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滨湖聚焦

穿越战火纷飞 忆往昔峥嵘岁月

编辑日期:2021/6/18 10:23:59   作者:新闻中心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每当雄壮的歌声响起,李井香老人就会思绪万千,记忆将他带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家住包公街道宁国新村社区的李井香1930年出生于亳州市赵桥乡,如今已92岁高龄。1951年4月加入抗美援朝志愿军,1951年10月进入朝鲜前线,抗美援朝三年中荣获两次三等功,1956年李井香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已经有65年党龄。

日前,记者来到李井香家中,聆听这位老党员、志愿军老战士当年的战斗故事,感受一代军人深厚的爱国情怀。随着老人缓缓的叙述,一段往事扑面而来。

奔赴:战争前线 坚守“600高地”

1951年春天,李井香在家乡报名参加了志愿军,经过一段时间集训后,从蚌埠登上开赴前线的火车。李老说,乘坐着“闷罐子”火车到达辽宁后,就编入了新部队,担任新兵连四排十二班班长,驻扎在宽甸镇。10月下旬,部队前往安东市(现丹东市)驻防,大家每天都到鸭绿江江堤上学习朝鲜语。驻扎十多天后,部队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大桥,到达炮火连天的朝鲜战场。

三等功军勋章.jpg

李井香展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获得的三等功勋章

“一路上,到处都是弹坑和坍塌的墙壁、浓烟滚滚的村庄。美军敌机不停地狂轰滥炸,饱受战争苦难的朝鲜人民,脸上挂满忧愁和恐惧。”李井香回忆,经过数日的夜行,部队到达了前线。他所在的连驻守“八八阵地”,主要任务是是构筑阵地工事和递补到前线阵地,每时每刻都遭受敌人的炮火打击,战士们伤亡不断。

1952年春天,李井香所在的班就被补派到前线“六〇六阵地”,负责坚守前沿600高地。刚到达,猛烈的炮火就向李井香所在阵地狂轰滥炸,高地上硝烟弥漫。战友陈家昌冲出战壕的那一刻,全体战士都应声而起,吼声、枪声、爆炸声声声入耳,最终敌军抵御不住反击,仓惶而逃。

“这次阻击战,是我参军以来参加的第一次战斗,我的副班长宋世福在战斗中牺牲了,很多战友也永远留在朝鲜,他们才是真正值得敬佩的英雄。”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老人双眼泪光闪动。当时的他没有害怕,也来不及悲伤,只有愤怒,手中的枪握得更紧了。

创新:修筑工事 挪防东海岸

“1952年11月,美军在五圣山战役受挫后,为了防止敌军从东海登陆,进攻后防。上级命令我们转移到东海岸,防御敌人的登陆。”李井香告诉记者,当时任务就是在大公路边的开阔地里构筑工事,防止敌人登陆后从公路上通过。修筑工事需要木料和石块,石块易解决,由于木料缺乏,上山砍伐费时费力,加之敌机每天都轮流轰炸,严重耽误备战进度。

当时正好驻扎通向大海的小河边,李井香观察到可以利用海水涨潮的水势,将砍好的木料扔进河里,运用“水上运输”加快工程进度。后来,备战任务提前完成,整个班的创新精神也受到了上级的表彰。

寸土不让、寸土必争。讲述中,李老深情回顾了大家在恶劣残酷的战场环境中浴血奋战的往事。讲到动情处,李井香唱起了军歌:“五圣山,在朝鲜,摧不垮,打不烂,个个都是英雄汉……”

02d33687045a8884e40746858b26da9.jpg

李井香戴上军功章和妻子合影

归国:光荣入党 学习先进军事技术

1953年10月底,李井香接到上级通知,要回到国内军事技术学校学习技术,为将来建设现代化军队打好基础。想到将要离开这个难忘的山沟时,李井香忽然停下脚步,回头环视这山沟里的一草一木,回忆着以往在这里发生过的事情,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如果没有战友们的流血牺牲,没有中朝人民军队的艰苦战斗,不可能把侵略者赶到‘三八线’以南。

回国之后,李井香依稀记得在分配学校之前,大家先是去体检,当时的他又瘦又矮,只有一百斤左右,没有达到海空技术学校的标准,一开始有些失落,当时的参谋说“我们军人,学习任何技术,都是为我军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为人民服务的”,这又鼓舞了李井香的斗志。随后,便来到佳木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汽车学校进行学习。李井香清晰的记得当时帽子上缀上了“八一”帽徽,佩戴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从此,他由一名中国人民志愿军变成中国人民解放军。

回忆起入党第一天,李老感慨道:“党员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我们那时候别说吃饱肚子了,就连吃上饭都很困难。再看看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每一次遇上困难,咱中国共产党都能克服过去,这都离不开广大共产党员的共同努力奋斗,现在的年轻同志也很不错,疫情防控和防汛抗洪,都是党员同志奋战在一线,新时代的共产党员就是要弘扬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DSC_3249.jpg

从战场带回的军用水壶和荣获的军功章

翻看老照片.jpg

翻看老照片回忆峥嵘岁月

回忆:7本手写稿 5万字记录

1958年1月李井香从部队转业至合肥工作直到退休。如今,李老虽至耄耋之年,但身体硬朗,思维敏捷,记忆力也很好。说起七十年前抗美援朝战事,李老拿出从战场带回来的水壶、珍藏的军功章和老照片,如数家珍。在他的脑海中似存有一盘磁带,一幕幕场景随时都能回放。

“每当看见这些,就想起自己从军生涯的激情岁月,是党和人民给了我人生征途的最高荣誉。”老人始终将对党的这份忠诚,融进了自己人生的每一段历程。

关于抗美援朝的故事,李井香一直想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留作纪念,传给子孙后辈。他也觉得,这是一种锻炼方法,可以让手和脑子多活动活动。

爷爷讲故事—抗美援朝那些事.jpg

打印成册的《爷爷讲故事——抗美援朝的那些事》

从2011年开始,李井香断断续续写了好几年,总共写了有7本稿纸,大概5万余字,2015年,在孙女的帮助整理下,整理成了电子版,在线生成了电子书,取名《爷爷讲故事——抗美援朝的那些事》。当孙女将书放到李井香面前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不停地念叨着已经逝去的战友的名字,“你们看不到今天了,但是我写的书上会让后辈记住你们的……”

“职业身份不是终身的,党员身份却是一辈子。是党和军队把我哺育培养起来,这种恩情一辈子不能忘。”李井香表示,今年是建党100周年,社区里也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作为一名老党员,希望有机会在社区里跟大家分享分享峥嵘岁月的战火青春,希望后辈们不要忘记先辈们抛洒热血保卫祖国的事迹,珍惜现在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

(谢文君 何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