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数说“十三五”

创新浪潮澎湃包河大地

编辑日期:2021/1/15 10:41:50   作者:新闻中心   

摊开包河大地的版图,科创因子熠熠生辉:巢湖之畔,安徽创新馆点燃创新引擎;塘西河边,无人驾驶带你穿越未来;包河经开区,北科天绘、博清科技、巨一自动化等科创公司如明珠闪耀;滨湖卓越城,合杭梦想小镇以创新之名牵手长三角……

科技创新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回眸“十三五”,包河创新大潮以历史最高速奔涌向前。资料显示,目前我区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国城区排名第31位,位居长三角20位,全省第1位,是全市唯一“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市首个“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区)工程示范区”。全区亿元以上项目中,科技类项目占比达到49%,科技创新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力“火车头”。

集聚!创新主体御风前行

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2020年11月,我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锐能科技又摘得重磅奖项,其参与完成的科技项目“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集成、适配与管控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获得了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锐能科技是我区一家在“十三五”期间迅速成长起来的创新主体。2015年,新能源汽车战略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锐能科技应运而生。此后五年间,锐能科技销售额节节攀升,从2016年的5941万迅速增长到2019年的1.8亿元,2020年突破7亿元。从初创时的艰辛到如今弄潮新能源动力领域浪尖,锐能科技的崛起,正是我区科技创新腾飞的生动注脚。

创新主体的集聚,是科技实力跃升的内生动力。“十三五”期间,我区持续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围绕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提出建设“一线一场一园一中心”四大重点项目,全省首条自动驾驶汽车5G示范线在塘西河公园投入使用。此外,生物医药、检验检测、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加速集群,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主体倍速递增,国轩高科、伊普诺康、巨一自动化等科创企业“各领风骚”。

一条条优惠政策,厚植了创新主体成长的土壤。我区推出的新科技金融产品“科创贷”全链条覆盖企业发展链各个环节,其子产品“孵化贷”“成长贷”“助飞贷”针对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各个发展阶段的企业,制定了不同服务方案,实现金融服务“无短板”“无死角”,以“金融+科技”助力包河高质量发展。而在“十三五”收官之年,我区正式印发进一步推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培育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2),以“真金白银”助力全区高企增量、提质、树标,加快步伐实现“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计划”目标。

创新主体的梯队成长,为包河创新奠定了“殷实家底”。截至目前,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57家,科技成果登记数持续保持全市前列。

牵手!大院大所大平台

科技成果落地更有力

随着我区科创实力的能级突破,一批国际一流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和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相继落户。2017年6月,由合肥市人民政府与合肥工业大学共建的新型研发创新平台——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正式牵手我区,落户滨湖卓越城板块。

作为引领安徽自主创新的主引擎平台之一,几年间,合工大智能院先后组建了17个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投入近1.5亿元启动了260余个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数量112项,申报专利121项,承担企业技术研发、技术服务与咨询等横向项目220余项。同时,该院建立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全链条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累计孵化培育超过200个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成立科技创业企业88家(10家获国家高企认定,4家在省股权交易中心科创板挂牌),总注册资本超过7.4亿元,涌现出了一批在智能制造细分领域具有高成长性的科技企业。

视线再转向不远处的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这是中关村与安徽“第一区”强强联合的创新共同体。自2018年11月落户包河经开区以来,中关村·合肥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与中关村·合肥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搭建起来,成功吸引了仓擎智能、博清科技、农信互联等一批智能核心零部件及系统集成企业。

而在巢湖之畔,一座夜幕下流光溢彩的圆形建筑引人注目,安徽创新馆就坐落于此,经省科技厅批准,安徽联合技术产权交易所新设立技术合同交易包河区登记点也正式启用,让我区的科创成果转化如虎添翼。2021年1月5日,我区再度“牵手”安徽创新馆,共建安徽科技大市场包河经开区一站式服务中心。未来,双方将积极构建互联互通、共生共荣的创新生态,全力推动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

借着滨湖科学城、“环巢湖科创长廊”和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十三五”时期,我区以“打造安徽科技创新策源地”为目标,依托中科大、合工大等天然科创优势,加速打造科创平台,科技创新、金融资本、高端人才等优质资源加速涌入。据不完全统计,我区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28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院士工作站5个,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6个,成功集聚了一批以常青创客梦空间等为代表的双创载体。

优服!强科创磁场 聚八方英才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我区历来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做好优质服务,汇聚八方英才。

2016年5月,包河区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协会正式成立,聚焦战新产业设立人才专业委员会,在全区遴选50位高端人才,并为每一位成员都设置了“人才档案”。针对管理期内的高层次人才,我区在城区率先开展疗养、国情研修、免费体检等服务,努力为人才创新创业营造“四最”环境。几年间,北科天绘创始人张智武、毕马威中国江苏省及安徽省首席合伙人黄文辉、伊普诺康董事长蔡晓辉等高端人才纷至沓来,包河的产业发展“王牌”不断聚集。

“引才”还要“留才”,安居才能乐业。近年来,我区积极推行“人才+项目+资本”引才模式,试点建设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打造“包·有巢”人才安居品牌,完善人才生活服务配套,筑巢引凤。在长白山路人才公寓,相关人才只需花费数百元就能在试点租赁到一室一厅的公寓,而罍+公寓、乐业公寓、云谷公寓等人才公寓也已投入使用,未来,人才来我区有望实现“随时申报随时审批,一天之内拎包入住”。

2017年底,我区还创新实施“滨湖英才330”工程,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产业,分科技领军、企业家、高技能人才3类,每种类型遴选培养10名高层次人才,授予“滨湖英才”称号,给予响应津贴及服务。首批“滨湖英才”中,3人成功申报省“特支计划”,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成为安徽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A类团队成员。

人才兴则产业兴,人才旺则产业旺。截止2020年底,作为“安徽省人才强区”,我区共有各类人才超过16.8万人。在城湖交汇的地方,智库与产业共生,人文与科技共进,处处洋溢着一座科技之城的欣欣向荣。

站在历史的年轮上回望“十三五”,硕果累累;站在时代的浪尖上迎接“十四五”,未来可期。接下来,我区科技产业瞄准将智能网联汽车、创意文化、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以及5G移动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策源地。 (刘环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