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城区“双百强” 魅力“新包河”

创新驱动勇当东向跨越领头雁

编辑日期:2014/11/28   作者:包河区新闻中心   来源:区委部门 > 宣传部 > 包河区新闻中心   
华东最大铁路枢纽站合肥高铁南站开通在即,日均客流量约5万人次;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正式获批“二类水运开放口岸”,今年以来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2万标箱,较去年同期增长50%以上;国庆期间包河环巢湖16.8公里黄金湖岸线纳客110多万人次,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人气超过芜湖方特;前三季度文化产业投资超过66亿元……今年以来喜讯不断的包河区近日再传捷报:《2014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发布,该区蝉联“全国双百强城区”,位列“科学发展百强区”第56位和“投资潜力百强区”第13位。其中,“科学发展百强区”较之去年上升7位,位居全省城区第一,超过宁波江北区等一批东部“劲旅”。
    《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日前公布,合肥与南京、杭州并列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包河区充分发挥“合肥通江达海”门户优势,坚持创新转型升级,在合肥建设“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征程中,率先迈出了一条东向跨越之路,构建起产业发展、城市生态、居民生活三位一体的经济社会形态。

比肩东部,崛起“长江三角洲”


    包河区跳出安徽找标兵,具备了与东部先发城区“同台竞技”的实力。2013年度,在全国省会首善城区中,包河区经济总量位列前15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去年完成786亿元,在全国城区中首屈一指。在合宁杭3市23个城区中,经济总量排在前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第一。
    包河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做东向标杆”提升了城区承载力。“十一五”以来,全区累计完成各类房屋征迁1600多万平方米;目前全区可供连片开发的空间达80多平方公里,亿元以上续建和计划新开工项目231个,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区域总部23家;滨湖、临港、高铁、地铁构建立体框架,走进了“与东试比高”的新时代。

面朝大湖,塑造“黄金湖岸线”


    包河区是全国唯一濒临“五大淡水湖”之一的省会城区。借国家级“巢湖生态先行示范区”建设东风,包河区坚持滨湖新区示范引领,立足“水、气、绿”,将16.8公里黄金湖岸线打造成环巢湖窗口。
    创新大社区、大综管管理服务模式,滨湖新区辐射带动效应放大,投资超300亿元的万达文化旅游城、恒大中心、宝能城等一大批品牌企业进驻,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引进15家国家级金融企业,路网围合面积达34平方公里。将东大圩、大张圩、牛角大圩分别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全市首推“河长制”,启动“清沟清渠”,探索出应急治理巢湖蓝藻水华危害路径;实施工业减排、节能绿色、扬尘管控、绿化生态、空气净化、尾气达标六大工程,大气防治效果明显。

自主创新,形成“战略型雁阵”


    包河区注重创新驱动,7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涌现出航天重工、安凯新能源汽车、巨一自动化等30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今年成为全国知识产权强县(区)工程试点区。2013年,全区23家战略性新兴企业完成产值67.3亿元,建设联东U谷国际企业港、互联网产业园、青电商产业园等创新转型平台,集聚100多家国内知名电商。
    将文化与科技融合,全国唯一的“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新能源汽车)”花落包河,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三院”项目集中签约,环巢湖综合实验网项目将大幅提升环巢湖区域广播电视竞争力。2013年,全区文化产业投资近100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投资总量的1/3。

民生为本,描绘“善治幸福图”


    城区角逐,幸福为本。今年初,合肥市第三次入选“中国幸福城市前十强”,包河区连续三年上榜民生工程实施工作“先进”。
    自2007年实施民生工程以来,包河区累计投入12亿元专项资金,教育均衡发展、养老服务体系、志愿服务、农民工文化驿站等成为全国亮点。2013年该区人均GDP在全省首超1万美元,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8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064元,远超全国及省市平均水准。今年1~9月份,全区11项经济指标总量位居城区第一,开始了新起跑。
(黄小建 杜怀才 记者 许超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