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包河要闻

中安在线首页头条:走近和谐安徽的“第一道防线”

编辑日期:2009/6/10   来源:包河区新闻中心   

    盛晓岚和姐姐盛晓勤是合肥五里庙附近的村民,村里不少土地被征收,她们俩因为补偿费的归属起了纷争。姐姐说:“被征的那块地是我以前种的,二轮承包时我不在村里,才被妹妹承包了去,凭什么这次征收补偿费全归她?”妹妹却捧着二轮承包合同,将白纸黑字的名字亮给大伙看。俩人撕扯吵闹着,一时间不可开交。正巧,习惯于亲自跑矛盾排查的人民调解员贾贤海,当天就在五里庙摸排纠纷苗头,闻讯后迅速赶到现场。一见那阵势,老贾憨憨地笑了,说:“两位大妹子,自小没打够啊?”轻描淡写一句话,让紧张的气氛立马缓和下来,姐妹俩不好意思地放了手。老贾劝姐妹俩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可是,姐妹俩还是不欢而散。
  架是没打下去,“结”却梗在心里。老贾知道,气头上的调解往往事倍功半,冷一冷,降降温,不仅给双方一段考虑的时间,而且,微妙的亲情就开始起作用了。过了三天,老贾开始着手了解情况并分头做姐妹俩的思想工作。妹妹这头,他从情入手:“你姊妹父母早亡啊,姐姐那时也年幼力薄,把你们弟妹一个个拉扯大,她多难啊?!再说,她出去做生意,一方面是去挣钱接济家庭,另一方面也促使你承包了这块地,不然她正种的地怎么说二轮承包也该给她吧?”说得妹妹心服口服。姐姐那边,他则以理开腔:“你很早就出去了,田也早不种了,二轮承包依政策给了妹妹,这白纸黑字能做儿戏吗?”经过分头工作和协商,姐妹俩最终达成协议:二轮承包地的补偿仍归妹妹所有,对家里自留地的征地补偿,妹妹愿放弃自己的份额,由姐姐获得。姐妹俩握手言和。
  这是“人民调解”最普通不过的一个片断,但我们从其中却看出人民调解“化干戈为玉帛”的力量,看到了人民调解员的智慧与辛勤。
  从3月15日开始,安徽省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民调解百日会战,发挥人民调解在“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谐安徽”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大批矛盾纠纷被化解在萌芽状态
  百日会战自3月15日启动至6月6日以来,全省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摸排各类矛盾纠纷29021件,调解纠纷28895件。通过调处矛盾纠纷,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437件、涉及人员1554人,制止群体性械斗275件,涉及人员3326人。
  一大批矛盾纠纷积案被化解。“人民调解”、“司法行政”、“社会和谐”成为江淮大地上人们耳熟能详的词语。在这场调解会战的推动下,安徽实现乡镇(街道)、村(居)100%建立调委会,一些改制企业、民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大专院校、医院纷纷建立人民调解组织,积极探索了区域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的模式。
  安徽省司法厅厅长孙建新说,开展这场人民调解会战的目的就是要做好矛盾纠纷预防工作,变被动调解为主动调解,变事后调处为事先预防,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抓早、抓小、抓苗头,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结合个案调解,有针对性地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当事人和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引导广大群众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反映诉求,从源头做起、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家长里短的牵挂,这就是人民调解员
  在百日会战进入最关键的矛盾纠纷排查和集中调处阶段,记者赴合肥、淮南、宣城三地进行实地采访。采访中,那一次次工作的创新,一个个典型的案例,一幅幅调解的场景诠释着全省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者和人民调解员的辛勤付出,汇集着人民调解维护社会稳定所取得的喜人业绩,记录着司法行政工作服务民生的点点滴滴,让记者感触颇多。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可歌可泣的故事,有的就是社会和谐的心愿,家长里短的牵挂,这就是人民调解员。在烈日炎炎的马路边,在满是泥泞的田埂旁,在人声嘈杂的街头小巷,到处活跃着他们的身影。他们用耐心将繁杂的矛盾纠纷消除于无形,用真情让眉头紧锁的脸庞喜笑颜开,用辛勤的努力筑起了一道维护社会和谐的坚实屏障。
  哪里有民间纠纷,人民调解就延伸到哪里,平凡的工作中涌现出许多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迹。
  在合肥,“躺在病床上,还依然想着化解纠纷”的贾贤海让人感动。“北斗村有两户村民打架,派出所做出治安拘留处罚后,双方就医药费的赔偿问题仍争执不休,我过去看看。”4月23日一大早,合肥市包河区骆岗司法所司法助理员贾贤海与同事简单交待几句后,就匆匆走出了办公室。
  就在贾贤海奔往调解现场的途中,一场车祸向他无情地袭来,导致肱骨、肋骨多处骨折,脑部和脊背也有损伤。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他仍然惦记未完成的调解工作,所里同志来看望时,贾贤海每次都抓紧时间仔细说明手中正处理的桩桩纠纷,并根据个案情况提出调解意见。病房的室友见他伤成这样还交待工作,不解地问:“你心里装着都是别人的那些事,到底图啥?”他憨厚地回答:“因为喜欢。”
  贾贤海常常和同事说,这辈子能与调解事业结缘,是自己莫大的幸福。仅2006、2007两年间,他就成功调处婚姻、邻里、土地等矛盾纠纷185件,预防自杀事件2起。百日会战以来,他共接待处理“市长热线”、“区长热线”反映的问题42件,接待群众来访22件56人次,调处民间纠纷6件。有人问贾贤海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朴实地笑了:“就是病能赶快好起来,早日回到我的调解岗位上。”
  在淮南,当记者见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陈方久时,眼前所见与想象中他的形象是一致的,和善而且言谈恳切。作为田家庵区司法局安成司法所所长、安成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该镇大大小小的纠纷只要到了他这里基本上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作为一名有着调解“工龄”8年的老调解员,陈方久有着丰富的调解工作经验,他深知,调解民间纠纷,最关键的是要防止矛盾激化。他总不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是抱着为当事人解难分忧的态度,促成矛盾双方坐下来通过协商妥善处理。几年来,经过他直接调处的各类重大疑难纠纷就达24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100%。制止群体性械斗14起,防止因民间纠纷引起自杀5人,防止“民转刑”案件17起156人,有效地化解了矛盾和纠纷,最大限度地增加了社会和谐因素,受到当地老百姓的啧啧称赞。
  真诚、质朴、豪迈,是从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者和人民调解员身上最容易联想到的词汇。在这“守护安宁”的光荣队伍里,感人的事迹不胜枚举。他们中还有一心扑在“会战”上的淮北市司法局基层科王文圣、“倾心竭力解纷争”的太和县倪邱司法所长王士方、“力化干戈为玉帛”的合肥市瑶海区磨店乡洪峰村调委会主任张维许、“巧送春风促和谐”的青阳县杨田镇上东堡村调委会主任徐旺娣……
  采访中,一位分管人民调解工作达10年之久的司法局副局长满含感情地对记者说,做人民调解员是没有报酬的,但广大的人民调解员们在化解民间矛盾第一线上不辞辛劳地工作,他们奔走于家长里短、琐事杂事之间,干着平凡的事情却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他们默默无闻地在奉献着。
  “东方一枝花”更加科学地奉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人民调解”素有“东方一枝花”美誉。它具有“预防性”:很多纠纷“小事变大”甚至恶化,关键是没有尽早发现和介入,人民调解要求做到预防为先,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它具有“和谐性”:在当事人双方愿意的情况下,调解工作不仅依法更注重“情”字,能够使双方心平气和,不积怨气,签定的调解协议还具备法律效力;人民调解又是不收费的,这使得它具备“减负性”,给当事人减少了负担。
  人民调解有着“春风化雨”的魅力,人民调解员更是在不断地总结、学习,增强调处能力。“发现矛盾纠纷要快速介入,掌握主动权;重大疑难纠纷要与相关部门密切协作;调解方式要柔和,便于纠纷当事人双方接受调解意见;思想教育和调处要细致;调处结束后要有防范意识,定期回访了解调解协议履行情况,让矛盾纠纷彻底解决。”深入开展百日会战,让临泉县谢集镇司法所长李新启对人民调解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压热头法”、“冷热调解法”、“顺气丸法”、“击中要害法”、“回访落实法”,慎对“敏感点”、校正“失衡点”、控制“易燃点”、遏制“爆发点”、激活“兴奋点”、扩大“闪光点”……人民调解员们在“百日会战”中总结出一批“闪光”的工作经验,在调解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实践中,日复一日,为社会和谐辛勤奉献着。(记者:夏胜为 通讯员:李友龙、李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