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滨湖聚焦

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

编辑日期:2014/3/14   作者:包河区新闻中心   来源:区委部门 > 宣传部 > 包河区新闻中心   
 

核心阅读

    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习近平主持召开第一次会议并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提出要增强我国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网络安全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相关专家也纷纷建言献策,共话互联网治理大计。

代表委员建言“网络安全”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对于2月27日宣告成立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众口称赞:“这体现了中国最高层全面深化改革、加强顶层设计的意志,显示出保障网络安全、维护国家利益、推动信息化发展的决心,更标志着我们这个拥有6亿网民的网络大国加速向网络强国挺进!”


“网络安全”首现政府报告


    有关“网络安全”的内容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这让全国人大代表、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非常激动。
    “全球前5市值的互联网公司,3家是美国公司,2家是中国公司;前7中,有4家是美国公司,3家是中国公司。互联网已经渗透军事、文化、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网络不安全,国家就不安宁。我强烈赞同把互联网纳入国家战略!”
    早在2010年,美国就成立了网络领导部门。当时“中国是否要成立网络相关部门”还曾经在网络上引起热议,9成的民众表示赞同。而2013年,由斯诺登引爆的“棱镜门”事件客观上形成了各国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网络和信息安全对话的倒逼环境。
    “中国网络空间基本处于不设防的状态。”全国政协委员、海军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尹卓告诉记者:“信息化网络空间的争夺日趋激烈,并已成为国家战略利益拓展的新制高点。中国必须加强网络空间战略预警,以确保及时感知预警,积极防御。”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通用芯片,都依赖于美国。95%的操作系统来自微软。从移动领域来看,三大操作系统平台都来自美国。而这些领域又是中国网络安全隐患的根本所在。”赛迪智库信息安全研究所所长刘权告诉记者,而且,中国不具备对于互联网资源的掌握。比如,全球互联网管理架构由美国控制。全球13台根服务器,有11台在美国。平时大家上网,都需要通过它们引导。
    “西方出口到我国的关键大型设备和工业控制软件中,秘密预设后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国防大学教授许蔓舒说,无论是开放的国际互联网,还是封闭的企业内联网,在现有技术框架下,利用硬件和软件中的后门或漏洞,西方国家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对我信息系统的远程监控。“有西方分析家指出,中国的水电站大坝、石油天然气管道和其他一些由计算机控制的公共基础设施,都容易受到网络攻击。”


不做网络空间租客


    “中国既是网络大国,同时又是信息窃取、网络攻击的主要受害国。”全国政协委员、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郭为说,“我们应该用全球化的思维审视我国的信息安全形势,制定‘攻防结合’的国家信息安全战略,并迅速部署实施。”
    “联合国裁军机构报告称,世界上有46个国家建立了网络作战部队,100多个国家在发展网络战装备。”许蔓舒说,这两年,周边国家韩国、日本、印度以及朝鲜都开始有所动作。美国、英国、日本、以色列、法国则正式宣布开发进攻性武器,提高网络攻击能力。
    “我们在网络空间里不可能当一辈子租客,必须在关键技术和重点防护手段上有所突破,构建自主可信的国家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许蔓舒表示,“同时,把战略管理的着力点放在‘跨域融合’上。立足于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平衡好利益冲突,融合好利益诉求,研究解决好信息化发展和管理中那些跨部门、跨领域、超越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的瓶颈问题。”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黄澄清建议,加强网络安全,首先要进行顶层设计,把政策制定好并落实下去;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以便在出现网络信息安全事件时可以有评判的依据。
    “注重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立法,使对网络的管理有法可依,管理机构的运行才会更加高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冯玉军告诉记者,我国网络安全立法还存在很明显的不足,从总体上看比较分散,立法层次较低,尚未构成信息安全法律体系。“加快网络安全立法研究,推动国家网络安全立法进程,迫在眉睫。”
    2014年是中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开局之年。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的“破题之笔”将受到广泛关注。
    记者采访的各位专家都表示:一个安全、可信的互联网一定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百姓生活水平提高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相信中国互联网的安全和强大也会成为中国对人类网络空间的贡献。

(本文摘自人民网)


为网站建信誉档案
落实国家网络安全战略


    两会期间,网络安全一时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江西省监察厅副厅长何建洋、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全国政协委员张小玲分别针对互联网诚信问题进行提案。他们从网络安全战略的角度,提出构建覆盖整个互联网的诚信体系,特别是要“为所有网站建信誉档案”从而从根本上减少威胁信息安全的因素。张小玲甚至建议,应当把网站诚信体系和类似百度这样的互联网入口打通,在搜索结果链接直观展现网站的信誉,便于网民对比了解,择优选择。

个人网络信息不安全多源于网络诚信缺失

    如今,随着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网络应用的出现,消费信息的传播成为主流,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网络购物用户达到3亿,全国信息消费整体规模达到2.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28%,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让人们的个人财产和隐私信息,更多地暴露在网上形成了安全隐患。
    由于缺乏网络诚信的辨识和监督,网络的隐匿性满足了虚假、不良甚至是犯罪信息的传播。网络上充斥着不安全信息,例如,因无法辨认网站真实信息,导致网民误点击欺诈网站,从而造成财产损失;因无法获知网站或商家的信誉度高低或网民对网站的评价好坏,而不能确认网站或商家是否可信,造成的网络消费困惑;谣言、不良信息和诈骗的存在直接威胁网民信息和财产安全,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在这种情况下,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监察厅副厅长何建洋建议应以工信部牵头,组织互联网平台企业、第三方专业机构对网站进行综合性的信誉度评价,并建立起严格的审核和评级制度,以加强消费者进行信息消费时的安全性。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与何建洋代表的建议不谋而合,他认为应多方开展协作,搜索引擎可以成为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通过引入权威部门或第三方机构的专业数据,不仅能更加有效地打击虚假信息,还能给予消费者正向引导。他举例说,2013年百度在打击虚假医药信息方面引入了国家药监局的数据,对于消费者给予了很好的指导性意见。
    据了解,百度从2010年启动“阳光行动”,全面“净网”,仅2013年,被百度清查下线的违规网站数量就达到3188家。重点加强了对医疗卫生、互联网金融、物流快递等网站的检测和打击力度。
    据百度透露的数据显示,目前百度对310000个正规官网,1000多个三甲医院官方网站进行了主动标识。除了与国家药监局达成合作之外,百度相继与北京市卫生局、卫计委等权威部门建立合作,同中航协、银行协会实现了数据对接,为网民安全、便捷上网提供保障。


诚信体系:让每一个网站的诚信度真实可见


    目前,国内域名总数1844万个,网站近400万家,一个真实可信的网络环境,是对网民负责任,也是对诚信网站负责任。因此,通过为所有网站建信誉档案,让背后运营者或商家的诚信度公开透明,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本次两会,确保国家和个人信息安全的多个技术路线、方案被提及和讨论。如果说网络安全战略体系是一个金字塔,越接近塔尖的位置对国家安全越重要,那么能够支撑塔尖的塔基正是网络诚信。
    通过联合中消协、第三方征信机构,综合网站、商家的社会评价信息、资信认证程度等各种因素,形成网站的信誉数值,为网民选择可信网站、实现安全上网提供参考,成为政界、学界有识之士共同建议。
    同时,代表们还建议构建优胜劣汰机制,加强对好网站、信誉高的网站的鼓励支持,对信誉值低甚至是有欺诈行为发生的网站及其背后的运作企业、机构和个人,要有及时的清退和后续的处罚、限制措施;定期公布诚信报告等资料,给予网民更多的知情权,就可以为网民筑造一道安全可依赖的保障。
(本文摘自中国网)


“网络强国”催动治理升级

    一段5米长的电缆,将两台彼此独立的计算机连接起来,由此改变了世界的生态。1969年,以这种方式诞生于实验室的互联网技术,如同一株从大地上悄然探出脑袋的幼苗,在之后的半个世纪添枝接叶,绵延覆盖了这个星球上的数十亿人口,成为陆、海、空、天之外,人类活动的“第五空间”。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这一表述和定位,让我们从发展和治理两个维度重新审视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既关乎“硬实力”的成长,也检验着国家治理能力的升级。
    正如在飞机发明之前,战略家们很难设想,在陆地和海洋之外,还有“领空”这样一个特殊疆域,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加速发展,也改变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就在短短20年前,还没有多少人知道什么叫“浏览器”,而眼下活跃在各类网络空间的年轻人,已经被称为“衔着鼠标出生的一代”。10年前,一些干部还视网络为庞然怪物,如今他们大多已进入触屏时代,成为互联网上的活跃群体。就网民数量而言,我们已成为首屈一指的网络大国。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是网络强国。从发展角度看,我们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的创新能力还相对落后,在均衡发展和人均带宽等方面,距网络强国的目标尚远。尤其要看到,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从客户资料泄密导致“查开房”,到个人信息失窃带来的“短信轰炸”,再到“棱镜门”的冲击波,互联网时代的蝴蝶效应,让任何人、任何领域都无法封闭于信息孤岛而独善其身。也正因此,英、法、德等很早就建立了国家网络安全防御体系,美国还在2011年出台了《网络空间国际战略》。我国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提升到战略高度,推动安全与发展协调一致、齐头并进,正是基于对这一全球化浪潮的审时度势。
    技术升级带来治理转型,网络强国的目标内在于治理的现代化。哲学家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实质上是一个讲坛,人们通过话语参与公共事务并相互影响。在传统治理方式下,信息传播层级化,信息量更像是“倒金字塔”,职务越高的人掌握信息越多;在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网络化,公众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和传播者,还是制造者。雾霾橙色预警时,学生究竟该呆在家里还是教室,教育部门尚在头疼犹豫,网上的讨论已是引经据典、如火如荼;昆明火车站的暴力恐怖袭击,事发7分钟后就已由自媒体传遍网络;除夕之夜,网民们对春晚的品头论足,远比观看节目本身更为投入……面对如此情势,一些领导干部还抱着以往应对网络的“一怕、二躲、三堵”心态,自然无所适从。从“谋定后动”到快速反应、从行政指令到公共协商,公共治理与信息化相适应的转型,本身也是力行法治、促进“良法”与“善治”相结合的过程。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中国从一个后发国家迈入信息化时代,变化可谓沧海桑田,这一过程正蕴含在我们对现代国家的追求之中。今天我们建设网络强国,离不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全面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样地,网络空间的拓展与巩固,也正是国家发展和治理转型的契机。
(本文摘自《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