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关注

农民日报:支书王永宏创造多个“不一般”

编辑日期:2012/3/1   作者:杨丹丹   来源:包河区新闻中心   

  他是70后的高中生,他曾闯荡商海荣耀一时,妻子、孩子和房子、车子都在城市,他却骑着摩托还乡当起村支书,而且一干就是十年。这位不一样的村支书,就是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义城镇塘西村党支部书记王永宏。

  当村官:

  从中途退却到重新尝试

  1994年,高中毕业的王永宏被推选为塘西村团支部书记。两年下来,骨子里不安分的王永宏渴望出去闯一闯。随后,王永宏先后在上海、大连的木业公司打工。几年下来,积攒了经验和资金的王永宏,索性在上海开起木材店,掘到第一桶金后,携妻带子回到合肥,办了当时安徽市场的第一家进口木材店。第一年销售收入400万元,第二年跃至1000万元,王永宏的生意就这样蒸蒸日上迅猛发展起来。

  正当王永宏准备大展拳脚之际,时任塘西村支部书记的许家玉找上门来,说是村里希望物色一位年轻能人选接村支部书记岗位,他希望王永宏考虑一下。面对王永宏最初的拒绝,许家玉不仅没有放弃,而且隔三岔五就跑到王永宏的市区门店反复做思想工作。老支书的诚意感动了王永宏,他同意回村里试一试。

  赢民心:

  从垫钱还债到一诺千金

  2002年12月,王永宏以高票当选塘西村党支部书记。到任第一天,王永宏做的事就是还债。当时村委会欠下的村干部工资、向村民打的借条加在一起就有18万元,王永宏自掏腰包垫付了这笔债务。没想到这件事得到了村干部和村民的认可,为后面的工作开了个好头。

  为了进村入户方便,王永宏放着城里家中轿车不开,买了辆摩托车早出晚归,在村里吃起“百家饭”。几个月下来,村里家家户户的情况他都摸了个遍。塘西村地处巢湖岸边,三分之一的人口从事渔业打捞,有不少耕地抛荒。为了带动更多村民致富,王永宏动起了脑子。

  2003年,塘西村招商引资引来一家苗木企业,租赁500亩耕地种植苗木。一些村民当时在租赁土地合同上签了字,但等到企业开工时却出来阻拦。那时的村民从来没跟社会资本打过交道,担心企业不兑付租金。深谙村民心理的王永宏,当众立下豪言:“拿不到租金,我王永宏卖了城里房子当租金。”与其说村民信任企业,不如说村民信任王永宏。见识过王永宏的胆量和担当,村民们放手让企业开了工。当年年底,苗木企业不仅如数发放村民的土地租金,还就近解决300多人的就业问题。

  换村貌:

  从敢想敢干到能干巧干

  三十岁出头的王永宏,在塘西村里完成了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让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

  王永宏先是找到合肥市供水公司上门测算,一算下来,整村实施自来水供水工程设施管线投入,需要将近150万元。好在当时先交15万元就可以开工。村里把仅有的10来万元交上去,开始了施工。直到工程竣工,130多万元余款还没有丝毫着落。眼看就要打白条欠下巨款,王永宏着急归着急,却还是想找机会试一试其他解决办法。

  王永宏以村里的名义赶写了情况说明报告,上报义城镇政府盖了公章。然后他就拿着这份报告去找了当时的合肥市建委主任。虽然之前跟建委主任素未谋面,但王永宏总觉得该争取的机会一定要争取。王永宏态度的诚恳和塘西村报告的翔实,打动了建委主任,恰好这位主任也曾经去过塘西村,知道村里条件确实比较艰苦。于是,建委领导很快批示请供水公司予以支持。就这样,塘西村的自来水工程费用没有再让村里掏一分钱,作为民生工程由市财政统一支付。

  树新风:

  从集体礼金到移风易俗

  在塘西村,不管谁家的孩子考上重点中学或者高考达到本科分数线,村“两委”都会集体送一份“份子钱”进行奖励;不管谁家的老人过世,村“两委”也都要集体送上花圈和慰问金。这规矩,是王永宏向村“两委”班子提议获得通过后立下的。他说:“钱不多,心意到。有了这份情义,村干部能更好地跟村民打成一片,村里工作也更容易开展。”

  王永宏用真心和真情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前几年,乡村一级防汛需要收取村民防汛费,其他村三令五申依然收缴不齐,塘西村只在村头大喇叭里发个通知,村民们三天就主动把钱缴齐了。不但是收钱,其他村召开党支部会议往往请假、缺席多,但塘西村召开党支部会议,村里在家的每一位党员都会准时、准点到位。

  塘西村还创造了很多让其他村刮目相看的“不一般”:一是走出去的大学生争着回乡工作。如今在村委会工作的计生专干陆梅,就是塘西村土生土长的大学生,毕业时可以留省城却毅然回村发展;二是创造火速平稳拆迁记录。为推进合肥滨湖新城的建设,塘西村拆迁涉及900户居民,拆迁面积17万8千平方米,短短50天,不仅顺利完成拆迁,而且没有一户涉访、涉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