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关注

合肥晚报:从合肥郊区到“安徽中心”的嬗变

编辑日期:2012/2/27   作者:李梅 黄小建 本报记者 蒋瑜香   来源:包河区新闻中心   

    编者按  一座城市急速变化时,总会给人带来新的梦想。2002年3月6日,合肥大手笔推进区划调整,包河区由郊到城。十年间,尤其是合肥启动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以来,包河区的社会肌理、产业结构、城市功能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跃成为安徽“第一城区”,被誉为安徽崛起的“先行者”和“试验田”。从今日起,本报将推出《大美滨湖 崛起包河》系列报道,分析包河路径,解读包河发展模式。

    十年前,包河区由郊区演变而来,面积230.7平方公里。城乡二元结构突出,旧城旧村错落交织。

    十年后,这里是安徽的中心城区,面积340平方公里。城乡统筹和谐推进,现代楼宇鳞次栉比。

    从十年的历史跨度和城建历程看包河巨变,可谓翻天覆地。区情区位从东南一隅嬗变成城市新地标、合肥新核心、安徽新中心。包河的沧海桑田,见证了这座城市肌理结构和社会形态的可喜变迁。

    新区建设
    一座中心城区正在崛起
    今年49岁的许云龙,家住巢湖岸边的包河区义城街道塘西村,家族三代打渔为生。不久,他将带着一家老小回迁到漂亮现代的滨湖康园小区。对于未来,许云龙充满信心。政府组织的招聘会开进小区,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靠水吃水”的他还想买艘游艇,在旅游期开设游玩项目。
    2006年11月15日,滨湖新区建设打下第一根桩基。包河区始终把服务滨湖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最大的发展机遇,创新实践“区拆迁安置、市投资建设、区属地管理”的开发模式。五年多来,滨湖新区建成区已达1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36万,一座现代时尚、业态高端、功能完善、和谐宜居的滨湖新城英姿勃发,被誉为合肥经济圈的CBD、“华尔街”。
    2011年9月,合肥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将滨湖新区建设成为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的中心城区。包河区正加快科学谋划业态发展、项目布局、功能配套进度,全力保障滨湖工程建设、道路桥梁、拆迁安置、生态环境、公共事业、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投资融资等“八大工程”,进一步促进与滨湖一体发展、和谐共生。
    旧城改造
    交通枢纽中心加速形成
    不久的将来,在金寨路以东、南二环路以南、庐州大道以西、312国道以北将形成一个新的交通枢纽中心。人们将从这里乘坐高铁,进出合肥,这里将成为合肥“第一对外门户”。
    这里是十五里河高铁站片区。2009年前这里是合肥最大的城中村,现在已成为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作为华东第二大车站,合肥高铁南站人流量将超过5000万人次,其周围将形成大规模、高密度的高铁经济,未来,这里将成为一个可以容纳16万人口,集交通枢纽、商业办公、居住等功能的现代化综合城区。
    以十五里河高铁站片区为代表的旧城改造,不断凸显“门户城区”的优势。高铁、地铁、高速、机场、港口“五位一体”的综合交通系统加快形成,包河从区划调整前交通不便的郊区,逐渐成为合肥的现代交通工具的枢纽中心。该区借势发展,规划打造滨湖、高铁、南二环、芜湖路等商圈,并迈入“滨湖新时代、高铁新时代、地铁新时代、临港新时代”。
    包河速度
    迎来一轮城市建设高潮期
    “今天上午正在开项目协调会,3月22日前一批项目将开工建设。”2月23日中午,当记者见到区拆迁办主任崔效工时,他刚从会场出来,手里拿着一摞工程项目材料。谈起包河这几年的大建设,崔效工充满感慨:“现在的速度,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
    以滨湖新区开发建设为牵动,十年间,特别是近五年来,包河区城市建设力度空前、城乡面貌发生巨变。五年来,全区累计完成各类拆迁1085万平方米,总量相当于两个合肥老城区,创造了大建设的“包河速度”、和谐拆迁的“包河经验”。徽州大道、金寨路高架、南北高架一号线、合肥港综合码头一期等重大工程建成使用,铁路枢纽南环线及南客站、轨道交通一号线、包河大道高架、南淝河大桥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今年,包河区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和旧城旧村改造拆迁量约为 221万平方米。从全市大建设项目看,高铁片区路网、淝河片区路网、包河大道滨湖段、铜陵路高架、十五里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多功能电视塔、“东方田园”湿地公园等23个重点项目已明确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占报告中提及项目的一半以上,加之以巢湖综合治理为牵动的生态建设加压升温,包河又迎来了新一轮城市建设的高潮期。

    □李梅 黄小建 本报记者 蒋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