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红色故事会

听!晓星集老街抗战的故事

编辑日期:2021/4/2 10:33:26   作者:新闻中心   

在大圩镇境内,有一个以乡村集市而闻名的地方——晓星集,这个拥有百年历史的老街巷,在变迁中记录了那个时代的辉煌和苦难。

商户带来的繁盛,日军占领时期的屈辱,都已过去。如今,按照回迁安置复建点建设需要,百年老宅即将离我们而去,但抗战的动人故事依旧在一代又一代晓星集人中流传……

残垣断壁 无声诉说老街曾经的辉煌

在晓星村委会同志的带领下,记者穿过一段喧闹的菜市,终于见到了这条闻名遐迩的老街。

据介绍,半个世纪前的晓星集仅有这一条长约200米的老街,别看老街不大,却曾经是合肥南乡一带著名的乡村集市,汇集着许多商号和商铺。相传,晓星集始建于清朝中期,以前人们有赶早市的传统,大圩附近一带的村民带着自家的土特产,趁着月色和星光来赶集,晓星集由此得名。算起来,老街已有数百年历史。当地的居民回忆,解放前晓星集里的巷子不长,青石板路、木质结构的房屋,有些还雕梁画栋,沿街的商铺鳞次栉比。早晨三四点钟,老街被赶集的人从熟睡中叫醒,人们穿梭在商铺之间,热闹非凡。

为了配合回迁安置复建点建设,目前整条街老房子正陆续拆除,只留下部分建筑孤单地杵在道路两边。老街中段,一处老宅引起了记者的好奇,因为年代过于久远,门头上的字牌只剩下一半,不过还是可以猜出“晓星百货商店”六个字,依稀能从中感受到老街当年繁华的影子。

晓星集原属于合肥县南乡,上世纪50年代末成立了晓星公社,后改成晓星乡。《1985年合肥市区行政区划》显示,当时的郊区辖15个乡、一个镇,其中就有晓星乡,和大圩乡是平级的,直到1992年才合并成大圩乡。2007年4月,大圩撤乡建镇,晓星村成了大圩镇管辖的13个村之一。

饱受战乱 保留国人铮铮傲骨

在当地人眼中,晓星集是一条寻常的老街,春夏秋冬从这里走过,人世沧桑在这里演绎。她因岁月流逝有了历史,又因老街的故事有了生命。

作为当地重要集市和交通要道,晓星集是一个饱经战火的老街。时间回到80多年前,1938年5月18日,合肥沦陷后,日军相继占领合肥城南地区和晓星集。从此晓星集就沦为了日伪盘踞的核心地带,使得新四军七师与二师的交通处处受阻。

“当年我还只有十几岁,但对小鬼子印象很深,他们个头不高,但样子恶狠狠的。”今年91岁的吴启明老人从小就住在晓星集老街,尽管时过境迁,但他依然记得侵略者踏入家乡的情景。

吴老回忆,当年日本人每天都会开着吉普车在街上巡逻,老街上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年轻人和妇女都跑到附近的东大圩躲藏起来,等日本人走了才敢回来。“我们虽然手无寸铁,但绝不会向他们妥协!”吴老坚决地说。

从日伪军踏入晓星集那一刻起,人们每天都过着惊恐不安的生活,老街也变得十分死寂。那时的晓星集人无不在想:这日子何时才能结束?

乔装赶集 铁血新四军智取敌军火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1944年,晓星集的一场战斗在合肥峥嵘的抗战岁月里留下光辉一笔,当时新四军七师的《大江报》还对此战进行专门介绍,这场战斗给合肥周边群众很大鼓舞。

故事还得从1943年秋天说起,中共合肥县委确定由城南区委书记杨吉平和区长蒋亚文负责开辟晓星地区。二人到达晓星集后,迅速找内线,熟悉情况,并在老街上开一个地下糟坊作掩护,开展地下活动。

杨吉平后来撰文回忆,1944年农历二月一天,他和蒋亚文带着30多名游击队员,乔装打扮后趁机攻克晓星集。根据晓星集敌人部署和地形,分五个战斗小组,第一组组长汤道培负责抢占炮楼,第二组组长杨吉平负责攻打日伪乡公所,第三组组长宣育军负责街道巡逻,第四组组长夏彬负责东西两头闸门,第五组作为机动。战斗异常顺利,第一组顺利占领炮楼后,及时发出信号,各组同时行动。当时的乡公所人员和乡丁们都在吃饭,并未感觉到异常,第二组趁其不备,迅速控制局势。游击队在连发数枪大喊“缴枪不杀”后,日伪军把枪高高举起。整场战斗仅用20分钟,我军只有一名同志腿部负伤,缴获步枪70多支,子弹2000余发。杨吉平回忆:“枪声初起时群众不了解情况,以为是土匪打劫,家家户户关上了大门;后来当我们打下了晓星集伪军据点后,商店里的货物丝毫无损,这才知道我们是新四军。当我们整队出发时,群众一齐站到店门口拍手叫好。”

“那一场仗打得确实漂亮,他们装扮成卖东西的、磨刀的小商贩还有农民,乘着伪军不备突然袭击,等到敌人大部队反应过来已经来不及了。”当年还是毛头小子的孔令新如今已89岁,回忆起77年前的那场战斗,他说,当时这个乡公所驻有伪军一个乡队,约有80人,队长林旭初是个为非作歹、作恶多端的家伙,他经常扬言:“谁要是通新四军,一律杀头!”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

可以说,晓星集一战的胜利不仅给了林旭初一次沉重的打击,也给当地群众带来了久违的安全感,大大提升了新四军的声望。

展望未来 老街美好生活幸福可期

小时候的夏日,月光如水,晚饭过后,人们就陆陆续续把竹凳子、靠背椅搬出来,坐在自家屋檐下纳凉,街上不时响起一阵阵“扑啪扑啪”大蒲扇赶蚊子的声音。大人们讲着老故事,孩子们在老街巷里躲迷藏,窜来窜去……

如今,记忆中老街的影像渐渐模糊,但在老街真实发生的故事将星火相传,乡亲们的幸福生活也仍将继续。“为了配合大圩镇回迁安置复建点建设,目前有0.2平方公里的区域正在陆续被拆除。”晓星村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中的黑龙江路将纵穿晓星集老街,按规划,黑龙江路以西是金葡萄家园复建点二期二板块,用于回迁安置房,黑龙江路以东则是金葡萄家园复建点二期三板块,用于公共设施配套。

据介绍,随着街上130多户居民的逐渐搬离,街边的老房子将消失在历史的光阴里,这条历经百年沧桑的老街正随着时代发展涅槃重生。晓星集的居民们也逐渐告别了黄土地的生活,陆续搬进了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在安居乐业的他们身上,是数十年间包河飞速发展的巨大变化。

(王峰 姜曼 唐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