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包河要闻

大圩 大有作为

编辑日期:2009/4/20   来源:包河区新闻中心   

    人间最美四月天。春色美,最美在大圩。
      这是一片充满浪漫色彩的沃土———葱林绿水间,闲鸭嬉戏,郭外酒旗风;土坡田野上,桑林滴翠,黄花入梦幻;炊烟袅袅处,小桥流水,柴扉含春晓。一片静谧中,大圩的生趣、野趣、情趣在和煦的暖风里摇曳多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躬耕陇亩,结庐悠然,在水碧天蓝的背影下,大圩恍若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卷。
      浪漫,写意,风骨,柔情。走进大圩,您就走进了宁静自得的世外桃源,不禁沉醉于这恬淡自然的美。


乡村旅游 演绎发展新内涵


    蜂儿收获着甜蜜的喜悦,游人止不住欢快的脚步。十里渔场边,忙碌的是从央视“金土地”里走来的合肥“阿庆嫂”;草莓农庄里,透红缀翠的水灵尤物,闪烁着幸福的甜和美;黄灿菜花中,游人贪婪地享受着乡野春光乍泻的柔美,相机里变动的是满脸的春色、春光、春景……
    紧扣乡村旅游特色,以结构调整促景观优美,以景观优美促旅游发展,以旅游发展促农民增收,自从2003年“痴人说梦”般地提出发展乡村旅游的设想以来,大圩历届党委、政府一直“痴心不改”。“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产业升级是基础,设施完善是保证,文化带动是关键。”而得益于近年来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成功积累,他们对发展真谛的领悟更加深刻。
    2008年,产业升级成效明显。全镇新增农调面积6400多亩,其中新增优新葡萄及果树960多亩、设施大棚440亩、莲藕1000多亩、苗木花卉1000多亩;在上中圩建成露地菜基地3000多亩;积极申报各种惠农政策项目29项,争取省、市、区各级奖补资金570多万元;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引进蓝莓等农业新品种50多个,推广蔬菜地热线育苗等新技术10多项,培训农民1.2万人次。大圩葡萄成功通过农业部认证,大圩冬瓜、雪菜、西甜瓜、龙虾、莲藕等成功通过省农业部门认证,并成功完成大圩无公害龙虾品牌认证。
    2008年,基础工程大步推进。编制申报了4个旅游项目,争取市级旅游发展资金40万元;全镇新安装路灯20座,安装路标、路牌28处,投入80万元采购景观石,对人民大街和圩内景区实施景观化改造;全镇新增农家乐旅游点十家,其中三家申报了合肥市农家乐星级评比,并通过考核评审。
    2008年,文化旅游精彩纷呈。葡萄文化节、菜花节、植树节成功举办。在葡萄文化旅游节中融入大量文化元素,开展了“葡萄架下看奥运”、“奥运百年图片展”等活动,把最甜的葡萄送给了汶川灾民、武警战士、白衣天使等抗震救灾的英模们,在安徽大剧院承办了“绚丽滨湖———大圩镇第六届葡萄文化旅游节文艺演出”活动。第六届葡萄文化旅游节成了市民摘葡萄看奥运的一次盛会,在全市乡村旅游发展进程中形成独特亮点。据统计,2008年全镇共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
    乡村旅游风生水起,大圩镇声名鹊起。从“绿色东大圩,都市田园诗”,到“合肥大氧吧、滨湖后花园、市民大客厅”,再到“中国最美的湖区都市田园”,大圩在内涵演绎中描绘了经典色彩,铸就了品牌张力。


和谐惠民 提升发展新境界


    在以乡村旅游为切入点,大力发展新农村新经济的同时,大圩镇坚持民生为本,致力于塑造新面貌、改善新环境、创造新生活,在富民惠民中共建和谐。
    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举全镇之力,并争取市级投资600多万元,完成近4000米的南淝河大堤除险加固工程;投入80多万元,对圩内100多公里的主排灌沟渠全面清淤;全面启动投资3217万元的国家土地整理项目;基本完成自来水工程主管网及二级管网建设;投资近200万元,完成圩西河改造二期工程;完成了数十公里的下新埂路、沈东路、葡萄园路等多条道路建设任务,环圩路全线贯通;镇自主投资近500万元,完成重要旅游节点“观荷文化园”的土方、护砌、绿化等工程;镇村两级配套资金100万元,完成余墩、圩西、新民三个村委会的办公场所建设。
    新农村建设继续向纵深推进。2008年,投入300多万元,集中精力打造了磨滩新村,共完成两百余户旧民居的徽派改造和改水改厕。同时,大力实施生态美化工程,完善了村庄基础设施,村庄内外草木葱郁,环境怡人;按照“五清五改”的要求,对沈福新村全面实施了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此外,全力抓住“清洁家园 绿化乡村”百日行动的契机,投入近300万元,深入开展了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绿化,全面落实2000亩成片造林任务,绿化租地1600亩,完成了人民大街(花园大道)东段、环圩西路磨滩段、上新埂等12公里的道路绿化,全镇森林覆盖率增加到51%,喜获安徽省“首届创建文明乡镇工作先进乡镇”荣誉称号,新民村也捧回了“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十强村”、“国际一村一品运动促进奖”的荣誉奖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根本的就是要以人为本,培育新一代全新的农民,使他们不仅享受逐步富裕的物质生活,而且享有健康的精神生活和和谐的政治生活。他们努力创造条件,加速城乡统筹。社会保障日益完善,全年转移和培训农村劳动力290人,新增就业人数565人,免费推荐就业170人;全年发放农村低保55万元,城镇居民低保52万余元,累计投入各类扶危救困济贫资金110多万元;投入180多万元,启动敬老院二期工程建设;镇中心卫生院启动建设。他们还创造了日益丰富的精神生活。和谐文化氛围浓厚,以文化人,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得到加强;以书教民,全镇15个村全部建立起了“农家书屋”,拥有存量图书近五万册;以会迎客,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农家运动会”,吸引上万人次群众参与,促进了和谐文化共建共享。他们还在和谐的政治生活上狠下功夫。围绕提升执行力和落实力,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在抗击雪灾工作中,组织千余名干群“雪中扒菜”,确保雪灾期间蔬菜供应。在抗震救灾中,全镇干部群众自发捐款36万多元,党员交纳“特殊党费”9万多元;严格政府采购和工程评审,完成工程评审67项,节约财政资金248万元;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村务、财务公开全面推进;及时化解矛盾纠纷,荣获市无邪教乡镇和综治工作先进单位,镇司法所被评为“省级示范司法所”。


科学规划 绘就发展新蓝图


    从鲜为人知到闻名遐迩,短短几年间,大圩华丽转身。来自不同方向的目光开始发现大圩、聚焦大圩。在省内乃至全国都很有影响力的一家机构研究起“大圩模式”,大圩经验也作为样板向全国推广。傲人的发展实绩,诠释了大圩人对发展的追求,展现了他们决策的正确,昭示了他们发展的雄心。“作为滨湖新区的都市农业公园板块,大圩,大有作为!”
    日前,大圩镇总体规划和新市镇规划编制完成,并已通过市规划部门批准。该规划以滨湖新区规划为指导,将生态文化内涵与城市现代化生态建设有机结合,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生态文化旅游品质,打造滨湖新区乃至合肥市的生态板块。按照这一规划,大圩镇总体空间结构划分为“一镇、三园、三带”。“一镇”即新市镇主题,引入相关城市新市镇建设理念,突出文化旅游主题,通过新市镇建设与皖中徽派文化有机融合,形成特色主题新市镇;“三园”即主题公园、滨湖湿地公园、都市农业观光产业园;“三带”即圩西河生态旅游景观带、南淝河生态旅游景观带、滨湖生态旅游景观带。
    同时,按照区委总体部署安排,大圩镇作为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单位。结合镇域资源特色和产业发展态势,该镇确定了“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大圩”的活动主题,以“强作风、促发展”为重点,以改进工作作风、改变工作方式、改善干群关系为着力点,以关注民生、维护稳定为落脚点,强化“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服务是硬要求”的“三大责任”体系机制建设,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切实增强基层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和大圩镇总体规划及新市镇规划的指引下,具体工作中,他们将千方百计抓项目建设,夯基础、保增长。统筹推进自来水入户、国家级土地整理、观荷文化园建设项目、大圩湿地建设和圩西河三期、大圩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农副产品加工园)等项目建设,策划推介芦苇塘生态综合项目和十五里河综合开发项目;两业并举促产业发展,显特色、上水平。岗区以新市镇建设与开发为目标,努力打造现代化滨湖新市镇,圩区以现代化生态农业为主导,以争创4A级景区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为目标,努力建设生态新园区,进一步彰显生态特色,尽情展现中国最美的湖区都市田园风光;加快流转推都市农业,调结构、抓提升。围绕都市农业公园建设这一定位,抓住生态、旅游两大特色,打好生态农业、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三张牌,发展好苗木、经果、蔬菜、农家乐四大重点产业;全力以赴抓镇村建设,重统筹、强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年内修通重庆路(南淝河路),纵深推进“村村通”工程。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巩固提升磨滩新村,建设打造圩西新村,规划启动晓南新村;全面协调重社会事业,惠民生、塑和谐。投入500万元完成全镇5000户群众的自来水入户工程,投入100万元完成敬老院二期工程整体配套,认真抓好“五保”供养、城乡低保和社会救助等工作,维护好弱势困难群体的利益。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今天,当我们走进大圩时,一种印象怎么也抹不掉,那就是,大圩的美,是永恒的。明天,当我们再次来到大圩时,一种期待更加难忘,随着合肥现代化滨湖大潮的澎湃激昂和迅猛推进,大圩也必将演奏出更加灿烂眩目的华彩乐章!·王业云 李瑞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