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非遗说

方寸世界里的松石匠心

编辑日期:2021/1/22 10:06:45   作者:新闻中心   

开栏的话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生命基因,汇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对非遗的挖掘、保护和传承,事关我们每一个人。包河大地上,也有很多璀璨的非遗珍宝:松石内画以方寸展万物,庐州木雕讲述人生一“刻”,铁火绘丹青、烙笔妙生花……即日起,包河报开设《非遗说》栏目,选取全区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发现包河非遗人的记忆传承、工艺流程和发展脉络,展示非遗的价值和精神。


小小一只鼻烟壶,方寸之间仿若装下大千世界;尖尖一支内画笔,螺蛳壳里勾勒出万境万物。内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工艺,源于清代,以特制的金属杆勾笔在玻璃、水晶、玛瑙等材质的壶坯内,绘出细致入微的画面,格调典雅、笔触精妙。有人用“鬼斧神工”来形容内画技艺,但在松石内画非遗传承人姜洪亮眼里,再出神入化的技艺都不过是多年不懈的研习和坚守。姜洪亮说,每一件成功的作品,都凝结着匠人的匠心和初心。

方寸小壶里画出世间万物

1月20日,记者来到位于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的姜洪亮松石内画工作室,他正在制作最新的内画鼻烟壶。手握内画笔,顶部弯曲尖细的毛笔从豆大的瓶口中探入,在两寸高大小的壶腹内壁上反向作画,透过透明的水晶看到的则是正向的画面。寥寥几笔,一幅山水画栩栩如生的显现出来。

据了解,内画鼻烟壶是汉族特有的传统工艺,始于清嘉庆年间,经过几百年发展,分为京、冀、鲁、粤四大流派。传统的内画大都是画在玻璃、水晶等透明或半透明的鼻烟壶内侧,它综合料器、书法、绘画等诸多艺术元素,涵盖了多种手工艺行业的精湛技艺。近年来,在内画艺术家们的创新下,内画的题材逐渐扩展到人物、山水、动物等诸多领域,技法上也采用了国画、油画、泼彩、书法等多种方式。

在姜洪亮的工作室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内画鼻烟壶,内画上有活灵活现的虾,有肃萧凌冽的山,还有形态各异的罗汉。姜洪亮介绍,这几年,他遍游安徽,感受徽风皖韵,希望将瑰丽黄山、秀美民居容入一壶之中,于是开始创作具有安徽特色的内画作品。他创作的黄山系列内画作品在对黄山山水的描绘中还创新性地借鉴了山水画泼墨泼彩的手法,在内画的方寸世界里再现了黄山的雄伟壮丽。

三十多年坚守诠释工匠精神

“到今年,我学习内画已经有30多年了。”作为非遗文化传人的姜洪亮仍不忘最初自学内画鼻烟壶的时光。起初姜洪亮学习的是烧瓷画,每天的工作是在瓷胎上画画。1985年前后,姜洪亮在家乡河北接触到了内画鼻烟壶,当时就喜欢上了。“那个时候,内画技艺还是保密的,我就在宿舍里自己摸索。白天上班,晚上学习,真是不眠不休的热爱。”

从事画瓷工作又自小喜爱画画,姜洪亮有着超强的绘画技艺,但内画与外画的差距极大。“反画正看”是内画技艺的一大难点,而且内画是用极尖的毛笔伸入窄小的瓶内作画,内壁磨砂难以看清笔尖,在勾勒过程中,全凭感觉与经验。人物、山水、花鸟,要想画得好,全靠练习,稍有差池,作品就废弃了。为了更好地画好内画,姜洪亮又拜了冀派内画名家王冠宇先生为师,深入学习内画。

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姜洪亮对山水、人物、花鸟等各类内画题材都有涉猎,而他最擅长的人物画作。“现在我正在制作安徽名人系列,已经制作完成了李鸿章、庄子等安徽名人。这个系列运用了油画的技巧,通过水墨的晕染,展现多种人物不同的面貌和情感,希望能为传承安徽历史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姜洪亮说,2009年前后他从家乡来到安徽,创立徽派内画鼻烟壶,就是深受徽文化的丰富底蕴吸引。“我想将徽文化与内画技艺结合,吸收其它内画流派的优秀技艺,形成具有安徽特色的徽派内画。”

希望小众文化传承不息

完成一幅内画作品长则几个月,短的也要一周,如今,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画由于学习周期长、收入难以得到保障,发展受到阻碍。姜洪亮说,与其他传统技艺不同的是,内画本身施展的空间“小”,技艺要求创作人眼神好、精力足,有一定的绘画基本功,掌握内画技艺并到达一定水准需要漫长枯燥的研习,“能达到这些条件又能热爱这份文化的,其实并不多。”

姜洪亮的徒弟沈红妹,自小喜爱绘画,学习内画技艺至今已十余载,同师父姜洪亮一样是松石内画市级非遗传承人。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她在继承传统、精研技法的同时,又独辟蹊径,和老师一起创造出徽派内画的艺术风格,不仅在鼻烟壶上作画,还能在化妆盒和香水盒里内画。

千军万马、山水林间、民间风俗……在咫尺的鼻烟壶上,内画大师们反手勾勒世间万物。对姜洪亮们来说,内画鼻烟壶技艺既是艺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未来,姜洪亮希望有更多的人学习内画,参与到这份非遗文化的传承中,让内画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被更多的人认识和喜爱。 (徐汐颜 谢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