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滨湖聚焦

凝聚社会各界智慧 助力美好乡村建设

编辑日期:2013/12/2   作者:包河区新闻中心   来源:区委部门 > 宣传部 > 包河区新闻中心   
  编者按:近年来,我区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突出“美好乡村田园都市”特色定位,积极探索都市城郊型美好乡村建设的包河之路,全面提升“城湖共生、水绿交融、城乡一体”的省会城区形象。为凝聚社会各界智慧,助力美好乡村建设,11月20日上午,由区政府举办,区委宣传部、新安晚报、安徽网协办,区美好办、区新闻中心承办的“美丽包河·美好乡村田园都市”建设发展论坛举行,省市有关专家纷纷对我区美好乡村田园都市建设献计献策。本报今日开辟专版,摘登部分专家发言,以飨读者。

打造美好乡村田园都市的包河模式

陈干全  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处处长

    美好乡村建设以来,包河区在创新模式、不断探索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我认为至少有这样三个优势:一、包河区在美好乡村建设方面有雄厚的经验基础,特别是在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起步早、规范运行,打好了基础。二、包河区有“大湖名城”的带动辐射。三、包河区具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保障,有“一湖、三圩、五河、六带”,对于打造美好乡村田园都市具有其他地区不可替代的优势。
    对于如何打造美好乡村田园都市的包河模式,提几点建议:
    一、要立足现代农业,“接二连三”,做好一二三产的融合。美好乡村首先是从都市型的现代农业入手,包河区的三圩,都是以农业为主结合旅游观光休闲,下一步应该向其他产业进一步拓展。
    二、要立足城郊结合,在城乡统筹上树典型。包河区创新了思维,不仅做美好乡村,同时也提高城镇化后的农民生活品质,这就是城郊结合部美好乡村建设的特色。下一步,还要在美好乡村的基础上增加城市元素,完善基础配套。城市里面做田园都市,就要在城市里、社区里增加田园的要素,增加绿化、打造水系。
    三、要立足包河的生态优势,在资源整合上求突破。把包河区的“生态明珠”串联起来,融合成一个整体,使其更有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也要把市场资源整合起来,在规划的前提下,大胆地引入社会资本、市场力量参与到美好乡村田园都市建设中来,弥补财政短期内难以达到的目标,加快建设进度。

    突出三个要素 建设美好乡村

谢培秀 安徽省社科院乡镇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针对包河区美好乡村田园都市建设,我认为应突出以下三个要素:
    第一是农业生产应突出高科技优势。将来合肥市要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农业物联网技术。东大圩、牛角大圩应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业。突出高科技因素,也可为将来的田园生态观光游增加科技内涵。
    第二是农民的居住应突出规模化集聚的因素。东大圩和牛角大圩散落着许多村落,作为城郊型区域,新型城镇化的步伐还应加快,农民集中居住社区的建设要跟上。
    第三是在城乡建设上要突出生态的因素。在建设城郊型生态社区时,要少建或不建高层,以免影响农村原有风貌,加强生态系统建设,发展生态旅游业,同时完善道路系统,公共交通也要跟上。

在城镇化中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孙自铎 安徽省政府参事

    通过今天的参观,我们亲身感受到美好乡村建设的魅力,我谈几个观点:
    一是越城镇化,美好乡村建设越重要。城市化不是要消灭所有的农村,反而是建设好、保护好农村,因为农村传承了许多文化,大多数文化在农村区域保留得更加完整。关键是要把农村建设好,让农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二是在国外的乡村建设中,农村建设比城市更美丽。他们的农村建设,在基础设施上和城市一样,部分地区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三是中国的农村建设如今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全国重点保护3000多个乡村。
    四是农村的建设一定要有产业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赋予农村群众更多财产权,共享城市改革的红利。都市农业首先是旅游业,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需要旅游业。为城市所需的农业、林业等大有发展前景。
    五是包河区提出的“两区三圩六带”是成功的标志。首先是依照“大湖名城”的优势,彰显了自己的特色。建设规划非常完整,产业选择也很适中。其次是做大做优都市农业,起到了示范作用。再次是把美好乡村建设落在实处,做出了很好的范例。另外,包河区的实践为城乡二元结构的转换提供思路,为城乡统筹发展做出了表率。
    三点建议:
    一是不管城市如何发展,该保留的要保留。对于一些有特色的建筑和文化,一定要懂得珍惜。二是规划建设不可千篇一律。国外农村小城镇的建设均各具特色,基础设施要投入。三是提高人的素质。目前我国处于城镇化的高潮,大批农民变为市民,农民有好的传统和习惯,但也存在落后的地方,需要在城镇化中进行改造,使其适应城市的生活方式。

美好乡村要水美田美人更美

丁仁船 安徽建筑大学教授

    第一,人口、村庄、产业是美好乡村建设的一体三位。我们在做规划的时候,三个方面都要包含。首先人口集聚的规模是根据人口自身发展规律与其周边产业吸收的人数来决定的。包河区13万农民,将来会保留多少,在规划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其次是根据人口的具体状况来规划村庄,具体分析集聚的规模和户型结构,提高农舍的适宜性。最后要以一产为基础,发展现代农业,彰显特色,依靠科技引领,延伸农业产业链。挖掘农村传统技艺和特色饮食,支持产业化,增强农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避免美好乡村再次空心化。
    第二,美好乡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应一同规划。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美好乡村规划首先要考虑到整个城市化进程,为未来郊区化、逆城市化预留空间。二是两者统筹规划,可以让农民享受现代城市文明和公共服务,让市民享受乡村田园美景和休闲空间,城乡互惠,良性互动。三是避免美好乡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形成竞争关系。
    第三,农村人口质量和农村生态品质要一起提高。美好乡村要水美、田美、人更美,提升农民素质,繁荣传统民俗文化成为必要。要加强对农民生活、生产品质方面的培训,切实提高农民素质,缩小农民、市民个体差异,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四,农村土地流转与房地产、宅基地的流转要一并考虑。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减少房屋空闲,这样可保持一定的人口规模,又可吸收现代城市文明和信息,保持特色自然村和中心村的持续繁荣。

让田园城市和美丽乡村相得益彰

孔令刚 安徽省社科院副研究员

    第一要尊重自然。包河区的很多村庄,在整治提升过程中,应有尊重自然的理念。村庄的地形地貌水系等不可破坏,不能把农村错落有致、高高低低的土地推平。滨湖湿地森林公园的道路建设、水系修复要考虑和塘拐连在一起的整体性特征。
    第二要尊重民俗。要突出对区域乡土文化和乡土历史的尊重,以塘拐为例,这里的居民从浙江迁移过来,但在这个地方生活了很久,形成了历史的传承。在改造提升过程中,要尊重这些历史,并保留提升下来,让原住民有种满足感,活得有滋有味有尊严,让外来人去了后有不一样的体验,让我们的后代感受到农耕文明。
    第三要注重乡村生活和生产方式的整体性安排。要有产业支撑,既要保留农耕文明,又要有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都让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让田园城市和美丽乡村相得益彰。
    湿地公园是城市的肾,森林是城市的肺,包河区肩负田园生态社区建设和生态屏障建设的重任。希望包河区沿着巢湖北岸打造一条会呼吸的绿色飘带。

市民乐园 农民家园

吴瑞爱 合肥市农委城乡统筹处处长

    包河区美好乡村建设把农村和城市结合起来,上升到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的高度,定位准确。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三清一改”等一系列行动,都具有示范带头作用。合肥市美好乡村建设主要目的是要建设成市民休闲娱乐的乐园和农民幸福生活的家园。包河很好地体现了“两园”的内涵和功能。美好乡村建设要和生态立区、环巢湖生态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市民旅游休闲规划等结合起来。
    下一步,包河区生态环境建设要统筹推进,东大圩要闹中取静,保留一定的生态建设;基础设施的配套要统筹推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道路水网建设要跟上,让市民进得去、出得来;营造特色和扩大宣传要统筹推进。

(本版图片由洪金提供,文字由王亚玲、吴文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