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我为群众办实事

党员“串门”打开群众“心门”

编辑日期:2021/4/9 11:21:36   作者:新闻中心   

咚!咚!咚!“你好,请问有人在家吗?”

清明假期前的一个傍晚,合肥市龙川路某住宅小区内,50岁的古琴教授张婷正在家中练琴,门外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张婷打开门,门外露出两张灿烂的笑脸,“您好,我们是梳背桥社区的工作人员,想过来看看您家里有什么需要吗?”社区党支部委员江艳和同事笑盈盈地表明来意。

梳背桥社区是常青街道新成立的一个城市社区,1.36平方公里范围内聚集了中海央墅、建发·雍龙府、融侨·观澜等新建成的商业住宅小区和中海环宇天地等商业街区,高楼大厦里的“城市冷漠症”在这里并不鲜见。

“居民来自五湖四海,相互之间熟识度不高,对社区工作不熟悉,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自然不高。”社区党支部书记史先扬介绍,为了尽快“破局”,这个“初创型”社区率先走出了“第一步”——以“党群串门”为抓手,建立常态化的“民情日记”走访机制,倾听、收集、解决群众“急难盼”,逐渐打开了居民“心门”。

自去年12月以来,社区16名工作人员按照分片包联的形式,利用下班和周末的空闲时间深入小区和街区,进楼入户,到居民家中串门,形成了“走访居民必记、了解诉求必记、解决困难必记”的“走访三必记”制度要求,“通过入户串门走访,让居民了解社区服务内容,收集居民诉求,同时最大限度地组织动员居民党员和骨干走出家门,形成社区自治力量。”史先扬介绍,“民情日记”常态化走访的背后,梳背桥社区的“三项清单”越来越完善,通过全方位收集各类服务主体的服务需求,形成“需求清单”,整合辖区居民、商圈以及公共服务资源,形成“资源清单”,利用结对帮扶、公益创投等形式,形成为民服务的“项目清单”。

不到半年的时间,史先扬和江艳等人的“民情日记”本已记录地满满当当。一次走访中,江艳拜访的一户居民家中新添了宝宝,但孩子迟迟未上户口,也未购买居民医保,走访后这个事情就像“一个未完成的事项清单”一样装在了江艳心里。1月底,江艳注意到省里下发了一个延迟缴纳2021年居民医保的通知,居民只要在2月28日前补缴即可,她立即通知居民准备好材料,又给街道人社窗口拨去电话,叮嘱他们“无论如何也要等一等这户”,终于赶在截止期限前一天帮居民补缴了医保。

除了新生儿医保续保等“急事”外,“民情日记”走访还帮助居民协调解决了小区停车难、广场舞扰民、文明养犬等难事,通过一次次登门走访,居民的“需求清单”也越发多样,诸如小区室内公共活动空间少,天冷的时候居民没地开展活动,可否在社区里举办一些科普小课堂,让放了学的孩子有地去……“‘民情日记’走访只是拉近党群关系的第一步,我们正对居民反映的需求、问题、矛盾进行梳理,分类制定解决方案。”史先扬表示。

据悉,针对居民反映的公共活动阵地缺少等问题,目前社区利用小区架空层打造的党群服务阵地正在建设中,预计将于7月前正式开放,此外社区还打造了“家有好‘邻’”“童心同益”等微公益创投项目,越来越多的居民骨干走出家门,加入社区公共事务中来。 (杜静 鲍俊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