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动态

20项民生工程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编辑日期:2011/12/23   作者:李瑞鹤   来源:包河区新闻中心   
      记者近日从区民生办获悉,今年我区实施20项民生工程,其中省定项目18项,区自定项目2项。截至目前,20项民生工程已经全部完成,惠及城乡群众30多万人。  
      新增财力重点投向民生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在实施民生工程中,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全力保障民生支出。据统计,民生工程实施首年的2007年,我区民生工程投入资金为3200万元,到今年投入资金已经增加到18150万元,短短五年间提高了近6倍。其中,今年区财政投入民生工程资金达到6962万元,与去年同口径相比增长了15%。
      在今年民生工程实施过程中,我区在确保全面完成省市设定的“规定动作”的基础上,有机增加“自选动作”,进一步推动民生工程向社会事业的薄弱环节延伸、向群众关注的焦点倾斜、向偏远镇村区域覆盖。我区继续将校安工程作为自定民生工程,全面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今年完成5所学校7个单体重建任务,建筑面积36797平方米;纵深推进环卫城乡一体化建设,淝河、骆岗、义城、烟墩等四个街镇环卫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实现全覆盖。两项工程所需资金4779.5万元,目前已全部到位并拨付。
      据了解,为保障资金管理规范到位,在资金拨付上,我区采取提前预拨、随到随拨、代垫上级补助等措施,加快拨付进度;在资金使用上,所有补助到人的资金全部统一打卡发放,建设类资金则直接支付到项目承建单位或供应商,减少中间环节。
      7项民生工程持续提标扩面
      民生支出比重逐年递增,各类民生工程也随之持续提标扩面。据悉,今年全区13个资金类项目中有7个提标扩面,超过资金补助类项目数量的一半,提标扩面所需的400多万元资金全部由区财政承担。
      3月份,我区在全省率先将农村低保标准由上年的每人每月280元提高到320元,实现城乡统筹和应保尽保;农村散居五保供养标准继去年调标后,自7月份起再次将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3840元;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继续在省市标准上翻番,同时年龄放宽至55周岁,全区新增收益人数741人;政策性农业保险中种植业农户个人应承担的保费由区财政全额代付;再次提高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中学由110元提高到130元,小学由90元提高到110元,为全市最高。从今年秋季起,全区中小学免收作业本费;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不仅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而且将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全部纳入民生工程救助范围,实现白内障患者发现一例手术一例。此外,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也由市规定的年补助标准每人500元提高到800元。
      创新推动项目快速进展
      民生工程实施过程中,区委、区政府坚持质量与速度并重,在健全完善已有监督考核机制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创新创优的推进机制,确保民生工程成为群众受惠“及时雨”。
      据介绍,今年,我区首次将代建单位纳入考核范围,单列并设置百分值,从基础工作、资金管理与使用、工程进度与质量等3个方面进行考核;积极摸索民主参与和社会监督新模式,将群众推选的11名民生工程义务监督员与项目牵头部门相包联,每一名民生义务监督员直接与项目单位对接,全过程参与、跟进项目建设;“农村低保”建立了“严把四道关口、坚持三榜公示、履行两次核查、创新一个环节”的“四三二一”工作新模式,有力地提高了低保的公信度;切实开展民生工程“回头看”活动,重新制定完善12个民生工程后期管养办法,确保民生工程有人建、有人用、有人管、有经费,提高了民生工程的使用效益。
      同时,我区积极扩大群众参与,把集体公益项目决定权交给群众。全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完成市定5个任务后,相关街镇和部门广泛征求群众意愿,将试点村扩大为11个、项目点增加到14个,所有试点项目由群众评定、过程由群众参与、成效由群众检验,此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人民日报也对此进行了大篇幅报道。(李瑞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