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关注

包河区:坚持一体化、高质量

奋力在全省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化中心城区

编辑日期:2021/1/12 16:52:04   作者:新闻中心   

1.jpg

疫情期间社区工作人员为出入居民检测体温、查看证明。


2.jpg

  我省首条自动驾驶汽车5G示范线开通。


3.jpg

  包河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内工作人员监控大共治城市运行中心监控大屏。


4.jpg

  市民在罍街公园锻炼。


5.jpg

  城市阅读空间,享受家门口的“悦读”时光。


  主城东南上风口,340平方公里的包河区,是一位上进生。“十三五”期间,从“百强城区”到全省首个“千亿城区”,再到实至名归的安徽政治经济文化新中心。一次次站在聚光灯下,他自信满满。

  5年里,包河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总量基本实现“翻一番”,综合实力百强区五年跃升13个位次;金融、文化、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等主导产业加快聚集;“四大空间”战略纵深推进,老城新区协同并进;“大共治”开创全省治理新模式,“两级中心”树立全国标杆;河湖水质迎来历史拐点,WIFI状绿廊格局基本构建……五年的时间里,他奋楫逐浪、加速领跑。


  大战略呼唤大担当,新起点瞄准新高度。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加快实施,合肥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省行政中心迁移带来城市重心的深刻调整,滨湖科学城成立带来集聚效应的深度释放等大背景下,包河站在了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接下来,包河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推进经济体系、城市建管、生态文明、社会治理、执政能力“五个现代化”,在全省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化中心城区,在长三角区域实现从“中等生”到“优等生”的跨越。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开局”战鼓已擂起,包河应势而发,策马奔腾,力争上游!


  经济跨越


  连续打赢“四场硬仗” 拉动经济“V”形反弹


  包河实力,历来不容小觑。


  2018年,包河区历史性成为全省首个“千亿城区”,“雄厚实力”令人侧目,也充分展示了“安徽中心、第一城区”的强大底气。


  然而,2020新年伊始,新冠疫情突袭而至,来势汹汹,后期又遭受“历史极值”的特大汛情。在安与危、生与死的重大关头,包河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戮力同心、义无反顾,战疫情、斗洪峰,化危机、育先机,应变局、开新局,连续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防汛抗洪“保卫战”、巢湖蓝藻“歼灭战”、经济增长“攻坚战”四场硬仗。


  大疫情、大汛情、大“藻情”,对包河经济发展带来大考验。2020年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均为负增长,经济运行跌入“冰点”。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包河区坚决扛起“全市总量过万亿、包河贡献不降低”的责任担当,采取一切措施稳存量、扩增量、防变量,通堵点、纾痛点、解难点,千方百计稳住经济基本盘。


  强化经济运行分析调度,打好稳企惠企组合拳,组建经济工作专班,建立“2+3”调度制度,开展“四服”专项行动 ,实施“2455”攻坚计划 ,出台“六稳”“六保”30条举措、扶持中小微企业若干政策,制定服务业、文化旅游业、汽车及消费市场等专项奖补措施,兑现各类政策资金7.93亿元,新增减税降费11.5亿元,减免房租5600万元,争取中央特殊转移支付、抗疫特别国债、非标专项债56.52亿元……一系列的“组合拳”,强势拉动经济“V形反弹、逐季回升”,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420亿元,三产增加值突破千亿大关。


  无论是顺境逆境,包河人总是敢闯敢拼,也正是这股强大的韧性,推动包河不断发展、一往无前。“十三五”期间,包河区综合实力百强区五年跃升13个位次,有望挺进全国40强,加之省行政中心正式迁入,滨湖科学城挂牌成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井喷式发展,包河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新中心。


  到2025年,包河力争全区GDP总量达到2300亿元,在全市乃至全省首位度稳步提高,在长三角区域实现从“中等生”到“优等生”的跨越。“大个”包河,无限可期!


  产业强链


  双核驱动 打造现代化产业新高地


  2020年9月3日上午,包河区塘西河公园内人声鼎沸。全长4.4公里的安徽首条自动驾驶汽车5G示范线正式开通,会看红绿灯、会刹车、会变道的试乘车迎来首批体验乘客。


  见微知著,这是包河区聚焦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快产业结构提档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个重要缩影。


  回首2020,包河产业发展开花结果、亮点纷呈。


  数字经济加快发展,1460个5G基站、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项目快速推进,大数据企业达到58家,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过40%,获评“全省发展数字经济成效明显地区”。


  总部经济加速集聚,新引进中石油天然气、中节能、便利蜂、苏鲜生等区域总部,全区税收亿元楼达到12栋,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项目)增至60家以上。


  科技金融文化融合发展,合工大智能院研发中心、合肥能源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投入使用,滨湖金融小镇一期建成运营,创意文化产业园入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包河区入围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成为新的增长极,国轩高科总部迁入包河,全省首条自动驾驶5G示范线建成运行,“一区一园一场一中心”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一年收获数不胜数。


  时间标尺再拉大到“十三五”,成就斐然,琳琅满目:安徽创新馆、科大国金院等创新平台建成使用,全区上市企业增至10家,市场主体达到18.5万户、占全市比重近1/5,累计引资总量1800亿元,连续3年进入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十强,连续9年被评为全省民营经济考核一类县(市)区……创新创业创造在包河大地蔚然成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展望2021,包河方向明、思路清、定位准,将紧紧扭住“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的双核驱动,聚力实施“双千工程”,致力打造“融会观通”等产业地标,全力推进园区转型,着力创优营商环境,加快培育符合包河未来发展方向的优势产业集群。再到“十四五”,包河数字经济、总部经济规模将分别超过1000亿元,金融、文化、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分别超过500亿元,地标性产业集群形成规模,产业基础高端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成,形成“体量大、质态优、结构好、活力强”的“包河发展模式”。


  品质城区


  全域联动 城区品质时尚精致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包河,让幸福更有质感。


  如今徜徉在包河的天地,既有车水马龙、华光异彩,也有包公古韵、田园诗意。观安徽名人、闻大圩果香、逛罍街夜市……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增添了满满的幸福感。


  包河区城区品质跨越提升,要归功于“四大空间战略”实施。


  “十三五”期间,包河区坚持全域联动,深入实施滨湖引领、中部腾飞、老城复兴、乡村振兴“四大空间战略”,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发展潜力加速释放,区域综合承载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累计完成征迁近800万m2,拟建在建安置房超1000万m2,刷新了大建设的“包河速度”。四大空间协同并进,滨湖引领作用凸显,滨湖卓越城创新而生,淝河片区加速蝶变,骆岗生态公园呼之欲出,包河经开区加快转型,老城更新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创成样板,品质化现代化城区加速崛起。“时钟型”高铁网在南站汇聚,合肥港成为长江支流最大集装箱码头,轨道交通“六线并发”,上海路、郎溪路高架等主干道建成通车,高铁、地铁、高速、高架、港口“五位一体”综合交通优势更加凸显。


  过去的5年,包河的城市建设力度空前,城乡面貌焕发新颜,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全面提升。


  未来的5年,包河将深入推进城市建管现代化,真正成为“近者悦、远者来”的魅力城区。


  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精细城市管理,增强城市韧性,繁荣城市文化,提升城市气质,厚植城市底蕴,到2025年,基本完成征迁安置任务,十五里河片区、淝河片区、滨湖卓越城、骆岗生态公园等重点板块成为城市新标杆,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城市品质更加现代时尚。


  强力保障园博园、锦绣湖公园、滨湖国际科学交流中心、科创CBD、花园大道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把骆岗生态公园打造为“安徽之窗、省会之心、城市之肺”。制定“老城更新三年行动计划”,努力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展现新气象。


  继续实施安置房建设“334”工程,深化滨湖新区85平方公里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建立网格化、数字化、精细化的城市管理机制,探索“物管+城管”“双管”齐下,推行“路长+店长”“两长”共治,实现“大城众管”。


  再等5年,一个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美好包河”,将会以更完美、更时尚、更幸福的姿态呈现世人。


  生态逐绿


  建设“公园城区” 擘画“水绿交融、城湖共生”美卷


  2020年的深秋,滨湖国家森林公园西侧的红杉林惊艳了这座城市。若油画,如红霞,一丛丛红杉密集成群,与清澈的湖水交相辉映、色彩斑斓,蔚为壮观。


  这是两年前,勤劳的包河人挥洒汗水在一片荒地上种下的美景。也是“十三五”期间,包河的“美丽”收获之一。


  5年里,包河新增和提升园林绿地近180万m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至14.67m2,绿化覆盖率达到45.8%,WiFi状绿廊格局基本构建,全区各类公园游园总量达到86座。


  接下来,包河将牢记总书记“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的殷殷嘱托,统筹实施“碧水、安澜、富民”三大工程,强化“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三水共治,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快建设“数字河湖”,常态化加强“十河”巡查监管,加大徐河、塘西河等流域雨污分流整改力度,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巩固巢湖禁捕退捕成果,确保完成巢湖蓝藻臭味管控目标。


  同时,制定公园游园建设5年规划,依托包河“园、水、林、田、湖、草”资源禀赋,打造“一环一核四带四轴多园多点”城市生态网络体系,加快形成“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秀美宜居城区。今年重点推进卓越生态公园、南淝河右岸绿廊、十五里河沿岸生态廊道等6个公园游园建设,重点提升淝河生态公园、环城公园、望湖城公园等绿化品质,打造北京路、龙川路等4条林荫路。


  用城市绿色定义美好生活,让自然生态成为最美风景。一直在“逐绿”路上的包河区继续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树立“城区即景区”思维,以公园城区为牵动,展现生态宜居新面貌,让“水绿交融、城湖共生”成为包河最靓丽的色彩。


  民生加码


  立足“普惠共享”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为民谋福初心不变,改善民生永无穷期。高速发展中的包河始终与民共享发展红利。


  “十三五”期间,包河的民生答卷温暖厚重,且看——


  滚动实施114项民生工程,民生事业投入累计达214.5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08万元提高到5.6万元。


  就业和社会保障提标扩面,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学生数量分别增长49%、39%、36%,医疗卫生事业走在全省前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5年实现“双提升”。


  仅2020年,17项民生工程和20项为民实事高标准完成,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新增租赁住房514套,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3所,新增学位12900个,城市阅读空间4个,在全市率先建成PCR实验室,全省首个公共卫生和健康促进管理中心、7个街道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快建设。


  5年来,包河区先后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普法教育示范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健康促进区”等国家级荣誉60余项。


  一个个惠民实事落地生根,一个个民生难点得到解决,一个个美好梦想得以实现,为包河立足新阶段、开启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而着眼于“十四五”,包河提出了更高水平的“民生答卷”。


  到2025年,包河区将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共同富裕取得显著成效,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康包河实现更大提升,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化;以大数据为支撑的智慧城区高效运转,重大风险防控化解能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增强,平安体系更加完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来源:江淮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