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滨湖聚焦

不拘一格选贤才

编辑日期:2012/5/31   作者:陈新华 夏明高   来源:包河区新闻中心   

 

区委三届四次全委会票决现场
公开选调干部赴基层工作笔试现场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检查调研座谈会现场

公推提名区直单位正科实职领导岗位人选

表彰全区第二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国之兴,长于政;政之兴,在用人”。
    近年来,区委认真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改革方针,围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满意度,着力构建开放式选人用人机制,在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加大竞争性选拔力度、健全基层干部选拔培养机制、强化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多元化”推荐提名, 
                  开掘干部选拔“源头活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的第一道工序,为进一步激发干部工作活力,近年来,区委始终坚持把民主推荐作为发现、使用优秀干部的重要途径,创新提名方式、拓宽提名渠道,不断扩大提名中干部群众的参与“面”与“度”。创新采取组织提名推荐、领导署名推荐、群众联名推荐、个人“毛遂自荐”等多种方式产生初始提名人,使提名过程变“小范围”酝酿为“大范围”推荐,变内部运作为公开操作,变“在少数人中选人”为“在多数人中选人”,确保干部群众的意愿在提名环节得到充分反映,进一步扩大推荐参与面,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实践中,综合考虑干部的德才表现、发展潜力、工作实绩、班子结构等因素,还结合平时组织部门所了解掌握的情况和干部年度考核情况,对得票数排序靠前的人选进行分析研判,相互印证,做到“不简单以票取人”。2月下旬,区委对空缺的区委统战部部长等10个正科实职领导岗位进行公推提名。由参会人员根据推荐职位要求、任职资格条件等内容,填写提名推荐表,实行公推提名,产生良好的导向和激励效应。3月2日,对空缺的10个街镇党政正职岗位拟任人选,区委在通盘考虑的基础上,先提出初步人事安排方案,再提交全委会进行票决,让区委委员参与进来,共同把关、公正票决、民主决策。
                  “全方位”竞争比选,
                  构筑干部选拔“大擂台”
    竞争出人才,竞争出活力。目前,竞争性选拔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区委选人用人的主旋律。近年来,区委积极采取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推公选、差额比选等方式,先后竞争性公开选拔区财政局、住建局、招商局副局长等重要岗位18名科级领导干部;公开竞聘区文化馆馆长、广电中心主任和区卫生局等内设机构负责人,涉及机构改革部门人员实行全员竞岗,其中科级干部52人次;创新采用“四公开三差额”的方式,公开选拔街镇司法、财政所长13名,并将所有司法、财政所长统一进行大轮岗,交流面达100%;竞争性公开选调3批323名干部担任“滨湖先锋”到城市拆迁、信访维稳、街镇村居等基层一线任职或挂职,80多名干部因表现突出得到提拔或重用;公开选调2批33名干部到基层一线任职或挂职,接地气、增才气,吸引155名各领域干部报名角逐,在全区进一步树立了以竞争比素质、以实绩比贡献、以民意比公认的选人用人导向,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草根式”选拔使用,
           构建来自基层一线干部的“培养链”
    “宰相起于州郡,猛将发于卒伍”。基层一线是干部学习、成长的最好课堂。近年来,区委按照“建立来自基层一线的干部培养选拔链”的要求,坚持“人才到基层锻炼,干部从一线选拔”的原则,努力探索来自基层一线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新机制,大力实施滨湖先锋工程,使基层一线真正成为培养干部的主阵地。
    坚持在一线培养、锻炼干部,创新干部培养机制,做到“一线育人”。近年来,先后选派优秀年轻干部4批356人次充实到城市拆迁、信访维稳、街镇村居等基层一线进行培养,锻炼他们处理突发事件和复杂问题的能力。坚持在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创新干部日常考核机制,做到“一线识人”。坚持在一线选拔干部,把基层第一线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赛马场,做到“一线选人”。对于那些在实践锻炼中表现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及时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工程实施以来,有73名滨湖先锋被提拔使用,15名同志考取国家公务员或被省直部门选用;49名领导干部因一线业绩突出得以提拔或重用;8名村居干部被选拔进入街镇领导班子或机关部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常态化”交流, 
               构建起干部交流“新机制”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积极推进“大交流”、“大轮岗”,特别是加大跨区域、跨部门以及对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干部的交流轮岗力度,不断探索构建轮岗常态化、交流多元化、流动区域化的干部交流轮岗工作大格局。深化拓展“滨湖先锋”工程、“南下北上”工程,加强区直、镇、街道三者之间的干部交流,最大限度地盘活干部资源,激发队伍活力。立足于培养锻炼优秀年轻的干部,采取选派干部挂任街镇主任(镇长)助理、挂任区直部门局长助理、挂(任)村居第一书记等形式,实行“培养性交流轮岗”;着眼于加大干部竞争性选拔使用干部力度,采取公开选调、竞争上岗的方式,实行“竞争性交流轮岗”;按照领导干部任期制的相关规定,对在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工作时间较长的干部,明确规定任职年限,实行“任期性交流轮岗”等。在同等条件下,对经过多岗位、多部门交流锻炼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去年以来,交流干部83人次,优先提拔经多岗位锻炼、表现优秀的干部39名,这大大地促进了干部交流轮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我被交流轮岗”为“我要交流轮岗”。通过大规模、立体化、全方位推进干部交流轮岗,有效盘活了全区干部人才资源,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
                   “无缝隙”监督管理,
                夯实干部选拔任用“防火墙”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公开是最好的监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近年来,区委不断健全监督机制、拓宽监督渠道、落实监督措施,切实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积极实施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工作,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加大对人财物等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干部的监督管理,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全覆盖。健全电话、网络、信访三位一体的举报体系,完善组织部长双向约谈制度,推行新闻发布会、组织工作开放日制度,聘请20名“两代表一委员”、普通干部群众代表担任干部工作监督员,真正做到全程化监督、无缝隙监督,有效防止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近年来,先后有百名干部群众受邀走进组织部,近距离接触、零距离感受、全方位了解组织工作。
    在区镇换届工作开展过程中,区委着力做好“五四三二一”文章,即落实“五项举措”( 向党员干部致一封公开信、发一张提醒卡、聘请一批换届风气监督员、明确一个硬性标准、进行一次专题谈话)、健全“四项制度”(换届纪律一把手负责制、重大事项及时报告制、严守换届纪律承诺制、区委常委分工联系约谈区“两委”委员制)、作出“三重承诺”(换届风气监督员向党员干部群众、党代表向所属党组织、街镇、党(工)委主要负责人向区委等分别作出承诺)、畅通“两条渠道”(设立举报专线、专用信箱)、开展“一项测评”(区、镇两级换届风气民主测评),真正以铁的纪律为换届工作营造出风清气正、和谐进取的氛围,实现以换届换出新班子、新气象,换出凝聚力、战斗力。
    5月24日,省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检查组莅临我区检查指导,对我区干部选任工作讲程序、重规范,讲原则、重创新,讲民主、重公认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包河区选人用人导向鲜明,选拔任用干部标准严格,操作步骤程序规范细致,工作制度健全完善。 
                      “多渠道”引才聚智, 
                   打造人才发展“新高地”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近年来,区委探索建立人才引入、培育、使用“三项机制”,深入推进人才强区战略,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
    创新引入机制,科学编制《包河区2012—2020年人才发展规划》,建立区域专家人才库,推行柔性引才,以咨询、顾问等方式,引导辖区专业人才为区域城市规划、工业经济、项目储备搞好咨询服务和项目论证。加大公开招聘力度,今年再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00名中小学教师和30名幼儿园教师;完善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以工行、中行等10家银行的全国性金融服务后台基地、滨湖国际会展中心等龙头企业为平台,重点引进一批金融证券、商务会展、人才服务等高端人才。创新培育机制,深化拓展滨湖先锋工程,深入实施干部培养“135”计划,即培养发现100名正科级后备干部、300名副科级后备干部、500名村居正职后备干部,着力建设一支年纪轻、知识新、有干劲、能干事的高素质后备干部队伍。加强人才工作服务站等人才服务平台建设,为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等6家“228”产业创新团队、创新团队带头人以及各类优秀人才创业、兴业提供优质服务;加强区域内滨湖明珠社区以及区域外复旦大学等7个干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干部人才教育培训覆盖面和实效性;推进大学生创业基地(中心)建设,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创业扶持。创新选拔机制,召开全区人才工作会议,对10家人才工作先进单位、20名人才工作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授予王一枝等32名同志“包河区第二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给予奖励并按月发放补贴,鼓励他们在各条战线上建功立业。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培养出了一支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为推进“安徽中心、第一城区、善治包河”宏伟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陈新华 夏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