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包河要闻

人民日报:合肥走向滨湖时代

编辑日期:2009/4/7   来源:包河区新闻中心   

    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经济基础与发达省份省会城市相比较为薄弱,经济条件的相对落后导致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和环境保护投入力度的不足。自2003年以来,合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齐头并进,走出了一条以经济促环境、以环境保发展的新路。其具体做法可以概括为八个字:“老城新路,新城滨湖”。

    全力推进“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环保优先,老城走新路

    合肥,古称庐州,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改革开放以来,合肥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经验不足,合肥在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日显突出,尤其是水环境状况堪忧,其城市河道水质均属劣Ⅴ类,紧临城市的巢湖西半湖富营养化程度日益加剧。可以说,水污染已成制约这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合肥市委、市政府在全力推进“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的同时,坚持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的原则,以“力争不让一滴污水流进巢湖”和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积极贯彻环保优先的理念,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做好“水文章”。首先是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对水环境治理工作态度坚决,目标一致,信心十足。其次是制度政策保证。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法规,对涉水重大项目实行总量控制,从法律和政策上对水环境治理予以保障。第三是全民积极参与。通过开通市长热线、环保热线,增强广大市民的主人翁意识,积极采纳合理的建议,群策群力,推动环保工作的稳步发展。在具体工作中,合肥坚持把环保置于规划、建设的头道关口,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从源头严格把关,重污染、高能耗的项目被拒之门外。同时,大力加强环保监管力度,认真落实环保 “三同时”制度,以环保法律为准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合肥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环保设施资金的投入力度。2008年,仅水环境治理投资就达到13.28亿元。合肥还与国际组织就城市环境改善开展积极的合作,引进亚洲开发银行的贷款资金,开展城市环境改善工程的建设。

    “十一五”期间,合肥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工作,其污染减排指标落实情况在全省名列前茅。同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产业布局。目前,合肥已形成了以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格局,避免了结构性污染的产生。此外,通过加大环保专项资金的投入,带动现有企业开展“以新带老”的环境治理工程,积极推行环保在线监测系统建设,使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巩固在95%以上。2008年,在全市工业增加值比2005年增长108%的情况下,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000万吨,较2005年下降69%。

    在城市水环境治理上,合肥采取了污水截流、生态补水、河道整治等综合治理措施,成效显著。据统计,2007年以来,合肥沿河铺设的截污管已达80公里,今年底将达到200余公里。近三年来,合肥还先后6次向主要河道补水1600万立方米。同时,对南淝河、板桥河、二十埠河、塘西河等城市主要河流陆续开展了河道整治工程,整治河道约70公里,清理淤泥近300万立方米,有效地减轻了河流内源污染。此外,环城水系沟通工程的开展使市区的主要水系连为一体,不仅改善了水体流动性,也极大地增强了城市水体的景观功能。

    适应合肥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巢湖之滨崛起现代化的生态新城

    在做好“绿文章”、“水文章”,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大目标下,为了适应合肥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滨湖新区的建设应运而生。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生态城市”作为对传统的以工业文明为核心的城市化运动的反思、扬弃,体现了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与协调,是人类自觉从灰色文明走向绿色文明的伟大创新,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载体。它在本质上可适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合肥从新区规划之初,生态新城的理念即已确立,并始终贯穿在近两年新区的建设中。

    滨湖新区在建设过程中,始终遵循环保优先的原则,污水管网的建设与新区道路建设同步进行,新区排水的雨污分流设计,塘西河、滨湖新区、十五里河三个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在小区入住之前陆续进行,占新区总用地面积30.26%的生态绿地和10.08%的公共、防护绿地的规划,这些无不贯彻了这一原则。

    同时,以淠河灌区大蜀山分干渠为输水干线,向塘西河湿地、十五里河湿地进行生态补水。退耕还林、退圩还湖。对过去受农耕和农村建设等影响而被破坏的三汊河等环巢湖生态湿地、老河道等进行重新保护和整治。建立雨水收集和中水回用系统。在滨湖惠园小区使用先进的德国技术建设中水回用系统,将小区污水截流送到中水回用池,经过处理的中水用于冲厕以及小区的绿化、保洁等,实现污水资源化。建立雨水收集系统,通过对小区屋面和地面雨水的收集,将其循环用作景观用水、绿化用水等。

    滨湖新区的建设,不仅使巢湖之滨崛起了一座现代化的生态新城,而且以其建设带动了环巢湖流域的水污染治理,充分体现了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的良性循环。

    在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建设发展的这几年中,合肥正在逐步探索出一条全新的道路。老城的建设和改造是在以发展为首要任务的基础上,以环保作为把握发展方向的一把标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了良性的调整,新的经济结构与环境保护有着良好的协调性。不仅如此,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效益还使得对原有环境问题的改善变为可能。滨湖新区的建设,则是一种新的城市建设模式的探索。生态城市理念的引入,环保优先原则的确立,以及一系列生态治理、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在新区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安徽省环境科学院院长 肖 莆 )

    《 人民日报 》( 2009年4月7日   1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