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滨湖聚焦

新角色 新生活——我这五年

编辑日期:2021/1/7 10:17:30   作者:新闻中心   

时钟滴答,记录奋进者步伐。回望“十三五”,包河儿女砥砺奋进,用实干和担当谱写了“和美包河”的壮美华章。在包河这片热土,每一个平凡的普通人,都有着一段不平凡的故事,他们是建设的行动者,也是发展的受益人。过去5年,他们拥抱了哪些新机遇,迎来了怎样的新生活?一起来看看包河人的拼搏故事。

校园 冯璐.jpg

让校园成为孩子一生中最快乐的地方

【人物档案】

姓名:冯璐

职业:合肥师范附小校长

年龄:44岁

【我的讲述】

相较于“冯校长”,我更喜欢别人称呼我“冯老师”。25年教龄,整个青春都与三尺讲台紧密相连,“老师”这个称谓已经像烙印一般深深刻入我的灵魂。

过去五年,就个人成长而言,我最大的变化在于从教学型老师转型为科研型老师。日积月累的教学实践愈发让我明白,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去展示,也不是为了去竞争,最终是为了落实到孩子本身。一切为了孩子,让孩子不仅仅能学习好知识,更能获得学习中的愉快、快乐。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为谁而培养?这三个问题成为我和团队一直思考的关键点。作为基础教育的执教者,我们要做的是帮助每一位孩子找到适合的成长平台,让他能够在这一平台尽情舒展。

推进优质教育资源集团化办学,已成为合肥市教育的主要努力方向之一。2016年,合肥师范附小教育集团成立,开启了合肥市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序幕。今年,合肥师范附小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正式成立。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是包河教育发展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五年。以往,我们经常“走出去”学习考察先发地区的优秀做法,如今,多点开花的包河教育也成为被学习的对象,合肥师范附小凭借特色教学数次获得国家表彰。

下一个五年,我期待什么?

办好学校、带好团队、育好新人,这就是我最大的梦想,也是我未来五年为之奋斗的目标。一言以蔽之,希望学校能够成为孩子一生到过的最好的、最快乐的地方,让他们难忘。

【新闻深一度】

从立校到迁址再到集团化办学,每一次改变对于合肥师范附小而言都是新起点。夯实“内功”,外宣“特色”,今天的合肥师范附小成为包河教育改革中亮点之一,也成为包河聚焦教育民生需求多措并举的生动缩影之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包河正在以创新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推动区域教育规划布局、品牌提升和质量跨越,不断书写着立德树人的初心。

(乐天茵子)

营商环境 王飞.jpg

“多、快、好、省”优化营商环境

【人物档案】

姓名:王飞

职业: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办公室主任

年龄:43岁

【我的讲述】

2007年,我来到区政务服务中心(现更名为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工作,如今从事政务服务工作已经有13个年头。

过去的这五年,我一直从事办公室工作,主要职责是做好服务、协调、管理、监督等各项工作,虽然岗位没有发生变化,但工作内容却在不断刷新。

从2016年我区探索“一门式”服务改革,到如今深入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这五年,也是包河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变化最大的五年。这些变化可以用“多、快、好、省”四个字来形容。

办理渠道、服务资源更“多”了。以前办事渠道少,大部分事项都要来办事大厅现场办理,经常是人满为患。如今,通过网上大厅、手机终端和各街道的自助机实现了“7×24小时”办理。线上大厅和线下大厅也实现了有机融合,所有的资源都在大厅内运行,进“一扇门”或“一张网”可以办所有事。办事速度也更“快”了。拿市场局企业开办事项来说,2016年那时候,企业办理营业执照需要5个工作日,而现在最快在4个小时以内就可以办好,24小时内完成工商、税务和工商备案登记。此外,现在办事环节、成本和提交的材料“省”了,所有证照类事项不再收费,现场还提供免费复印和免费刻制公章的服务,企业和群众办事基本上是零成本,所需提交的材料数量同比2016年压缩了60%以上。

我们也在不断提升主动服务的理念和意识,提供更好的服务,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满意度。

【新闻深一度】

如何提升营商环境?近年来,我区连续出台“1+6”产业扶持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扶持中小微企业持续发展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政策,不断优化为企服务。先后实施“营商环境提升年”、“营商环境再提升”、“创优营商环境攻坚年”行动,持续开展“四送一服”专项行动,积极打造“包办好”、“金牌店小二”服务品牌,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切切实实的变化。

政务服务水平也不断提升,区政务服务中心(现政务服务管理局)2018年获评全省政务服务系统“最佳服务大厅”,2020年作为全省唯一的区级政务服务标准化工作试点通过验收。 (叶玉庭)

葡萄架下 杨志永.jpg

葡萄架下  农户变“网红”

【人物档案】

姓名:杨志永

职业:大圩镇“建涛葡萄园”种植户

年龄:28岁

【我的讲述】

我是两个可爱孩子的妈妈,也是一位“葡二代”。2010年,我从外地嫁到大圩镇,跟着有20多年种植经验的公公婆婆学种葡萄。现在,我家的葡萄大部分都是通过网上电商方式销售的,销量和销售速度都翻了番。

去年6月,我注册了抖音账号宣传大圩葡萄,到现在已经拍摄上传近700个视频,粉丝从一开始的个位数,增长到如今的5400多人,在大家心里,我是镇上的草根“网红”。2020年8-10月的大圩葡萄节期间,我每天晚上8点到10点,准时通过抖音号“大圩葡萄真是甜”直播带货,跟网友唠嗑的同时,订单量也“蹭蹭”地上涨,去年我家葡葡卖出了十几万的好成绩。

但在几年前却不是这番光景。那时候没有网上销售的途径,只能靠少量观光采摘游客带动销量,经常葡萄成熟了也卖不掉,很多果子会从树上掉落,或是烂掉。为了尽快卖完葡萄,不少种植户会站在马路边摆摊,吸引过路车辆、游客驻足购买。我以前也经常在路边兜售葡萄,这不仅存在安全隐患,也影响景区的秩序和形象。现在网上粉丝多了,我坐在家里,订单就从四面八方飞来,葡萄卖得快,我还能在家顺便照顾孩子。我还会向客户推荐周边种植户,帮乡亲们一起打开销路。

在葡萄“直播”的路上,我还有很多不懂的,很多想学的,所幸的是镇上竟然免费给我们搭建了400平方米的农产品直播基地,配备摄像机、导播台、专业直播灯光、提词器、无线话筒等专业设备,不定期举办直播活动,为农户们的“小葡萄”搭建了“大舞台”。镇上还开设电商知识培训班,我每期都参加,通过学习,我的抖音玩的越来越溜了。

未来,我希望大圩的葡萄更香更甜,能通过一根根网线,卖得更多更远!

【新闻深一度】

大圩镇是安徽省最早发展乡村旅游的乡镇之一,已连续举办十八届葡萄文化旅游节,每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2020年,大圩葡萄种植面积已达1.1万亩。近年来,该镇将旅游与体育、休闲、文化、创意等要素有机融合,并试水电商直播。未来,大圩镇将培养一批“村播”和电商人才,打造“云上购”“直播购”“视频购”等葡萄产品消费场景,助推全镇品牌及产业升级,助力打造包括种植标准、质检、分包配送等环节的长三角葡萄电商体系。

(刘环环)

告别水上漂 支援巢湖蓝藻打捞.jpg

告别“水上漂” 上岸打拼新生活

【人物档案】

姓名:许小刚

职业:印象滨湖塘西河公园水上游船运营管理部负责人

年龄:44岁

【我的讲述】

熟悉我的同事都知道,我是一个“资深渔民”。塘西、李荣、周坎、施口是义城街道紧邻巢湖的四个村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靠水吃水,村民们都以捕鱼为生,我家也不例外,1994年初中毕业后,我就跟父亲一起上了渔船,一干就是二十年。

“水上漂”的日子虽然自由,但是苦得很,干过的人都知道。巢湖浪大又急,30多吨的船会被晃得像摇篮一样,我和父亲一年至少要在水上“漂”上200多天,几条木板拼成一张简易床,搭个棚子放上煤气灶,吃住都在船上凑合。一到开湖期,要连着干上一两个月,晚上我和父亲拉网、捕捞、卸货,母亲和爱人负责晾晒,然后趁早拉到集市上卖。家里条件不好,每年休渔期,我会再到工地上打个临工挣点外快。从小辛苦惯了,这点苦能吃得,但是浪里翻腾的危险想起来总是后怕。

2014年开始,全省开始鼓励渔民交船上岸,包河也开始渔业转型升级,父亲老了早就干不动了,我和爱人商量后也交了船,领了一次性补贴25万。可我不干“渔民”还能干什么?好在区里组织了很多渔民专场公益性岗位招聘,凭着几十年的渔船驾驶经验和维修功夫,我成功应聘到合肥印象滨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公园景区水上游船运营管理,工作还是和“水”打交道,爱人也在一家园林绿化公司找到份工作,家庭年收入加起来有15万。

就在这几年,我和爱人常常感慨,好像过上了“别人家”的生活:再也不用在浪里翻腾,住进了新房,儿子2020年考上了理想大学,公司领导很器重我,成了一个小部门的负责人,我更不能辜负培养和期望,这几年我经常“学习充电”,还考了非长江干线二类及以下船舶驾驶证,2016年随安徽省预备役部队官兵一起,前往铜陵长江大桥江心洲参加防汛抢险。

【新闻深一度】 

告别浆声灯影,迎来崭新生活,截至十三五末,包括许小刚在内,全区716名渔民全部退捕上岸,除了一次性补助外,我区同时广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精准帮扶渔民上岸转产,转产就业率100%。不过“许小刚”们明白,幸福生活不能等靠要,得自己主动争取,新生活才能跑在别人前头。

(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