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滨湖聚焦

打造江淮航运中心 释放临港新时代能量

编辑日期:2016/9/9   作者:包河区新闻中心   来源:区委部门 > 宣传部 > 包河区新闻中心   
    核心阅读:合肥港是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地处江淮之间、襟江拥湖。为了实现“通江达海”梦,合肥斥巨资对水运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造与建设,此举也是合肥从环城时代跨入滨湖时代的历史性抉择。作为合肥水运支撑点,合肥港成为合肥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交通依托和平台,加速构建起合肥地区综合运输体系。如今,合肥港吞吐能力日益提升,正带动“江淮内河航运中心”不断崛起。

(停泊在南淝河岸边的船舶)


    沿着繁华大道一路向东,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跃然眼前。只见货车来回穿梭运送集装箱,拖车司机将堆场上整齐码放的集装箱运送到指定位置,约五层楼高的码头岸桥起吊货物,将其稳妥地放到南淝河岸边的大型船舶上。至此,满载货物的集装箱将从这座港口启航,通过水路送达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港口集装箱年吞吐能力已达60万标箱

    (整洁有序的合肥国际集装箱码头)

     合肥港建设分为三期,规划集装箱年吞吐能力为100万标箱,一、二期工程占地面积合计1076亩,使用岸线700米,建成7个2000吨级泊位,完成投资近10亿元。自2010年底一期工程投入运营至今,合肥港已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近60万标箱,成为长江支流航道上最大的集装箱港口。
    “作为皖中地区唯一的国际集装箱港口,合肥港腹地范围向北辐射200公里,已经覆盖安徽合肥、六安、淮南、阜阳以及河南周口、信阳、漯河、驻马店等地区,并通过各港口中转到世界各地。”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公司副总经理姚中奇介绍介绍道。
  水运不仅满足了企业货物运输的需求,同时也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合肥港开港之后,集装箱货物逐步从公路运输向水上聚集,每条船集装箱运力相当于50台集卡车,极大地减轻了公路运输压力,降低了碳排放量,实现绿色交通发展目标。“去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已经突破18万标箱,今年我们争取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力争突破20万标箱,进驻国际集装箱干线班轮公司不低于10家。”姚中奇说道。


 

“二类开放口岸”提供一站式服务

(正在作业的大型吊具)

    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于2014年10月获安徽省政府批准为“二类开放口岸”; 2015年9月,获合肥海关批准为陆路监管点,成为安徽省唯一同时具备水运、陆运口岸功能的港口,并且以总占地1134亩的规模,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综合性内河港口。二期工程码头主体部分已于去年底投入使用,其中包括四个2000吨级兼顾3000吨级的集装箱泊位、道路、仓库、堆场和岸桥等生产设备。目前,二期工程正在进行配套设施的建设,口岸监管设施及联检大楼已经完工并具备交付使用条件,配套海关、国检、海事三家口岸联检单位计划今年下半年进驻港口联检大楼办公,口岸物流监管系统进入完善和综合调式阶段。近期,“二类开放口岸”即将迎来验收。
    硬件设施高标准建设,软件内功也同步修炼。依托港口资源积极开展的“公水联运”“水水联运”以及“铁水联运”等多种创新物流业务,有效弥补了合肥内陆地区物流短板,推动地方物流产业发展。合肥港现已成功引进马士基、中远、长荣等多家全球知名集装箱干线班轮公司进驻,引进各类船货代、物流及集卡运输公司已超过50家,港口物流聚集效应开始显现。相关部门也将进一步推广属地报关,口岸验收的便捷通关模式来降低通关成本,提升港口服务水平,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通关服务和优质高效的物流服务,实现贸易便利化工程。
  自开港以来,合肥港已经与江淮汽车等众多重点外贸企业建立合作,累计为各类企业节省物流成本达到1.8亿元,已发展成能够与长江一类水运口岸相媲美的功能齐全、条件优越、开放程度高的重要内河开放口岸,为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依托黄金水道  临港新时代功能全面释放

    (重型起重机)

    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工程是交通运输部“十一五”规划和《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的重要港口项目。省、市、区政府将依托“二类水运开放口岸”及“合裕线高等级航道”等优势资源,努力将合肥港打造成立足合肥经济圈、辐射皖北及豫东南等周边腹地的江淮航运中心“江淮航运枢纽”,发展成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沿线重要节点港口及全球知名的“国际内河港”,建设与合肥市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功能相匹配的口岸物流大通道,助推全省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
    同时,合肥港作为我区打造铁路、公路、内河等综合交通枢纽的关键点,对于推动我区开放型经济跨越式发展至关重要。我区高度重视合肥港的建设,在省、市相关部门的领导下,科学合理规划,统筹整合资源,做好拓展仓储、加工制造、包装、配送等物流服务和配套产业,不断推进合肥港口岸建设,同时还注重对标学习和招商引资。“今年5月以来,我们走访了合肥港及佳通轮胎、江淮汽车等重点外贸企业,并先后前往地中海航运、中远海运、阳明海运、德讯、辛克等多家船货代公司上海总部走访,重点就进驻合肥港开展国际集装箱物流业务进行商谈。”区商务和旅游局副局长张承平介绍道。
    在今年区第四次党代会上,区委区政府特别提出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高度重视合肥港综合保税区等对外通道和平台建设,不断提高经济外向度。合肥港计划以一期工程内2号仓库(面积3128平方米)申报公用型保税仓库,满足部分企业集装箱进口货物保税需求,进一步完善水运口岸功能,降低外贸企业物流成本。据介绍,包河经开区拟在合肥港南边建设保税港,目前前期初步规划已见雏形,正与合肥海关对接中。未来,合肥港将借力周边货源腹地和高效的港口通关环境、高端的配套企业服务、便捷的区位优势,有效整合航运物流资源,打造中部地区功能完善的现代航运物流基地,临港新时代功能全面释放。
    合肥港建设成绩可喜,但作为新兴港口,目前也存在一些不足,诸如国际干线船公司偏少,政策补贴力度及企业认知度不及芜湖、南京等地港口等情况。下一步我区将加大对合肥港的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引进国际干线船公司及全球货运代理公司、全力支持陆改水业务模式,同时做好重点外贸企业的对接工作、积极向合肥经济圈及周边腹地推介合肥港作为国际物流首选通道,增强合肥港的辐射和竞争能力。
    “2017年,我们计划力争实现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5万标箱,进驻国际集装箱干线班轮公司不低于15家。到‘十三五’末,年集装箱吞吐量力争突破50万标箱,全球主要国际集装箱干线班轮公司全部进驻合肥港。”提起未来规划,姚中奇展望道。


 (刘环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