”的气质之变。

以生态优先为前提,推动南淝河、关镇河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完善公园绿化设计、扩大绿化面积、增加游园设施,打造滨河生态绿廊示范段;深入推进城市园林管理,加快北京路、龙川路等重点道路环境整治和绿化提升;继续巩固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成果,全面推进生态问题整改……一系列生态“组合拳”,将美好“蓝图”变成美丽风景。

走入“新时代”的淝河镇,将创造性地保留、保护、发展历史文脉,以卫立煌故居、吴氏炮楼、宋世科住宅、唐大楼等民国时期文物为核心资源,系统设计、深度挖掘、有机整合,打造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名片,让城市更有温度、更有情感、更有记忆,实现宜居度、群众的满意度与日俱增,“人人都说咱淝河好!” (吕欢欢 刘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