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环保督察整改进行时

生态优先 守护湿地“绿肺”

编辑日期:2020/10/23 9:59:35   作者:新闻中心   

深秋时节,合肥巢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里多了黄色落叶,俯瞰公园,一片常青的草坪绿油油的点缀其间,赤色的水杉则夹杂在杨树丛中,零星的残荷像水墨画,呈现出一派秋意渐浓的生态画卷。合肥巢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是环巢湖十大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水草丰茂,景色优美。目前,该湿地公园已完成投资3.2亿元,实施湿地修复5000亩,除湿地保育、恢复重建区域外,蓝藻科普馆还让市民可以更好地了解合肥生态优先的治湖理念。公园良好的湿地景观吸引了大量游人,年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

大湖在侧,河道如巷,有了“湿地”的城市仿佛有了灵性。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对于打造优质优良宜居宜业的生态高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高点定位,高效落实,积极探索湿地保护和管理的“包河模式”,着力绘就“水绿交织、清新明亮、城湖共融”的和美包河生态画卷。

“2019年以来,我区以合肥市环巢湖‘十大湿地’生态系统建设为统揽,高标准推进巢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和派河口湿地建设,抽调人员开展全区湿地资源调查,摸清了全区湿地类型、面积、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状况、面临的问题。”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我区于2018年制定出台了《包河区湿地保护修复实施方案》,对全区的湿地保护修复工作确定了总体目标,制定了具体措施,聚焦湖滨湿地和派河口湿地建设为重点,坚持以生态效益为首要任务,以自然修复为主要方式,科学制定湿地保护修复工作规划。2019年,我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完成“十大湿地”建设任务,并成功承办“合肥市环巢湖十大湿地建设现场会”,为环巢湖湿地建设提供了成功经验。

走进十五里河河口湿地项目,只见堤坝蜿蜒曲折,园林工人们正在养护堤坝两旁的花木。被子堤分隔成不同区域的核心湿地内,生长着一片片的挺水植物,不时还有水鸟休憩觅食。最近,作为合肥最大的河口湿地工程,该项目由于其调洪调蓄、修复生态、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等功能,被赞为合肥版的“都江堰”。

十五里河河口湿地项目面积约1000亩,由合肥市重点局负责建设管理,2017年9月开工建设,2019年1月进入试运行期。“湿地主要以生态措施治理水环境,不使用任何化学方式。”该项目负责人介绍,湿地项目通水以来,成功构建了水下森林,恢复沉水植物197亩、挺水植物54亩、恢复多种底栖动物和鱼类,恢复鸟类栖息地10.7亩。通过生态措施,试运营一年多来,有效提升了入湖水质。据十五里河下游国控断面水质监测结果显示,2019年度十五里河入巢湖水质稳定在地表水Ⅲ类-IV类之间,相较于湿地上游来水水质,COD、氨氨、总磷去除率分别在12%-32%、20%-45%、18%-37%之间。在水质和水量有波动的情况下,湿地出水水质也能稳定达标,成为十五里河重要的入湖水质的“稳定器”和“缓冲器”。

“三分建、七分养”。为全面提升湿地管理水平,我区抽调专人完成了湖滨湿地公园和派河口湿地勘界和矢量数据信息化处理工作,建立了电子信息化管理体系,设置界桩46处、界碑20处。建立健全区、街镇、村居和印象滨湖公司四级林长体系,湖滨湿地与派河口湿地等均已纳入重点生态区域林长制项目管理,共计设置区级林长2人,区级副林长2人,街镇级林长4人,技术人员、安全巡护人员、责任民警等配置齐全,实现了环巢湖湿地生态区域监管、服务、巡护全覆盖。此外,我区创新采取“政府+国企”的运营管理模式,依托印象滨湖旅投公司,配备管理人员22人,巡护人员40人,养护人员120余人,巡逻养护车13辆,实现了环湖湿地管理常态化、专业化、精细化。同时,坚持与社区共建共管共赢的方针,制定惠民政策,引导实施“退耕还林”“退养还湿”等,并吸收了500多名上岸渔民和失地农民参与湿地精细化养管及安全巡护等工作,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碧水汇大湖,金环串明珠。我区始终遵循全面保护、科学修复的原则,采取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对集中连片、破碎化严重、功能退化的自然湿地进行系统修复和综合整治,统筹推进环巢湖湿地保护工作。据统计,全区湿地总面积共7971.586公顷,保护地内湿地面积共6897.743公顷,湿地保护率达到86.53%,位于全省前列。目前,合肥巢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派河口湿地等项目基础服务设施齐全,科普宣教体系、科研监测体系、安全巡护体系和综合管养体系已基本建成,湿地景观良好,这片天然绿肺群正在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调节气候、净化水质、涵养水源、保护与修复巢湖生态环境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努力构建起人民群众共享的绿意空间。

(徐汐颜 叶玉庭 韦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