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滨湖聚焦

奋力冲刺“全国50强” 勇当东向发展排头兵

编辑日期:2014/11/7   作者:包河区新闻中心   来源:区委部门 > 宣传部 > 包河区新闻中心   
 

内容摘要

    5组动车,20名高铁司机,以200千米时速在合肥高铁南环线上密集试跑,为合肥高铁南站启用做最后准备!
    今年以来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2万标箱,较去年同期增长50%以上,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正式获批“二类水运开放口岸”!
    跻身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区”56位,位列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13位,包河区的跨越发展如同高铁速度、港口速度,昂首向东、一路奔腾!
    喜讯从首都传来——《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日前公布,合肥与南京、杭州并列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包河区立足襟湖带河、通江达海之独特优势,继续防骄破满,不断拉高标杆,奋力冲刺“全国50强”,勇当东向发展排头兵,用智慧和汗水助力“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

合肥高铁南站

巨一自动化汽车机器人

牛角大圩花海

逐梦——争创“全国一流省会城市标志区”

    “作为一个老党员,临老不能‘枪倒扛’。我坚决支持政府工作,带头搬家。就希望高速铁路早日通到家门口!”时光回溯到2009年的7月盛夏,常青街道竹西社区原党总支书记王永聪,在得知十五里河高铁片区综合改造项目正式启动后,主动要求带头丈量、拆除自家房屋。
    五载光阴似箭,高铁通到了家门口,王永聪的梦圆了;从“安徽第一城区”到“全国一流省会城市标志区”,包河的梦还在继续。
    东向,一直是安徽、是合肥的战略棋局。包河日益成为合肥东向发展的“水陆门户、形象窗口”。
    向东看迎来凤栖巢。该区主动承接东部梯度转移,成立长三角招商小组驻点招商、以商招商,凤凰文化广场、青电商产业园、绿地中心……200多个项目先后进驻包河。以大项目为支撑,包河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
    2013年,在全国22个省会31个首善城区中,包河区经济总量位列前十五,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排名第一。在合宁杭3市23个城区中,经济总量排在前十,固定资产投资高居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第一。在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区”中较之去年上升7位,超过宁波市江北区、厦门市集美区等一批东部“劲旅”。从承接东部到比肩东部,包河在崛起,包河在嬗变!
    “十一五”以来,全区累计完成各类房屋征迁1600多万平方米;目前全区可供连片开发的空间达80多平方公里,亿元以上续建和计划新开工项目231个,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区域总部23家;滨湖、临港、高铁、地铁构建立体框架,提升了向全国一流城区进发、与东部城区试比高的承载力。
    实力来自于空间华丽转身与产业创新转型的有机融合!
    围绕全省现代服务业“第一强区”目标,坚持把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型升级的最大潜力和主攻方向。借力省级政务中心、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等重大项目带动,打造滨湖新区全省服务业最高地,建成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的形象和窗口;依托高铁南站、合肥新港交通枢纽,积极承接长三角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辐射带动,培育高铁临港区服务业爆发点;挖掘老城区服务业潜力,壮大生产性服务业规模,着力打造特色街区、特色楼宇和特色商圈。
    坚持以包河工业区为主平台,加快打造全市都市工业转型发展示范区。扶优扶强安凯、巨一自动化、凯创、盛运环保等优质企业,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打造都市产业的亮点和新生增长极;引进中国产业地产第一品牌联东U谷打造国际企业港,引进专业策划咨询商打造互联网产业园,引进专业管理运营商安徽青电园,拓建“园中园”的转型平台;依托现有5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放大全国唯一“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新能源汽车)”等政策效应,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战略联盟。


逐水——建设“环巢湖国际旅游目的地核心区”


    “我喜欢这片湖,还有公园里的风景,和我的家乡一样美!”俄罗斯木屋设计师凯马,和父亲来到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已经近半个月了。茂密的森林深处,一座俄罗斯传统风格的木屋正在安装中。这座木屋从俄罗斯整体进口,红顶木墙,极具欧洲风情。
    人类早期文明的起源地都与河流有关,逐水而居,是人类的天性。怀抱一湖清水,成为这座城市的核心资源,也是东向发展的不竭源泉。
    巢湖,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有3000余年历史。包河区是全国唯一濒临五大淡水湖之一的省会城区,拥有湖面70平方公里,湖岸线16.8公里,沿湖有面积达56平方公里的大张圩、牛角大圩、东大圩等三大圩区,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屏障。
    该区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把生态建设、文化挖掘、品牌塑造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倾力打造环巢湖国际旅游目的地核心区。
    整体发力,构建“三环四带一线”水绿空间。银河—包河“翡翠项链”,南二环高压走廊,高铁高速沿线“会呼吸的绿飘带”,形成三环萦绕;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塘西河水岸线四带连城;把沿湖16.8公里岸线打造成为环巢湖的黄金湖岸线。
    今年国庆长假,包河区168黄金湖岸线惊鸿出水,成为合肥旅游最活跃和人气最火爆的旅游目的地。据统计,沿线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牛角大圩、巢湖围堰湿地、大圩等景点接待省内外游客达110万人次。其中,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纳客首次超过芜湖方特。
    在这条精美的绿色项链上,串起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等“全省十大文化场馆”,以及万达文旅城、恒大中心、宝能城一批重大项目。包河将进一步创响“三圩”国家级生态建设品牌,形成森林游、采摘游、湿地游、水上游、文化游体系,将黄金湖岸线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包河区统筹做好河、湖、城、林、农、路、湿地等文章,塑造水绿交融的灵韵空间。日前,该区正式通过2014年安徽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验收,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063亩,占下达任务的101%,圆满完成年度任务。全市首推“河长制”,启动“三清一改”专项行动,建成全省首个藻水分离港,探索出一条应急治理巢湖蓝藻水华危害的新路子。实施工业减排、节能绿色、扬尘管控、绿化生态、空气净化、尾气达标六大工程,大气防治效果明显。
    生态建设像一驾马车拉动了绿色CDP和大旅游格局。该区正着手规划包河生态文化旅游规划,逐步建设高铁、地铁、公交、游船道、绿道等旅游交通体系,整合挖掘包公、民国、生态、农业、民俗、现代等各类文化,提升打造罍街、宁国路龙虾街、中隐于市等特色街区,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产业链条。
    11月4日,夕阳下的牛角大圩很美。不远千里到环湖三圩采访的海口市采访团成员啧啧赞叹:“非常壮观,不虚此行!”


逐力
——打造“合肥改革先行先试示范区”


    10月16日,江西省南昌市,中部地区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情况分析暨培训班上掌声阵阵。我区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工作获得民政部肯定,并在会上作经验交流。
    志愿服务制度化、街道级大社区管理体制、文明创建路长制……包河在改革上向来争做示范、勇当表率,把“创新”作为发展征程的关键,将“先行”作为深化改革的动力。
    ——在经济体制领域,全面率先推行部门项目预算公开评审,用改革之手管好用好政府“钱袋子”。今年,该区将不断推进国有企业、非公有制经济、财政管理体制、投融资和金融改革创新等领域改革,大力推进产城一体,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
    ——在行政管理条块,探索行政机构、行政执法体制、行政审批许可、便民服务、事业单位和多元行政管理新路径。滨湖新区是包河的“试验田”,滨湖世纪社区作为全市首个街道级“大社区”, 实现了由传统街居管理模式向现代社区治理模式的转变,荣获首届中国社区发展创新奖;在全省率先开启滨湖新区“大综管”改革,创立“七统一”运行模式,实现了资源的高度整合。为破除城市管理“一刀切”问题,将区域按类划分,创新“3+1”分类管理考核模式。
    ——在社会体制层级,结合民生工程实施,深化教育、卫生、食品安全、就业创业、养老保险、社会救助、被征地农民转户参保、社会治理和矛盾预防与化解等工作改革。教育均衡发展、居家养老、志愿服务等成为了全国示范,志愿服务上将建立“两工互动、三社联动”的机制,向深处挖潜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
    ——在文化体制方面,试水文化管理体制、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培育等新路子,推进区属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大力建设网上文化超市,打造文化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建设。
    ——在城市建设和生态文明体制上,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机制改革,完善和提升“三圩”建设水平,建立健全生态建设保障和生态文明考评体系。
    ——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上,将创新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机制,深化干部人事、作风建设制度改革,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和反腐倡廉体制机制创新。针对少数干部“年初上班、年尾拿钱”、“一个优秀画到底,一张表格看一年”的问题,区委狠心下深水、动真格,在全省创新建立干部“勤政档案”制度,并作为干部提拔选用、评优评先、培养教育、绩效奖惩的重要参考。
    唯进步,不止步。包河人,用改革之犁深耕激情燃烧的热土,营造宜居宜业宜游发展环境,释放出东向跨越的内在潜质。
    (《合肥日报》11月6日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