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绿色大圩”第十三届葡萄文化旅游节

80后白领返乡创办“圩田坊”

编辑日期:2015/8/21   作者:包河区新闻中心   来源:区委部门 > 宣传部 > 包河区新闻中心   
   今年29岁的孙军民,如果没有辞职,应该是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拿着十万朝上的年薪。生活的轨迹在3年前发生变化,在港资企业工作3年多的他放弃了令人羡慕的高薪,回到自己的家乡大圩镇新民村,白手起家开始了自己的果酒酿造历程,圩田坊生态酒庄开始成长起来。
    “我就是不想一辈子打工,想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说起自己的辞职原因,孙军民解释,“因为辞职,父亲甚至大发脾气,几个月不理我。他觉得我好不容易当上了白领,又回家当农民,在乡邻面前都没了面子。”
    1986年出生的孙军民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专业,专业优势在孙军民创业时派上了用场。“大圩镇有许多葡农都会酿造葡萄酒,可是他们用的都是‘土方法’,对葡萄酒发酵的环境、温度的控制等都没有研究,会产生杂菌、腐败酸等,存在安全隐患。这一点我就能科学避免。”孙军民说。为了科学酿酒,孙军民投资30多万元,买了一整套设备,对果酒发酵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为了使酿出的果酒更健康,孙军民在果酒的度数和糖含量上都严重控制,以更适合现代人的口味和健康需求。
    在孙军民眼里,可以酿酒的不只有葡萄,草莓、桃子、哈蜜瓜等含糖份较高的水果都是酿酒的好食材。除了葡萄酒,圩田坊目前开发出的草莓果酒也颇受青睐。“其实草莓的含糖量要比葡萄高,出酒更多,更适合酿果酒,只是现在名气上要比葡萄果酒弱一些,以后我们会加强推广。”孙军民说。
    2013年创业酿造果酒后,渐渐的孙军民发现货源不稳定是个大问题。“大圩葡萄本来就很俏销,没有人愿意把葡萄卖给我。”孙军民说。为了解决货源问题,孙军民发动家人,种起了百亩葡萄。可令孙军民苦恼的是货源虽有保证了,可是葡萄酒销售缺乏平台。靠路边卖酒名气打不响,档次也上不来。于是大胆的孙军民又办起了农家乐,承包了鱼塘,渐渐的圩田坊生态酒庄规模越来越大,逐渐发展成了吃喝购一条龙服务。“这样我们的综合经济效益上来了,葡萄酒销售的途径也得到了解决。”成为庄园主的孙军民笑着说。
    从2013年创业到现在,孙军民的圩田坊生态酒庄渐渐打响了名气,仅果酒这一项,营业额就从最初的30多万元一跃上升到去年的100多万元。“今年刚过一半,营业额已经和去年持平了。”孙军民说。
    谈及下一步的发展,孙军民信心满满,“大圩农业资源丰富,我将在现有的基础上,规划开发系列农产品,比如说研制桃子、哈密瓜果酒,深加工果蔬,做水果干、蔬菜干等。同时搭建网销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圩,吃到大圩特色农产品。”(王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