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滨湖聚焦

“两应”基层党组织建设专题研讨会专家发言选登

编辑日期:2016/12/16   作者:包河区新闻中心   来源:区委部门 > 宣传部 > 包河区新闻中心   

   12月8日—9日,“两应”基层党组织建设专题研讨会在我区举行。近年来,我区坚持“党建引领”,扎实推进以“党组织对群众有求必应,群众对党组织一呼百应”为主旨的“两应”基层党组织建设,逐步走出了一条“政治强核心、服务暖民心、党建聚人心”的基层党建新路径,形成了“有求必应”与“一呼百应”互促互动的生动局面。
    本次研讨会上,国内党建领域一流学者和专家齐聚一堂,聚焦“基层党建”,从不同角度作主题演讲,推进“两应”基层党组织建设模式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发展。本报特开辟专版,摘登部分专家的精彩言论,以飨读者。

   “两应”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了“两个功能”有效统一


中组部党建研究所副巡视员、全国党建研究会副秘书长  赵新茹


    合肥市委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涌现出包河区“两应”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好的做法经验。主要有4个特点:一是树立了重视基层党建的鲜明导向。二是把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有效统一起来是最大亮点。三是充分释放和迸发了基层的创新活力。四是进一步教育了党员,推动了干部作风的转变。
    推进“两应”基层党组织建设,一要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包河“两应”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建设“安徽新中心、品质首善区”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二要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包河区着力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构建起了团结群众、引导群众、凝聚群众的强大磁场。实践证明,只有理直气壮地坚持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以党的理论路线教育引导群众,才能不断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三要切实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围绕群众多样化的需求,创新服务载体,提升服务质量,确保民心在基层聚集,资源在基层整合,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拓展。四要积极稳妥发展基层民主和法治,形成基层治理的合力。包河区通过搭建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协商平台,交流渠道,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基层治理过程中,最大程度凝聚各方面意见,最大限度关切各方面利益,形成基层治理的合力,作出了有益探索。五要提高基层干部素质能力。要加强对基层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他们热爱基层、扎根基层,树立在基层建功立业的自觉意识。加强对基层干部业务知识、工作技能和法治思维等的教育培训,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的力度,提高基层干部的待遇保障,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

   从“三个关键词”看“两应”基层党组织的创新性


中央党校教授  张荣臣


    第一个关键词:“微党建”。目前,社区党建的意义和难点在于,如何打破过去的单向条块的党建模式,继续保持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滨湖世纪社区党委坚持创新组织设置,打造党建共同体。试点“包片联户”工作法,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一系列形式多样、小而具体的党建工作载体,组织和凝聚了社区居民,用“微党建”作出了巩固党的的群众基础的“大文章”。
    第二个关键词:“聚合工程”。“聚合工程”要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来认识,回答了“在都市农业转型、建设美好乡村的深刻变化中如何加强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命题。大圩镇党委围绕聚合党员、聚合群众、聚合产业、共享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农村党建聚合工程,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的活力,实现了党的建设与转型发展的同频共振。
    第三个关键词:“益企党建”。包河经开区立足非公党建的特点,按照两个覆盖的要求,完善“1+3”的人员架构,建立5项运行机制,建设“六有”场所,健全完善了党建工作会商制度、党建工作分片制度和社会组织五行测评制度等机制,成立了“益企党建和公共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河经开区在非公党建工作中做细做实做足,实现了“工作站上结藤、区块链上开花”。

  强化“两应”党建基础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新华社安徽分社副社长、总编辑   陈先发


    包河“两应”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四个创新点:
    一是把党的建设创新与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创新牢牢地契合在一起,让党的建设创新不仅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一部分,而且是最核心的、最具引导能力的部分。以滨湖世纪社区为例,这个“一委一会一中心”三位一体的组织结构创新,将党委作为社会治理中的核心领导力、社区服务中心的执行力,共治理事会的社会监督协调效用融于一炉,实现了社会治理资源的科学整合与协力互动。
    二是以网格化、分众化的架构设置创新为基础,把基层党组织的能力建设提升到一个新层级上。滨湖世纪社区网格化、分众化的设置创新,大大提高了党的基层组织服务和联络群众的针对性、有效性,令党组织的党员们“不做局外人”、“不说外行话”、“措施对路子”。
    三是牢牢抓住网络空间,善于网络之力促动党建,充分体现了党建创新的时代性。滨湖世纪社区创立了全国首家社区新媒体工作室,建立“网上听民意、网下分头办”的工作新机制。社区党组织经常召开网友恳谈会、居民理事会,共商社会治理,凝聚共识、消化分歧,使党委和政府部门的决策更贴近群众需求。
    四是党组织善用各种灵活方式让包河这个以外来人口为主的移民社区中的普遍党员找到存在感,强化了党组织的凝聚力。这些活跃的细胞在社区中生生不息,消除了移民为主体的社区中人与人间的疏离感,既增加了党的基层组织与居民间互动的“温度”,也让外来党员找到了不断实现自身价值的新途径。


   包河区“两应”基层党建模式的影响与价值


安徽省社科院当代所所长、研究员  邢军


    第一,“两应”基层党组织建设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从政治学层面解析,“两应”模式体现了党组织与群众、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多元共享的理念,生动诠释了新时期的党群之间的鱼水关系。从经济学层面分析,“两应”模式实现需求与供给的平衡,保持社区服务的公平性和高效率,促进了社区服务的供给侧改革。从社会学层面来看,“两应 ”注重社区党组织与群众的互动和协调,把服务重点放在共享发展成果上,有利于共建社区良好文化生态。
    第二,“两应”模式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探索。“两应”基层党组织建设模式实现了党的政治诉求与群众的利益需求的有效衔接和完美对接,具有四大亮点:一是抓好一把手工程。二是坚持问题导向。三是整合社区资源。四是注重发动群众,从人民群众热切盼望的具体事情抓起、做起。
    第三,“两应”模式具有可复制、可推广价值。一要增加基层党建经费投入。二要增加党建存量和增量资源。三是坚持开放包容理念。四是创新品牌,着力打造一批在全市树标杆、在全省创一流、在全国有影响的新一批党建新品牌。


  “两应”是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目标的“桥”和“船”


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  郝欣富


    “两应”基层党组织建设,寓意深刻,目标明确,体现了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彰显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功能新定位和时代新要求,体现了党心与民意良性互动的内在逻辑,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方式途径的一种新探索。
    “两应”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对党的服务工作付出情怀、落实制度,应当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一种工作境界和高尚的情怀。党的群众路线是工作路线更是情感路线,没有亲情、感情做不好群众服务工作,真正把群众当作亲人,“两应”才能真正落地。“两应”是做好党建工作的“桥”和“船”,是一种好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将“两应”与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同时注重广大群众的理解认同,注重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只有做到工作标准与群众心愿相一致,才能实现党民互动、干群互动,党心民心合一心。

    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的生动诠释
   《安徽日报》社理论部  程铁军博士
    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包河区将基层党组织嵌入到群众的需求链、生产链、产业链中,可以随时随地将大量的具体的群众要求收集整理归纳,尽可能地满足群众个性化的需求。
    寓政治领导于服务功能之中。包河区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群众需求链、生产链、产业链无缝衔接,使党员、党组织潜移默化地贴近群众、深入群众,在服务的过程中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实现党对社会的领导。
    在多元共治中实现统揽协调。包河区将基层党组织嵌入到群众的需求链、生产链、产业链中,有利于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功能。一方面,基层党组织可以有效协调面向基层的多种服务;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通过发起建立各种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调动社会的各项资源,有效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

   打造群众身边的“两应”基层党组织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院长  陈义平


    一、“有求必应”和“一呼百应”:基层党组织建设目标的新向度。“有求必应”,基石是“有求须应”,核心是“有求能应”,深化是“未求先应”。“一呼百应”包含三个层面:“党力民赋”体现了党之伟力深植于民众之中,“党引民应”体现了党在群众中的崇高威望,“党民同行”体现了党和群众同心同向。
    二、深度嵌入、无缝对接: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的新探索。“两应”基层党组织建设,适应开放的多元化社会发展需要,将党支部、党小组建在小区楼栋中,建在网格里,建在“双创”平台上,建在“葡萄架”下,使基层党组织与群众间实现了“零距离”。同时,创新管理服务机制,通过搭建各种微平台、微项目为载体的党建新平台,构建微信公众号、智慧党建APP等“互联网+”党建新形式,聚合了党员力量。
    三、核心引领、精准服务:基层党组织功能的新拓展。“两应”坚持需求导向,通过搭建社区共治平台,打造党建共同体,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协商、社区治理、社区发展方面的政治引领功能;通过将党组织的政治诉求与企业的利益诉求有机聚合,实现了园区党建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通过把党组织设置在产业链上,把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组织优势和活力转化为发展优势和活力。
    四、凝心聚力、同频共振:开创基层政治生态新气象。以一系列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确保了党建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构筑了良好的基层政治制度生态,开创出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党员立足本职争优秀的新政治生态,塑造了优良的党员干部作风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