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滨湖聚焦

平凡乡村医生 最美“白衣天使”

编辑日期:2013/1/11   作者:李多庆 吴文婷   来源:包河区新闻中心   

下乡出诊


整理药箱


巡察病人


准备输液
    在我区边远地区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没有设施齐全的工作环境,却经常奔波于田间地头,两脚沾泥、一身粗布,走乡串户、送医送药,守护最基层群众的健康。他们面对花花世界的诱惑,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恪尽职守。细心、耐心、包容之心是他们严守的工作原则;刻苦钻研、淡泊名利、救死扶伤是他们的职业信仰;尊信守诺、持之以恒是他们的人生态度。他们就是一生扎根于基层,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的 “白衣天使”——最美乡村医生。
                用脚丈量村庄 用心呵护病人
    清晨,天刚蒙蒙亮,大圩镇磨滩村卫生室里的灯就亮了。乡村医生程书国整理药箱,为清晨的出诊做准备。孤单的身影,花白的头发,在灯光下特别的显眼。
    程书国1986年从六安卫校毕业后,就回村里开了一间小诊所,从此走上了村医的道路。多年来,他背着药箱走村串巷,风雨无阻,坚持为村民送医送药,守护着村民的健康,矢志不渝地服务于乡村卫生事业。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圩有17个行政村,却只有15名村医。作为 “赤脚医生”的程书国,一个人要管1400多人的医疗、防疫工作。他不仅要给村民们做好传染病预防、免疫接种等卫生防疫工作,而且每天为前来求诊的村民治疗。有时候村民遇到突发疾病,他就立即放下一切,及时出诊,救治病患。
    1990年除夕夜,窗外大雪纷飞,爆竹声声,窗内家人团聚,和乐融融,程书国和家人正准备吃年夜饭。“咚咚咚……”一阵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程医生,我爸哮喘发作,快不行了!”程书国打开门,一位村民喘着气焦急地说。程书国立即背起急诊箱,冒着寒风大雪,步行2里多路来到这位村民的家中。病人是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病情十分危重。程书国立即实施救治,解除支气管痉挛,一直忙到深夜,终于将病人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新年钟声敲响之后,程书国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
    28年来,程书国每年出诊数百人次。从最初依靠双脚步行,再到后来借助自行车,村里每一条小路上都留下了程书国的身影。时光荏苒,当年风华正茂的小伙如今已经白发丛生,唯一不变的是他的出诊药箱和“医者仁心”的坚守。
               昔日“赤脚医生”  今日“新风楼长”
    程书国只是众多乡村医生中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我区目前在基层偏远地区卫生室工作的乡村医生有74名。这支乡村医疗工作队伍,其主体大都源自上世纪60年代诞生的“赤脚医生”。“赤脚医生”,这个充满时代印记的名词,曾是乡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他们植根广大农村、走村串户,承担着农村地区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的重任,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体系中发挥着“网底”的重要作用。
    今年63岁的老党员李德银是第一批“赤脚医生”中的一员。1969年,经过村民一致推荐,李德银被送往军队学医。经过一年多的苦学,李德银正式穿上了白大褂。作为我国农村的第一代村医,李德银经历过行医中最为艰苦的日子。当时,李德银一个人不仅要给义城街道油坊大队的2000多人看病,还要担当起村民防疫、卫生保健的责任,看病送药都是去田间地头的,有时候就直接在田埂边给村民打防疫针。
    老人告诉记者,那个时候一天仅有5毛钱的工资。他每天忙着给村民看病抓药,家里的事情全靠妻子一人操持。农忙季节,他也只能晚上忙完诊所的事情后才和妻子一起下地收割庄稼,孩子经常就睡在田埂上。两个做建筑行业的哥哥多次劝李德银改行,但李德银一直没有动心。“村民们当初选择我,是对我的信任,我要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好。”38年来,经过老人治疗的病人达十多万人次,老人最初的信念从未改变过,他脱不去那身白大褂,更放不下那些村民。
    2008年,老人光荣地从村医岗位上退休。2010年滨湖康园社区回迁后,李德银因为在村民中的威望颇高,再次被推荐担任社区内的“新风楼长”一职。“当楼长,要像做医生一样负责,同时一定得有公道心,得让老百姓对我们的工作心服口服。”此外,老人还担任了社区财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作为社区一份子,有责任尽自己力量去为大家做点事情。”
                   心系村民健康 默默坚守一生
    医者父母心,在乡村医生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有很多平凡普通的医者,他们的一生中常有升迁机遇和更好的前途,但是,他们却选择坚守在岗位上,从满头青丝直至鬓发斑白,依然还在默默无闻地尽职尽责。
    在二十多年的乡村医生生涯中,大圩镇村医孙云海甘愿守住一份清贫,一份执着。当初从济南医学院毕业的他,完全可以在收入高的医院当医生。但是,他却选择回到许贵村,踏踏实实地做一名乡村医生。回忆当时所做的决定,孙云海笑着说:“当时我母亲身体不好,回村当村医一方面可以照顾母亲,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对医生行业充满感激和敬意,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去回报社会。”
    记者走进许贵村卫生室时,孙云海正在给病人输液。卫生室有三间平房,分成几个隔间,其中一间摆着几张病床,一间是药房,另一间是档案室。“房子是按照标准化乡村基层卫生室建立起来的。”孙云海给病人换输液瓶时,另一位病人已经等在门口。在这个6000多人的村庄里,大家有个头痛脑热的,都会找到孙云海这里来。“老百姓喜欢在村卫生室看病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在这里拿药便宜,而且大家也很信任我的医术。”孙云海告诉记者。
    2009年,我区开展村卫生室转型试点,全面推行九项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工作。面对新的医改政策、新的服务理念,孙云海一直在思索如何在新时期下做好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在做好基础医疗的前提下,不论晴天雨天,孙云海每天都上门为村民建健康档案,遇到老百姓不理解,他就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解释,直到村民同意建档。经过近一年的艰辛努力,全村村民的健康档案基本建成,也为广大村民的健康保健增加了一层保护网。
记者手记:乡村医生担负着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是农民健康的“守门人”,他们工作在条件艰苦的农村,却怀着“悬壶济世”的梦想,他们提供的卫生服务可以说最具有公共性、基本性和保障性。这些无私奉献的乡村医生将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重视,获得在广大农民真心赞扬以外的应有回报。
姜小飞 刘风云 孙艺 王劲松 李多庆 吴文婷/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