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动态

“一事一议”扮靓美丽乡村

编辑日期:2016/1/22   作者:包河区新闻中心   来源:区委部门 > 宣传部 > 包河区新闻中心   

  导读: 2015年10月30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到访合肥,走进沈福村的百姓家中和田间地头,对中国农村的新变化连连称赞。

  “2015年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修通了4400米村庄内部道路,再加上这两年通过这个项目亮起的太阳能路灯、建起的体育健身场,咱们村民如今也可以和城里人一样,每晚跳跳广场舞,不怕摸黑走夜路了。”大圩镇许贵村居民姜静告诉记者,这几年,通过民生工程,水泥路从“组组通”变成了“村村通”,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农民的生活也越来越滋润。

  “‘一事一议’与其他民生工程项目不同,主要针对农村及部分涉农街镇开展。”牵头负责“一事一议”项目的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田虹介绍,2015年我区共有大圩镇、淝河镇2个乡镇4万多农业人口受惠,项目涉及6.39公里乡村水泥道路和4个农民健身文化广场。
   2015年是我区实行“一事一议”工作的第7年,切实解决了农民行路难、公共文化基础建设不足等村民最关心的问题,真正做到了为村民谋福利、办实事,全力打造优美宜居的新农村形象,助建“美丽乡村”。通过“一事一议”项目的实施,整合了资金,最大限度发挥项目资金的效应,完善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和民主议事机制,调动了农民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
  “现在村里修什么、建什么,都是咱们百姓说了算。”在淝河镇黄巷村,村民唐芳自豪地告诉记者。黄巷村此前缺少建设文化场地,大家想跳个广场舞都没地去,一直特别希望能拥有一处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大广场”。如今,广场建好了,村民们从此有了散步、跳舞、锻炼的场地。此外,区财政局综合考虑后对接区农林水务局,将绿化与广场相结合,在场地周围种植了种类繁多的树木与花卉,一年四季绿树成荫、花开不断。树林中设有休闲长廊和凉亭,健身之余,居民还可以到此散步放松。
  “实施‘一事一议’项目需要先由村里举办代表大会,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并以民主协商为基础,做好项目规划,制定后再由向部门申报,真正做到‘一事一议’满足老百姓最迫切的需要。”田虹说。我区按照“村民自愿、村民受益、量力而为、民生决策、一事一议”的原则,积极兴办“村内户外”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同时,在项目推行过程中,相关部门不断总结经验,参考各地做法,结合具体实际,推陈出新。从最初的砂石道路、疏通渠道等易操作、投入小的项目到科技含量高、节能环保等更高层次的太阳能路灯、水泥道路、健身文化广场等项目,“一事一议”的具体项目不断地与时俱进、贴近实情,走的更远、走的更务实。此外,2015年不少街居还在后期管护中创新工作方法,落实项目后期管护。在淝河镇黄镇村,路边一盏盏有着“身份”标识的太阳能灯很是特别。原来,为了落实后期管理,工作人员引入太阳能路灯“身份证”管理模式,不仅绘制了全村202盏太阳能路灯分布图,还在地图及路灯杆上编制了“身份证号”,做好及时维修和管理。
  “目前,2016年的‘一事一议’项目已经开始申报,”田虹说,新一年我区将扩大“一事一议”项目覆盖面,计划将骆岗街道等部分涉农街道也纳入项目中,加速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实现村庄美化、绿化、亮化,让农民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吴静 徐汐颜)

【数字看民生】
    自2009年开始推行民生工程“一事一议”项目,我区至今共累计实施项目70个,总投资达2447万元,惠及群众8万多人。
    2015年是我区实行“一事一议”工作的第7年,项目惠及我区淝河镇、大圩镇2个共21个行政村,共惠及村民4万余人,总概算近5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