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关注

合肥日报:城在村里 笑在心里

编辑日期:2012/8/28   作者:黄晓玲 杜怀才 华新红 杨耀东   来源:包河区新闻中心   

    数字电视引入农家,40%农户购买了小轿车,家庭生活用水和道路雨污分流……夏末秋初,走进包河区大圩镇正南端的沈福村,小桥流水,鸟语花香,新农村胜景令人流连忘返。“群众富不富要看党支部。”说起这些年村里发生的巨大变化,村民李照煌笑着说:“村党支部思路清晰,观念始终走在别人前面,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这个夏天,李照煌格外忙碌。“我们家承包了50亩土地,有30亩种植了葡萄,还有20亩种植草莓。今天葡萄卖得格外好,年收入得有个十几万吧!”李照煌站在自家的葡萄园里,边采摘葡萄,边介绍情况,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如今的幸福生活,几年前李照煌想都不敢想。2007年之前,在十里八乡沈福村不仅知名度不高,相反还戴着贫穷的帽子。“当时村里道路不通,杂草丛生,污水横流,一年要买几双胶靴,村民经济收入在镇里更是几乎年年垫底。”

    2007年起,沈福村开始脱胎换骨。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全村群众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思路,积极争取多方资金,改造农户房屋,对村里的圩西河进行清淤护岸,硬化村庄道路,架设路灯,设置污水处理池,绿化、美化村庄内部环境。短短一年时间,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村容村貌的改变只是表象富裕,如何让村民们腰包鼓起来,过上表里如一的幸福生活。沈福村党支部一班人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实施土地流转,发展大规模种植、养殖业被提上议事日程。

    “现如今,村里光外来种植、养殖大户就有两百多户。村民们从土地中解放了出来,可以进城务工,也可以给种植、养殖大户打工,收入不菲。同时,流转出去的土地每年每亩还可以得到1000元的租金,老百姓的腰包实实在在地鼓了起来。”沈福村党支部书记沈训鲁笑着说。

    该村还实施党群户联网格化管理,村干部、户长、联户群众开展“五相助”联动活动,帮助落后村民共同致富。“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我们家承包了几亩地,专门种植蔬菜,现在年收入8万多元。”村民刘贤江开心地说。

    精神生活怎能落后?

    村里硬件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群众腰包里的“铜板”货真价实,村民们的精神生活怎能落后?该村积极引导村民形成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同时组织成立威风锣鼓队、舞蹈队等群众文化团队,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我们的锣鼓队都进城表演过,展示了新时代农民的风采。”村干部沈翠兰骄傲地说。

    考虑到一些村民进城务工,孩子在家没人照应,该村建立了留守儿童活动室,让孩子们有了开心乐园。“现在村里的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妇女之家、老年之家、人口学校、农家书屋等,都向村民开放,一有空闲,大家就去充电,很方便,村民的素质也越来越高。”李照煌介绍说。

    城在村里,笑在心里。这是沈福村村民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黄晓玲 杜怀才 华新红 杨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