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生活

院线之“热”到底“热”了啥?

编辑日期:2011/11/5   作者:钱江   来源:包河区新闻中心   

    对于合肥的电影迷而言,2011年10月19日必将是一个难忘的日子,第20届中国电影金鸡百花奖开幕式在合肥奥体中心如期举行。“金鸡百花”的降临既是对这个中部城市日渐崛起的肯定,也将给这座城市所有痴迷电影的人们带来了一场光与影的狂欢盛宴。

    考量一个城市能否承办电影节,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其院线的数量和质量。合肥的电影院历史始于上世纪50年代,并于七八十年代达到全盛。上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电影体制改革,加上观众的大量流失,影院发展陷入急剧衰退的困境,许多影院关门倒闭。近年来,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高端影城再次在合肥打响“争夺战”。

    以开业不足一年的包河万达影城为例,这个堪称万达影城精品之作的豪华影院建筑面积达6500多平方米,拥有9个放映厅,1600个座位。其中包括安徽第一个IMAX放映厅,一个堪比IMAX的双机3D厅和四个RealD3D厅。除了万达影城,嘉禾影城、凯得利影城、左岸影院、Mbox影城以及今年新开业的华谊兄弟影城也纷纷抢滩市场,希望在全国院线“热”的背景下分得一杯羹。据统计,2010年,安徽省票房收入达到1.29亿。仅合肥就新增了5家豪华影城。截至今年4月,合肥正在营业的电影院共10家,拥有银幕总数54块。此外,广州金逸、南京派维、北京中影、上文广集团、上海联合大院线、浙江时代、大地院线、保利博纳、江苏幸福南海等诸多跨省院线也纷纷瞄准合肥市场。业内人士分析,3年后合肥院线总数将达30家。

    井喷的院线之热才刚刚开始。一个新兴的投资领域遇见一个新兴的投资市场,外加中国电影本身的不断发展,这样的组合必定会衍生更广阔的共赢和更深层次的合作。然而,在影院“拼设备、拼环境、拼配置”的同时,电影的票价却并非一路走高。近年来兴起的“网络团购”也催生了豪华影院的价格战。在合肥,看一场进口3D大片的价格平均在20-35元之间,其中还不包括各种额外优惠和附加服务。种种迹象表明,白热化的院线经济炒热了商业地产和院线的“联姻”,炒热了影院的投资速度,但并没有炒热观影价格。可以说,这种发展模式,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电影重返“平民本色”。

    从另一方面说,这也恰恰是影院经济的软肋。影院之“热”在拼价格、拼服务的同时,似乎走进了同质化的发展胡同。在很多影迷认为,既然价格和环境都差不多,那就随便选一家影院。而这种消费模式和心理恰恰是追求忠实粉丝的各大影院最不愿看到的。实际上,在电影市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只能进电影院看电影”已经成为一种遗憾。相对于微薄的票房收入,广告、音像、软件、旅游、娱乐、玩具、服装等电影的衍生产品才是院线经济的利润大头。好莱坞是全球最著名的影视制作基地,事实上这里不仅是电影人的天堂,也是普通观众的乐园。走进好莱坞,人们可以感官体验电影拍摄场景,感受电影拍摄过程中的火灾、暴雨、地震等模拟效果。在这种体验中,影视产业的消费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院线之热并非盲目的狂热,这些正是中国院线经济深化发展的参考模式,也是合肥等新兴电影市场差异化发展的目标之一。


·王苏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