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滨湖聚焦

一片丹心育桃李

编辑日期:2012/9/11   作者:徐汐颜 项俐   来源:包河区新闻中心   

    编者按: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我区2012年教师节庆祝暨表彰大会上,一批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师德楷模、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走上领奖台,收获他们的喜悦与荣誉。秋天更是感恩的季节,让我们走进部分受表彰的教育工作者,细说他们的故事,向他们致以节日的祝福!

                走进滨湖,激情创业

    今年中考,合肥市第46中学交上了一份优异的答卷:最高分766分,700分以上340人,在全市名列前茅。这份成绩,凝聚着校长黄先银和全校教职工的心血与汗水。
    2007年初,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原46中与师范附校初中部合并,整建制迁入滨湖新区,并且确保9月1日如期开学,一份沉甸甸的重担压在黄先银肩上!第一次从繁华的市中心来到滨湖新区建筑工地时,黄先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这里尘土飞扬,条件简陋,生活不便,工作千头万绪。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学校建设,暑假期间,他干脆住进工地,没有节假日,没有洗浴设施,他在工地里度过了难熬的夏天。
    崭新的46中如期开学后,社会的关注、家长的期待让黄先银焕发出高昂的工作激情。他带领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员工,提出第一年稳步探路,第二年规范有序,第三年优化提升;三年初显成效,五年铸造辉煌,进而把学校建成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名牌特色初中的奋斗目标。
    五年来,在黄先银的带领下,46中坚持以精细化的管理雕琢精品,用特色化的教育打造名牌,精心开展一系列德育和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科普项目、乒乓球项目、寄宿制管理及现代学校后勤保障工作水平。今年,46中的中考平均成绩比五年前提高了近200分;在第十二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46中代表队获得一金一银一铜3块奖牌,成为全省初中参赛学校中获奖最多、奖次最高的学校;在第十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中,46中获得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的好成绩;在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46中选送作品荣获一等奖;46中还是省教育厅确定的两所空军飞行少年军校生源学校之一,今年有3名学生拿到了空军航空大学飞行少年军校录取通知书……
    作为全市第一所公办寄宿制初中,46中在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寄宿制管理模式,对学生无微不至地关怀,让家长放心。(项俐)

                教书育人自芬芳

    身为屯溪路小学的教导处主任兼工会主席,程冰负责指导协调四个校区的教导处工作和组织学校的工会工作。18年的教学管理经历,让她在繁杂的工作中有条不紊,从容优雅。
    屯小现在已经形成了一校四址办学规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要求都是同步进行的,因此,程冰必须细心指导,让几个校区的教学工作齐头并进。她在学校内实行分层培训,并结合各校区实际开展教研周活动,力求搭建一个让教师们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的平台,帮助大家共同提高教育水平。
    教导处的工作千头万绪,关系到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只有做好每一件事才能更好地保障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这无疑需要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尤其是每学年的开学前,排课表、制定工作计划、发放各类材料……工作时间里根本处理不完,她就经常晚上加班。平时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很频繁,她也只能在下班后再备课、批改作业。
    除了教导处主任的工作外,程冰还是一位语文老师。她对教育和教学有独特的认识,常常会想很多方法帮助孩子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在教育教学中,她更以无尽的爱心和耐心,给予学生春风化雨般的呵护。
    “身为教导处主任,我的眼中要有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身为语文老师,我只有自己在各方面不断地提升,才能带着学生不断地向前进步。”程冰说,“老师走得远,学生才有可能走得更远。”(项俐)

               用“心”实现平等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的岗位上走过30个春秋,我信奉的教育理念就是‘平等’两个字。对每一个孩子都一样用心才能做好老师、做好班主任。我希望能用自己的心、用自己‘平等教学’的理念,让每一个孩子都感觉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来自师范附小的资深班主任老师喻玲玲说。
    相比许多女老师的温柔,喻老师显得大气、大方。“我的‘温柔’藏在心里,”喻老师笑着说,“实际上,我是一个跟学生打成一片的班主任。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还算是游戏高手,现在正在玩的是‘愤怒的小鸟’。”喻老师玩游戏的种类是跟着学生变的,学生这段时间偏爱玩什么,她就跟着学什么。“童年缺少不了游戏,当学生玩游戏与学习产生冲突时,一味制止并不能起到作用。”所以喻老师的方法就是自己也跟着孩子玩,从中寻找指导孩子健康玩游戏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觉到尊重,培养他们自我管理的习惯。
    也是因为“平等”这条理念,喻玲玲一直是一位愿意做学生“妈妈”的班主任。多年的班主任生涯里,喻老师用自己的爱心温暖过许多弱势家庭孩子和问题孩子的童年,让教育的阳光普洒学生的童年,帮助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我最自豪的是,从没有放弃过一个学生,歧视过一个‘差生’。”
    “我的第一届学生大都是七零后,早已为人父母,但是我们一直保持信息畅通,建有QQ群,同学联谊会。去年在我的倡导下,我们一起为一位尿毒症同学捐款。”喻老师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做学生的终生朋友。(徐汐颜)

                用爱温暖每一个孩子

    一次,黄勇正在上课,小进的父亲来到教室门口,把小进叫了出去,对着孩子拳打脚踢。黄勇连忙阻止,问清缘由。原来,小进连续从家中偷了好几次钱,每次都上百元,妈妈管不住他。爸爸刚从外地回来,准备好好“教训”他。黄勇意识到这个问题如果不处理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于是,他先将家长打发走,然后问小进,你拿钱干什么?小进说是买钢笔,买书。黄勇知道这不是真的,但没拆穿他,只是和蔼地告诉他:“既然你想学习,那这样吧,只要你以后不再从家里拿钱,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我就让你爸爸每星期奖励你十块钱,但这钱不能乱花。”小进同意了,黄勇又做好他爸爸的工作。后来,小进再也没偷过钱,而且每周的零花钱都存着。
    不仅如此,黄勇还想方设法激励小进。运动会上,他让小进参加了跑步比赛,尽管他跑得并不快;课堂提问时,只要小进的手举了起来,就一定让他回答问题;课余时间,他教小进打乒乓球;学习班上,引导同学们帮助小进学习……很快,小进不再逃避课堂,学习成绩逐渐提高,性格也开朗了许多。
    在56中的留守、流动儿童中,像小进这样的孩子有很多,幸运的是,他们遇到了黄勇和许多像黄勇一样的老师,用无私的爱温暖了他们的一生。(项俐)

                做个发光发热的小星星

    徐荣的年纪并不大,今年33岁,却已经在教坛上辛勤耕耘了14年。
    毕业之后,徐荣回到家乡,开始在大圩镇晓星小学做数学老师。刚上班时,学校只有两排低矮、破旧的小平房,办公室里光线昏暗。如果外出听课、开会,天不亮就得起床。面对这样艰苦的条件,许多一起来的年轻老师都选择离开,但徐老师一直坚持战斗在这里。“我不是没想过离开,可每每脑海中浮现乡村孩子们淳朴、求知的目光,我总对自己说,再坚持坚持吧。”
    在农村,让家长主动监督孩子的学习不太容易。面对家长淡薄的教育意识,徐荣和同事们不厌其烦地利用中午和晚上的时间深入孩子的家庭,努力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遇到农忙季节,很多家长对于家访不理解,嫌老师耽误自己干活,老师们却仍旧坚持去田间地头,边帮着干农活边和家长谈心,往往早上出门时新换的衣服,不到中午就一身尘土。
    2006年,徐荣来到屯溪路小学交流一学期。有一次,她返校,搭班的语文老师翻开一篇日记让她看。只见这位名叫徐晨的小男孩在日记中写道:“很长时间没有看到徐老师了,我很想念她。语文老师,您能不能帮我们问问,徐老师什么时候回来呀?”读着日记,徐荣潸然泪下。她说,自己的教学风格比较严肃,对学生也相当严厉,很多学生都说挺“怕”自己的。没想到的是,原来孩子们心里什么都明白,他们是这样盼望着自己能回来。
    徐荣说,大圩的一方水土养育了自己,坚守是为了大圩的孩子们能够接受更好更先进的教育。“也许,我一辈子也做不了大事,但我能在现在的岗位上,做照亮学生前行道路上,那颗黎明前的‘小星星’。”(徐汐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