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关注

法制日报头版:回迁户从恋旧到喜新 合肥包河区四年安置群众六万人

编辑日期:2009/8/23   来源:包河区新闻中心   

 法制日报记者 李光明

  合肥酷暑。在包河区的一个拆迁安置小区紫竹苑,每到夜间,常青街道主任王进等街道社区的同志都要带着小区联防队员开展巡逻。

  “这个安置小区今年春节才启用,安置的群众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像以前住在村子里都熟悉,来个陌生人都能认出来。”王进说,夜间群众习惯在外乘凉,回家又多关门闭户,容易给小偷提供可乘之机。而且,保障安置小区平安也是当初拆迁时政府对群众的承诺。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面对每年数百万平方米的拆迁压力,提出平安拆迁理念,把拆迁工作向前后延伸,从拆迁发动开始到安置后的治安承诺,全部实行多部门联动式的综合治理,有效疏解和保障了群众的诉求,听不到伴生于拆迁之中的强行拆迁和“钉子户”等杂音。

  据了解,以滨湖新区为重点的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将包河区拆迁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合肥市自2005年到现在,包河区平均每年的拆迁量都在100万平米以上,4年来累计拆迁总量超过500万平方米,转移安置群众近6万人,今年更将达到260万平方米。

  城市征地拆迁并由此带来的群众安置问题,被称为“城区工作第一难”,包河区数百万平方米的拆迁,却是几近为零的群众信访,确实创造了一个奇迹。

  “包河区离省委省政府不过20分钟左右的路程,还有四通八达的公交车,但近年没有一起赴省上访的。”包河区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宗言说,该区对群众性信访的预防和处置工作,按期结案率、年终结案率均达到100%。面对如此庞大的拆迁群体,该区在总结借鉴国内新区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着眼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优势,创造性地探索了“区拆迁安置、市集中建设、区属地管理”的建设机制。

  平安拆迁设定的程序有:拆迁前向群众详细解释拆迁政策、拆迁环境以及建设的意义,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对拆迁手续和拆迁过程以及拆迁中的各种补偿全部进行公示,让大家心里有本明白账;充分考虑到群众的困难,将他们全部统一安置在新建的小区,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安置小区治安防范措施配套建设,保障安置小区的安全……

  “要想不被堵门,就得敞开大门。”包河区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范成志说,为了使群众的信访问题得到高效处理,该区还实行信访工作“三分法”,即面对信访难题,三分之一人员深入基层信访现场,就反映强烈的问题实地调查;三分之一人员“坐堂接诊”,掌握动态;三分之一人员应对信访突发事件随时及时处置。在拆迁中,尤其坚持依法拆迁、有情操作,镇机关、村两委全体人员分组驻点包联。同时,积极帮扶困难群众,上门服务,联系租房,发动企业广泛吸纳被征地农民,并积极组织参加专场招聘会,为农民就业创造机会。

  “生活有了保障,安全更是有了着落。”合肥市包河区烟墩镇三十庙农民黄业堂老人说,他是回迁安置小区滨湖家园的第一批住户,从开始的“恋旧”到现在的“喜新”也就几个月,“居住的环境好多了,治安状况也这么好,还有啥不感谢政府的。”

  生活和安全的双重稳定被认为是包河区平安拆迁的双保险。在滨湖新区的建设工地上,头戴安全帽的开发商龚翔说:“听说滨湖新区同时有18个省的3万多人在这里工作,这么复杂的群体却治安良好,真是个奇迹。每次我深夜经过工地,都能看见巡逻,这让我们很有安全感。”

  包河区在滨湖新区工地建立了治安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由滨湖功能区牵头,联合合肥市建委滨湖工作站、区综治办、信访局等单位联合执法,探索出“相关部门联控、项目单位内控、治安岗哨防控、警务人员巡控、重点部位监控”的五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格局,确保了新区建设工地至今没有发生一起恶性案件,没有发生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没有发生一起大规模越级到省进京上访事件。

  刘宗言深有体会地说,千万不要认为拆迁和信访只是群众与政府及第三方的利益博弈,两者可以同比上升,也可以负增长,就看你是不是把它作为系统工程来抓。“只有真正俯下身子,问需于民,把工作做到前头,把重点放在基层,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才能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