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关注

人民日报:合肥包河区芜湖路街道司法所 新机制破调解难题

编辑日期:2012/5/9   作者:钱伟   来源:包河区新闻中心   

   4月25日上午,记者来到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街道司法所的时候,街道党工委书记李香贤正忙着和司法所所长李子平作太湖路新村老旧小区改造的风险评估。

  “老旧小区改造涉及部分拆迁问题,既要保证老百姓的利益,又要防止意外出现,马虎不得。”李香贤介绍,司法所进行了重要的信息收集和社区调研工作。

  正说着,就听到门外传来一个响亮的声音,“老李,搭把手,把卷宗放下!”探出身,记者看到,司法所副所长周红霞正在把一堆快半人高的卷宗往档案室搬。“这是最近一批的人民调解卷宗,整理好了就放到档案室去。”李子平边走边跟记者介绍。打开档案室的门,记者不由地暗暗吃惊:在20多个平方的屋子里,已经重重叠叠摆了好几排这样的卷宗,每叠都有半人多高。“这是2011年4月26日,街道警民联调室成立之后受理的调解卷宗,已经有800多件了。”李子平说。

  李子平自豪地介绍,街道的警民联调室是包河区司法工作的重要创新内容,目前已经形成了司法调解、治安调解、劳动争议调解、行政调解和法律顾问五位一体的联调机制,力求方便一线矛盾及时调处,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司法所目前只有4个人,人手有限,但警民联调机制把派出所、律师、公益热心者等多方面的力量都调动起来,集中为化解矛盾出力。”李子平说,“警民联调克服了单个调解的弊端,刚柔并济。从目前运行效果来看,警民联调机制老百姓易于接受,五位一体保证了公平、公开,也更有活力,现在不少群众遇到问题主动找警民联调室来解决。”

  李子平笑着告诉记者,目前已经受理的800多件调解案子,成功调解率达到96%以上。

  刚回到会议室,听到李子平聊着警民联调室,李香贤忙补充道:“目前,警民联调室还只是建在街道,下一步,街道将推动警民联调室进社区,在社区建立工作站。”

  “芜湖路街道司法所一直把化解群众矛盾放在突出位置,结合街道规模医院多的情况,司法所2011年5月建立并启动了由街道司法所牵头、辖区派出所介入、医院和第三方机构参与的四方联动医患纠纷调解机制。”李子平告诉记者,该机制自成立以来,已调解了9起较大医患群体性纠纷。

  2012年初,合肥市长丰县农民裘某带幼女在街道某医院就诊,因带回家看护处理不当导致女儿抢救无效死亡,死者家属坚持认为是医院治疗失误和不彻底导致了幼女死亡,要求院方承担责任。由于情绪激动,死者家属做出了许多过激行为。

  “街道司法所在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立即启动了医患矛盾纠纷联合调解机制。”司法所副所长叶贻红介绍,由司法所工作人员主持调解工作,向死者亲友宣传解释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事件的一般处理方法与程序;派出所负责维护现场秩序和治安情况的处置;医院负责治疗过程调查、解释和赔付谈判及善后工作。各成员单位相互配合并积极开展工作,最后顺利化解了矛盾,双方达成和解。

  除此之外,街道司法所还对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调解机制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做基层司法工作,长期东奔西走,经常看人脸色,一定很辛苦。”记者说。

  “在司法所工作,上、下班没有个准点儿,经常加班不说,主要还是压力很大。尽管如此,大家还是一刻都没有马虎,毕竟出了一点闪失,大伙儿都要承担责任。”李子平低头沉思道,“总结起来,基层司法所的工作就是苦中有乐,虽然辛苦,但看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化解了矛盾、避免了争端,就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在基层司法工作中,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每当看到群众信任的眼神,我总觉得再辛苦点也值得。”周红霞笑着说,“社区的稳定和谐,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部门的责任。基层司法所人员少、任务重,希望能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得到更多政府部门的支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