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滨湖聚焦

多元化养老托起包河最美“夕阳红”

编辑日期:2017/1/13   作者:包河区新闻中心   来源:区委部门 > 宣传部 > 包河区新闻中心   


社区喜乐会成为老年人展现魅力的舞台


振亚颐养长者照护中心里工作者指导老人进行康复训练



老人们在社区烘焙课上制作蛋挞


养老院里配备专业的CT室

    养老服务业是涉及亿万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据统计,截至2016年末,我区共有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8.9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16.2%;其中80周岁以上1.4万人,百岁老人33人。如何让老年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近年来,我区不断提升养老服务品质,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逐步构建起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养老体系,唱响包河养老“夕阳红”。

    社区服务固基础 互助养老暖人心
    日前,记者来到烟墩街道滨湖惠园社区服务中心,居民李大爷正在教导社区小朋友们腌制腊肉。“李老非常热心社区活动。在接受社区养老服务的同时,他还会帮助其他行动不便的老人做一些买药等力所能及的事。”滨湖惠园社区相关负责人李万元介绍,岁末年终社区组织了一系列活动——此时社区老年日间照料室里,一群老人正凑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制作手工腊梅花。“寂寞时有人聊天,需要时有人照顾,出门能参加活动”,滨湖惠园的老人们每天都这样享受着自己的老年生活。
    “照料老人日常生活是社区居家养老工作基础,为老人们提供精神慰藉是更深层次的内容。”李万元说,2013年滨湖惠园就已经获得“全国敬老文明号”的荣誉。目前,该社区里有近600名老年人,社区一方面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为辖区老人们提供日托照料、代购代买、护理陪伴、配餐送餐、入户访视、健康体检、法律援助等服务。另一方面购买专业社工岗位和社工服务项目,积极吸收居民和志愿者参与,形成了十大经典为老项目,构建了专业化的社区照顾体系。“有一位胡老太太,每到周五就会打电话来问‘志愿者们明天来不来啊,什么时间来?’老人们对于陪伴是非常渴望的。”李万元说。
    李万元告诉记者,社区里老年大学开设的京剧班、模特班、歌咏班、舞蹈班等课程非常受欢迎,每年老人们都会积极为社区新年喜乐会精心准备节目——能够发挥余热让这些老年人重新焕发出青春的魅力。“未来社区工作的方向会更注重的满足老人们多元化的需求,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开发老年教育课程、为老年人家庭成员提供养老服务培训,倡导‘互助养老’方式,正是社区当下正在积极探索的社区养老方式”。李万元说,不久前,一支年龄都在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组成的“松柏”志愿服务队获得了社区优秀志愿者组织的称号。

    医养结合走新路 养老品质大提升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健康和临终关怀成为养老服务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医养结合”正成为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走进位于滨湖新区的振亚颐养长者照护中心,记者发现这里虽是养老院,却配备了诸如B超室、CT室等一系列专业医疗科室。与普通养老院不同,振亚颐养长者照护中心采用“养老机构+康复医疗”的方式,建成集养老、护理、医疗、日托和临终关怀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中心。
    “我从医多年,发现老年人突发病情较多,一方面需要专业精心的医疗护理,一方面又对家庭关怀有所依赖,医疗护理、健康管理、精神慰藉等等是老年人当下的迫切需求。于是我将‘医’‘养’相结合,配备专业社工,形成一种新的养老模式。”振亚养老产业集团创始人姜学文介绍,他还创办了安徽首家临终关怀同仁关怀医院。依托专业的医疗资源,照护中心按照老人特性将顶层规划为居住失能老人和提供临终关怀,其余楼层居住半失能和健康老人。此外,还定期邀请公立三甲医院的医生定期对老人们进行身体检查。
    在大厅,记者遇到了刚跳完健身操的孙奶奶,正和护工们唠着家常。交谈间,孙奶奶精神矍铄、言语清晰,完全看不出已是90岁高龄。“听说这里服务更好,我特地从别的养老院转到这里来。”孙奶奶乐呵呵地说,她原是合肥学院的离休老师,因子女工作远在外地照顾不及,索性搬进了养老院。在这里,如果身体不舒服随时都能得到检查,每天衣食有人照料,闲时看书、跳舞、听剧……还可以和伙伴们聊聊天,生活一点也不孤单。“有几位中国科技大学的退休老师已经预定了房间,年后就要搬进来了。”姜学文说,“希望在这里,能让老年人们能够安享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晚年。”
    记者还了解到,同样位于滨湖新区的安徽省立医院老年医学康复中心项目,则积极探索“医疗机构+养老”的模式。该项目投资40个亿,占地332亩,计划目标2020年5月整体投入运营。建成后的康复中心将集老年养护中心、集团医疗中心、老年病慢病康复中心、老年病研究中心、健康管理中心、护理学院、老年公寓等8大功能板块,内容涵盖医疗、康复、养护、居住、教学、体检、办公、科研等8个领域,对老年人疾病治疗及健康养护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

    试水PPP新模式 养老体系初健全
    2016年12月12日,位于芜湖路街道的金玫瑰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正式运营。一栋三层的徽派小楼,附带充满园林意趣的庭院,养老中心里“春花、夏荫、秋果、冬绿”四季有景,以供老人闲时散步游园。据悉,该服务中心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提供文化娱乐、老年教育、休闲保健、送餐配餐、家政服务、日间照料、临时寄养等多重服务功能。
    今年1月1日,我市首部《合肥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正式施行。该服务中心也成为《条例》颁布后投用的第一个居家养老项目。值得一提的是,这还是全市乃至全省首个“PPP”(政社合作)模式居家养老中心,即由街道提供闲置楼宇及政策配套,企业负责投资和运营,通过政社合作模式为老年居民提供更专业更贴心的服务。
    “我们将以菜单形式将所有服务项目内容、服务时间、收费标准等专业养老服务内容纳入项目服务目录,让有服务需要的老人和家属看单选菜。”芜湖路街道负责人说。
    根据《条例》,未来合肥市将依托社区,打造“15分钟养老圈”,重点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新建小区必须配备,没有服务站的老社区要补上。此外,还要将助餐服务作为工作重点,在全市摸排,争取三到五年内实现全覆盖。
    作为全国最早实施居家养老的城区之一,我区已初步实现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街镇全覆盖。截至2016年底,全区共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47个,包括8个中心和39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其中委托爱邻社会工作服务社、金色年华健康服务中心、安徽锦桦养老运营管理公司、佰家伴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运营的站点达到8个。通过推进街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与从事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对接联络,我区初步形成政府实行购买服务、专业社工服务机构提供优质服务、志愿者队伍提供无偿志愿服务的工作格局。
    按照“将养老资源向居家社区服务倾斜”的要求,我区还为城区70周岁以上的低保老人、空巢老人以及9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购买居家服务,每月服务对象达到2500多人。同时,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配备了77名为老服务协理员,进一步规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管理。
    朝阳产业新动力 养老服务更多元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决定全面放开国内养老服务市场,对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做出了部署。
    根据目标,到2020年,中国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和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养老服务业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专家指出,这份文件标志着中国养老服务业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也将进一步得到满足。时下,各地出现了更广泛意义上的养老产业,诸如医养结合、康养结合的小镇模式方兴未艾。
   为适应这一趋势,2016年以来,我区将养老服务列入现代服务业予以重点扶持,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包河区扶持产业发展“1+6”政策体系》。鼓励扶持养老服务、健康护理等大健康项目。对于民办养老机构,除了根据情况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运营补贴、贷款贴息补贴、租赁敬老院用于非营利性养老服务的免收三年租金等优惠政策,对新设立的民办养老机构还将给予最高100万元扶持资金。
    据了解,我区目前现有养老床位2160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以户籍计算)40张。“下一步,我们还将把50%的农村敬老院改造升级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提升服务标准、盘活敬老资源。大力支持机构养老发展并新增床位2000张,预计到2020年,全区养老机构床位总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45张以上,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精心打造一批优质养老的包河品牌。”区老龄办负责人如是说。 (王连彦 汪扬 洪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