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滨湖聚焦

打造完善金融生态圈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编辑日期:2016/10/21   作者:包河区新闻中心   来源:区委部门 > 宣传部 > 包河区新闻中心   

  核心阅读:中国金融外包峰会是目前中国金融外包领域规格最高、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年度性行业盛会,此前已成功举办五届。2016年,该峰会首度移师合肥,既是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对合肥金融外包领域发展的认可,也是对合肥金融行业生态的一次再认识和再发掘。
  作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合肥的外包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借助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建设,率先启动新一轮金融创新试验,逐渐显露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


  10月14日至10月16日,中国(合肥)金融外包峰会在滨湖新区隆重召开,来自金融界的专家学者们汇聚一堂,就“打造完善的金融生态圈”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和对话。
  “当下,新的信息技术不断催生新的外包业务,中国金融服务外包迎来发展新机遇。在行政效率、生态人文环境、高新技术创新的积聚效应三大优势推动下,合肥金融服务外包前景光明。”商务部原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党组成员崇泉在本次峰会主旨演讲中说道。

 

中国(合肥)金融外包峰会2016在滨湖召开

补齐短板  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现代服务业兴作为高增长性和最具潜力的产业,加快其发展对经济增长、结构调整有重要意义。
  依托“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双节点城市以及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特殊地位,合肥凭借区位、技术、人才、政策等优势,着力构建长三角服务外包特色产业重点集聚区,并将金融服务外包列入“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领域。随着产业向中高端不断演进,合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和先发地区相比仍存在差距,加快服务业发展成为“补短板”的关键所在。
  合肥“补短板”,重在包河。背负这样的历史使命,我区抢抓合肥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立足“安徽新中心、品质首善区”的战略定位,紧扣品质和创新的主题,坚持“品质吸引人才、人才实施创新、创新引领发展”的路径,把创新现代服务业大发展作为“调转促”主攻方向,重点发展“8+X”产业,谋划打造六大中心。
  在滨湖国际金融后台基地的引领下,金融商务中心率先崛起。我区利用区位好、产城一体、配套齐全的优势,加速优质金融要素集聚,强化金融对产业、创新、人才的功能支撑。目前已逐渐形成以“一行(中国人民银行合肥市中心支行)”为牵动,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体,证券、期货、保险、信托、投融资、担保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蓬勃发展的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组织体系。截至今年5月,全区登记注册金融类企业483户,注册资本约222.67亿元,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190余家,保险证券业金融机构150余家。
  按照国家提出培育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极的要求,我区吹响“调转促”的冲锋号,自觉当好合肥“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排头兵。2015年底,我区现代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占比达65%,高出全省近23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金融业18%,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17.2%,拉动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金融业已经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

 

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

产业集聚 引领高端服务业快速腾飞


  当前,全球金融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金融外包作为其中重要一环,对提升价值链、提升产业效率、丰富产品内容、降低运营成本等起到重要作用。
  “我们为国内众多金融软件研发机构提供信息技术、咨询与解决方案,”软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园区总经理朱柯介绍,“‘软件+服务’的全方位IT服务组合在为客户优化成本的同时,也在创造新的价值增值。”作为国内领先的创新型技术服务商,软通动力于今年1月1日在合肥正式上线,已有40余家企业入驻乐业空间,预计通过3-5年的时间达到1500人以上的规模。
  目前,全国纷纷打造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如何实现产业创新和聚集发展成为关键。集聚了以软通动力、华拓金服为代表的多家服务外包企业,建成乐业空间等8个自主创新平台,更引进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23家总部级金融机构的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正承载了这样的重担,推动着金融业与服务外包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金融上下游产业链。
  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于2009年初破土动工,处于合肥战略发展的中心位置,占地约2.1平方公里,规划总建筑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基地定位全产业链式金融服务集群理念,采取“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引进16家国字号大型金融机构及其后台服务中心,牢牢抓住产业链龙头;第二步打造金融创新和中小企业集聚两个平台,先后引进了光谷金融港和复星创新金融城;第三步汇集人才、集聚人气,与重点院校、知名企业合作,建设金融学院、软件学院、创新学院等,培养转型急需人才。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扎实的科研实力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使得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快速发展。随着时代发展,在原来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如今又增添了产业升级和金融创新升级两个新内容。目前,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已逐步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金融后台和相关产业集聚地,建成30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80亿元。预计,明年可提供10万个就业岗位,实现金融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税收8亿元。
  “今年我们选择在合肥召开全国金融服务外包峰会,主要因为合肥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各项工作做的比较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商务部中国服务外包中心副主任梁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建成后的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将包括20余家总行级金融后台服务机构,100家大中型服务外包型企业,500家动漫创意企业,多门类产业链配套企业为金融后台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这与国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相吻合。

商务部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副主席邢厚媛作主题演讲

内外兼修 营造良好的金融产业环境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和支撑。“要正确定位金融业,它既是独立的产业,更重要的作用是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于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商务部中国服务研究中心副主任邢厚媛在本届金融外包峰会上指出,在市场配置资源的环境中,政府则需要更加精准地提供支持。
  高效率的政府和完备的政策体系自然吸引众多企业和人才纷至沓来。我区始终坚持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摆在重要位置,聚力政策杠杆,营造好市场生态,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成立包河区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包河区促进金融发展若干政策》,通过政策、资金、基金杠杆不断降低各行业创业营商成本,增加市场主体的数量和活力,为金融业发展提供“源头活水”。“如何招得进、扶得稳、发展快,为企业发展做好服务,是我们政府在整个产业生态圈中所起的作用。”副区长宋华龙介绍。
  金融业和金融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则是人力资本的规模和质量。中科大国际金融研究院落户滨湖,为金融业培养专业人才;金融企业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了金融企业家智库作用;金融高峰论坛的举办,更扩大了地区影响力,吸引金融人才集聚。依托中科大等高校学府学府的人才和科研优势,通过政策支持、人才培训、后勤保障等方式,我区不断促进金融人才多向交流与融合发展,构建金融人才多级共建机制,实现与国际、国内金融中心的有效对接,健全人才引进、培养、资质认证等机制,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地。
  除此之外,我区推进“供给侧”改革,通过布局大项目,创设完善的金融生态圈。在巢湖之滨谋划基金小镇,由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采用国际先进理念和运作模式,打造金融服务上下游完备的产业链,重点培育和发展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构建覆盖实体企业发展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各个发展不同阶段的金融服务体系。推进互联网金融创新,鼓励银行保险转型探索互联网平台建设,服务支持中国银行互联网金融网络中心、工商银行“工银融e购”业务发展。学习按照中关村模式,培育本地中小企业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监管平台。积极探索以金融创新来促进创新型经济的发展,着力培育新一代网络信息、软件研发和金融技术产业,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金融服务支持。
  “‘大、云、平、移’以及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兴起,让大家更多关注价值链的重构问题,关注服务外包企业如何去支撑我们的金融业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问题。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已经全面深刻的融入了金融产业的各个行业,促使着金融机构由“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或“投资中心”转变。在新的金融生态圈中,借助‘互联网+’,利用已有优势去寻找最有竞争力的价值点,引领金融业的创新发展势头,将会成为金融外包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邢厚媛说。 (朱仁祥 洪婉清/文  谢文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