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动态

这个春天,用爱温暖包河

编辑日期:2012/2/10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包河区新闻中心   

王莹送给弟弟的第一份礼物——拼模

沈啸崎用上了自己的复读机

本报记者为许迪过“生日”

    2月6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本报与区慈善协会联合策划的“放飞梦想·关注留守儿童”活动步入“圆梦”阶段。从1月16日开始,记者先后采访了12位我区留守儿童,了解他们目前的生活和新年、新学期的心愿,并在开学前圆了他们的梦。
   圆梦的第一个孩子是住在包河花园的刘嘉宜小朋友,她的愿望是想要一个可以自己学英语的点读机。拿到点读机,她爱不释手地翻看了半天。比起广告里的同龄女孩,她有自己的一份天真美好。
   来到淝河镇席井村沈啸崎家时,在芜湖打工的妈妈刚好在家,还没有启程。他爸爸今年过年加班,没有回来过年,即便有妈妈陪伴,孩子还是觉得不够完满。内心里,沈啸崎的妈妈一直觉得亏欠了孩子,不住地夸奖自己的孩子,说他学习自觉,生活节俭,特别懂事。沈啸崎的礼物是崭新的复读机,他说他之前曾经借用过表姐表哥的复读机学英语,有时候会不好意思,现在终于有属于自己的了。
  几乎每一个留守儿童的父母心里都对孩子藏着一句“对不起”。许迪的母亲也是如此。许迪的父亲同样没有回来过年,太远了,遥远的广州、昂贵的火车票。夫妻俩合计了很久,仍旧决定妻子一个人回来陪女儿过节。许迪今年上初一,言谈间已经可以感觉到孩子的心里有属于自己的骄傲和倔强。许迪的愿望是一个生日蛋糕,因为父母外出打工,七月出生的她从未与他们庆祝过生日。许迪的妈妈告诉记者,年初五就要赶回广州打工,我们便在过年前提前给她圆梦,送去特地挑选的小熊蛋糕。如猜想的一样,许迪特别喜欢这个蛋糕,在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能够看出她多么惊喜。我们问她喜不喜欢,她点头笑开了,然后突然流下眼泪。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心酸了……在其他孩子生活里便宜平凡的生日蛋糕,在一个留守儿童的心里,仍旧是一个公主一般的梦。
   “小候鸟”张威在新学期开始前也赶回家。他独自坐了长达十个小时的火车去北京和父母团聚过节,然后又独立坐着火车回到合肥。结束新年的“非典型生活”,张威回到合肥和外婆继续留守。他说已经开始期待下一次的聚会,下一次他会穿着我们送给他的新衣服,去北京看爸爸妈妈,和他们一起过节。也许,孩子在内心也会希望爸爸妈妈也可以从北京回到这里,每天都和自己生活在一起。
  和张威同在周谷堆社区的张迎迎接到礼物时,家里已经准备吃“元宵节大餐”了。小迎迎的爷爷从养老院请回自己的老同事一起过节。即便家里多贫穷,自己和老伴如何辛苦,这个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充满了浓浓的温情。包括附近菜市场的菜农,也会时常送一些卖剩的白菜豆腐给他们。对于这些生活困难的人们来说,温情、互相帮助、质朴等最基本的美德仍然随处可见。
徐汐颜 刘会春 黄鹤/文图

  记者手记:采访时,最为感触的是留守儿童的个体与我们在媒体中看到的群体并不相同。与常常在报道中看到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叛逆、自闭等等不同,我们也看到了很多阳光、开朗、懂事的孩子。他们有最为质朴的愿望、有最为单纯的内心、有最为善良的性格。始终不能忘记采访张迎迎小朋友时,她奶奶在屋里为了给她补身体圈养的4只母鸡;不能忘记刘承洪治家里一张又一张写满书法的毛边纸;不能忘记朱阳浩吃到妈妈亲手炸的糯米圆子时的笑容;不能忘记从没有吃过生日蛋糕的许迪在看到我们给她买来的小熊蛋糕时笑着笑着便流下的泪水;不能忘记黄锐什么礼物都不要,只想给家里添置些米油……他们的生活和我们不一样,但他们的生活又和我们完全一样。每一个人都想要美好的生活,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一双隐形的翅膀。
    我们能够帮助这些孩子的实在太少太少,不论是物质还是精神。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其实不过是抚慰和鼓励。抚慰留守家庭的各位成员,告诉他们这个社会仍旧有很多很多的好心人,在关注、关心、关爱着他们;鼓励留守儿童们健康成长,有很多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希望帮助他们更好地生活。即便父母不在他们身边,还有我们。未来希望更多的人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让他们更好地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