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生活

城市建设如火如荼 建筑业“春光无限”

编辑日期:2011/11/5   作者:钱江   来源:包河区新闻中心   

        近日,省第五届“徽匠”建筑技能大赛胜利落幕,来自我区安徽娄氏脚手架公司的胡万庆在首场比赛中一举夺魁,成为大赛仅有的5名“徽匠状元”之一。这也是该公司历练真功、连续第二年摘得架子工“徽匠状元”殊荣,代表着我区建筑业的建筑技能最高水平。建筑业作为第二产业,在我区产业比例中占有重要位置,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滨湖大城市建设的推进,建筑业更是扮演了重要角色。
                              初级经营显山露水
    从上世纪90年代,我区常青、义城等街镇渐渐出现一批隐形“富豪”,他们率先盖起了小洋楼,出入乘坐小汽车。财富的背后显示了一个行业的兴起,与建筑有关的各类资源被城市发展和市场经济唤醒。
    “初出茅庐”的青壮年们在城市的各个工地或拿起泥瓦工具,或推起货运推车,渐渐地,有的在技术上、经营上初露头角,有的还建立了自己的队伍。当时由各级政府主导建立的建安公司是名副其实的建筑业“正规军”,相对来说拥有一定的人才、队伍和技术优势,大圩建安、义城建安等九大建安公司应运而生,各据一方,在新兴的城市里“闪动”着他们的身影,顽强地积累初级的经验和资本。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原有建安公司内部的管理体制渐渐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大锅饭’让不少人才流失,且经营不善导致部分公司负债累累”,2002年—2007年,上述九家公司相继完成改制。挣脱束缚的建安公司如鱼得水,焕发了新的生机,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企业规模迅速扩大,竞争力大幅提升,国信等一批企业资质不仅由二级升为一级,而且扩展为集团公司,纳税由几十万元、上百万元一路攀升至几百万元甚至千万元以上,在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区划以后,中铁四局、安徽建工、安徽三建等全市仅有的三家大型品牌建筑企业总部“落入”我区,这些公司依托技术、人才、管理上的绝对优势,成为行业的“领军团队”,三家企业今年上半年建筑业总产值均达到了10亿元以上。
    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建筑业企业211家,其中专业总承包公司和专业承包公司分别为34家和177家,专业总承包公司施工范围广泛,其中具有一级资质的公司13家,2010年全年产值均过亿元。二级资质的公司有9家,三级资质的有10家。而专业承包公司只做某一个领域的工作,如水电安装或钢结构等,一级资质的公司有19家,二级公司44家,三级公司80家,此外还有34家劳务企业,对提高建筑劳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开拓市场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建筑业迅猛发展,已成为我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产业地位得到巩固,贡献突出
    近年来,随着浙江广厦、江苏双楼集团等来自外省的实力雄厚的建筑业大腕纷纷登陆,蚕食本地市场,令本土建筑企业一度在夹缝中求生存和发展。在艰难的抉择中,众多企业不约而同选择避其锋芒,勇敢地“走出去”,开辟新的战场。安徽东昌建设集团甚至拓展了多个产业,延长产业链,拥有置业、装饰、劳务等子公司,在巢湖、六安等地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安徽国信集团足迹延伸到安庆等地,2010年集团产值突破12亿元,实现税收3000多万元,并跻身安徽省建筑业50强之列。
       在发展中不断获益的企业也努力摆脱自身局限,经过改制的洗礼,又不断加以完善,成为产权明晰、权责分明,规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多元化企业,并积极谋求产业技术升级,提升行业资质,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辗转他乡的建筑企业反过来又为本土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和理念。将原建安公司带出困境的常青建设集团如今不仅打算在本地投资建造一座总部大楼,还筹备投资建设一个五星级大酒店。东昌集团虚心向江浙等发达地区企业取经学习,成功揽下了全市知名的“SOHO·寰宇上都”高层公寓住宅项目。安徽省建工集团、中铁四局等发挥自身优势将项目拓展到安哥拉、委内瑞拉、以色列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外向度进一步增强。特别是中铁四局在外地城市地铁、高速工程建设中,不仅参与了其中的重要标段施工,还抓住机会选派专人深入一线学习地铁施工工艺,同时为合肥的轨道交通建设储备了关键人才。日前,从国家有关部门传来好消息,安徽建工集团目前共获得了5项国家级工法,满足了新特级资质对国家级工法的要求,有望填补市特级总承包企业的空白。截至9月底,该集团共签订合同1643项,合同造价239.4亿元。所签合同中,超亿元的合同大单明显增多,最大合同额16亿元。集团新签合同额创历史新高,较去年同期增长42%。
     建筑业企业生产规模继续扩张,辖区建筑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令人欣喜。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我区建筑业完成总产值299.08亿元,占全市建筑业产值的26.1%,同比增长25.4%,其中102.6亿元在外省完成;完成增加值60.2亿元,在全区第二产业中,所占比重达44.6%;拥有从业人员近15.6万人;完成税收9个亿,其中中铁四局占2个亿;实现利润10.5亿元,工程结算收入266.75亿元,工程结算利润15.33亿元,支付工 资34.3亿元,产值利润率和利税率均不断提高。
                          呼唤知识和技能,迎接市场风浪
    “总体上看,我区建筑业发展势头不减,处于健康和快速发展状态。”区发统部门相关人士分析,但要想成长为与外来大型企业抗衡的建筑业“航母”还有很大的距离。区域性特大城市的建设给建筑业带来了黄金机遇,如何紧紧抓住大建设、大发展的契机,促进建筑业企业做大做强,建筑公司以及相关政府部门都在苦苦思索。
      区工商联曾经举办过全区建筑业座谈会,万振建设集团、常青建设集团、东昌建设集团、圣元建设工程公司等企业负责人悉数参加。会上,久经沙场的企业老总们褪去平日厮杀的戾气,冷静而不乏热烈地侃侃而谈,并达成许多共识:目前普遍存在经营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现状,要通过多种途径弥补企业管理“短板”;为应对建筑业企业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弱的现状,要加强合作,摒弃恶性竞争,建立战略联盟;成立建筑行业协会或企业家联谊会,沟通信息,加强与银行的合作,提高工程建设中的融资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避免面临许多“高、大、难、新、尖”建设工程项目,因没有相关资质、领不到“准入证”而丧失机遇等。
     “每一次改革,就是一次发展和腾飞的机遇。”深谙此道的企业家们没有止步。今年6月,安徽建工集团与安徽水建总公司强强联合,进行重组,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朝着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迈进,还与合工大签订了合作协议,实现了与大专院校和相关科研机构之间建立战略联盟的构想。“企业文化是一种竞争软实力。”国信集团近年来执着履行社会责任,从2007年至今组织集团和员工个人向社会各界捐款达300多万元,营造了和谐的企业文化,也增强了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未来,我们相信,我区建筑业将呈现龙头企业领跑,上规模龙头企业不断涌现,引领行业不断跨越发展、百舸争流的喜人局面。·顾蓉蓉 吴小玲·
城市建设如火如荼 建筑业“春光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