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关注

工人日报三版头条:拾荒助学

编辑日期:2012/5/31   作者:陈华   来源:包河区新闻中心   

      晚上7点半,合肥。

  张景兰从位于安徽省人大机关大院里的家出发。

  沿着百脑汇电脑商城、曙光商厦、中国科技大学……这个衣着简朴而整洁的老人,拉着一个简易的手推车一路走过。不时地,她会弯下腰,捡起丢弃在路上的塑料瓶、硬纸壳、小铁片……

  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出发,是因为张景兰既担心被别人认出来,又考虑到此时环卫工人已经下班,“捡废品更容易”。

  在路灯照射下的合肥街头,她是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城市拾荒者。

  而在安徽省人大机关,她是一名退休的机关工会主席。

  在安徽绩溪县的乡村学校里,她是孩子们敬仰的奶奶。

  64岁的张景兰希望能轻松地在这多重角色之间自由变换,不为别的,只为能够顺利地延续她可能永远也做不完的一件事——为贫困的乡村孩子捐资助学。

捡废品的老太太

  夜晚的合肥街头,匆匆的路人和车辆不停地从张景兰身边经过。这样一位捡废品者,的确很难引起别人的注意。

  夜里11点半左右,“满载而归”的张景兰在家里开始盘点一天的成果。

  她将捡回来的“破烂”一一归类,再加以包装,然后按类码放整齐。

  8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就是一个堆满“破烂”的仓库。卧室、客厅、厨房,甚至门外的过道上都堆满了各色物品。整个屋里,除了一张收拾得还算整洁的床之外,其它地方已经很难看出这是一个退休的机关干部的“家”。

  “昨天刚刚去五里庙卖了一回废品,共6元1角钱。”张景兰说,“最近废品市场行情不好,我要等到价格回涨一些再去卖,这样,我就可以给孩子们多筹得一些钱。”

  让张景兰略感欣慰的是,在去五里庙卖废品的路上,她看到了很多金属小垫片,“一个个捡起来,共有几十片,也能卖钱”。

  另外,她最近新发现一个废品来源——裁缝铺里有很多裁剪下来的边角料,经和那裁缝商量都给她,也可以当废品卖钱。

  在张景兰眼里,很多东西都可以废物利用拿去卖钱的。

  张景兰有个小本子,专门用来记录每次卖废品的所得。

  去年,张景兰卖废品共积累了2000多元。今年,她也已经积累了300多元。

  “退休已经4年了,每天都出去捡废品。尤其是下雨天,我更要出去,这样的天气里更容易捡到。”张景兰说。

亲切的奶奶

  绩溪县的很多学校里都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认识张景兰,并且亲切地称她奶奶。

  在孩子们眼里,这位从省城来的穿着朴素的奶奶能给他们带来很多吃的、穿的和用的东西。

  还在安徽省人大担任机关工会主席时,张景兰因为一次绩溪之行而下定决心要帮助贫困女童上学。

  1998年,张景兰出差到绩溪县。

  当地人和张景兰说笑:绩溪人一辈子只干三件大事:给娃念书,给活人盖房,给死人修墓。但“给娃念书”只让男娃念、不让女娃念的现状刺痛了张景兰。

  回到合肥后,张景兰有了一个想法:让绩溪的贫困女孩子都能上得起学。

  安徽省人大机关的老领导知道情况后,非常支持张景兰的想法,第一时间纷纷解囊,每人结对帮扶几名贫困女童。

  2000年,安徽省人大机关更是开展“心系绩溪困难学童帮扶行动”,这一年,策划这一行动的张景兰资助了4名女童。

  现在东山中学补习班上学的汪黄宁,从小学6年级开始接受张景兰的资助。每年的学杂费、衣服、书包都是张景兰给买的。汪黄宁很想感谢这位奶奶,她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坚持写信给张景兰,告诉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伏岭中学初一学生章锡祥是张景兰最新资助的一位学生。18岁的他患有轻度弱智,平衡能力差,走路时很容易摔跤。其母离家出走多年,父亲年前又死于意外。

  当得知章锡祥的情况后,张景兰和自己88岁的老母亲商量,决定从给老母亲的赡养费里“挤”一点出来资助章锡祥。

  目前,张景兰共资助了14名学生。

“挤”出来的捐助

  在很多人看来,张景兰作为一名退休机关干部,即便资助学生,也用不着通过捡废品来攒钱。

  张景兰不这么看,她对拾荒有着自己的理解。

  1948年10月,张景兰出生于淮南市凤台县。当她还在襁褓中时,父亲因肺结核去世,母亲一个人既要照顾自己的3个弟弟,还要抚养女儿。

  艰苦的成长环境和艰难的成长经历,让张景兰领悟到一个细微的善良举动对一个身处困境的人是多么重要。

  退休后的张景兰每月工资不到4000元,除去还房贷的钱和给老母亲的赡养费后,也就所剩无几了。

  每增加资助一个孩子,对张景兰来说都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为此,张景兰有四个“开源节流”的办法:从嘴上省一点,从腿上省一点,从穿着上省一点,通过其它方法增加积蓄。

  “一天只吃三个馒头,从不吃鱼也不吃肉。”张景兰的这个特点在安徽省人大机关人人皆知。

  即便去较远的地方卖废品,张景兰也从不坐车,说这样既省钱,还能在来回的路上多捡一些废品。

  张景兰经常穿一件灰色运动服,是单位举行运动会时发的,已经穿了很多年。左腰背包的地方已经被装废品的包磨破了,补着一块大大的补丁。

  通过捡废品攒钱资助学生,这想法是受安徽省人大会议中心一工作人员的启发,该工作人员告诉她:“我在会议中心里一天拾3个瓶子,一年就可以资助一个孩子。”

  “我为什么不能捡废品卖钱资助孩子呢?”张景兰大受启发。

  一开始,张景兰怕这样做会影响工会主席的形象,晚上偷偷去拾,早上6点起来偷偷去卖。有时碰到同事问她包里装着什么,她都说是刚买的蔬菜。

  终有一天,捡废品时被熟人发现了。当晚,张景兰彻夜未眠。最终,她用一句格言说服自己:“小事产生完美,完美绝不等于是小事。只要是正确的,都是可贵的,就应该坚持。”

  “靠捡废品,起码一年能多资助几个孩子,又不费什么事,干吗不去做呢?”张景兰说。

不断扩延的爱

  在安徽省人大机关,很多人都参加过张景兰发起的捐资助学活动。

  “张主席逢人就说绩溪学生的事。”安徽省人大机关的很多人都这样说。同事们为她的诚挚所感动,一听到有需帮助的孩子,都会爽快应允结对帮扶。

  几年来,安徽省人大机关共有200多人参加资助,受助学生多达250多人。

  为了让更多的人加入这个活动中来,张景兰不放过任何可以说服别人的机会,甚至将一些陌生人也吸引过来。

  有一次,张景兰去建材市场买瓷砖。在与瓷砖店的老板闲聊时,张景兰告诉她山里孩子的事情。对方听完后立刻说:“张阿姨你资助孩子们不容易啊,我也帮你资助一个吧。”

  张景兰自制了一个两联的收据本。每一笔别人的捐助,都会认真地填写收据,盖上自己的私章,一联交给捐赠人,一联自己留着。

  2008年,从机关工会主席的岗位上退休后,有人劝她放下助学这件事。可张景兰说自己舍不下那些孩子。

  “凑起来的这些‘份子钱’和自己节省下来的钱虽然不多,但是能资助多少,就资助多少吧。”在张景兰的眼里,帮助贫困孩子是一份永远也不会退休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