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我眼中的小康生活

法治路上“追梦人”见证包河变迁

编辑日期:2020/9/25 10:48:53   作者:新闻中心   

24年前,怀揣着法官梦,魏斌在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到人民法院工作,多年来,在政法系统工作的经历,让他亲眼见证了包河法治化进程的发展变迁。

“小时候随母亲观看庐剧《铡美案》,包拯将抛妻弃子的驸马爷陈世美斩首,为村妇秦香莲伸张正义的图景深深地烙入心田,那时候就萌生了长大后要成为一名伸张正义、惩恶扬善的法官。”1996年魏斌大学毕业后来到长丰县朱巷法庭工作,2008年2月,通过选调来到了我区滨湖法庭工作。

当时的滨湖新区,刚处于开发初期,法庭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工棚里办公,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每当回忆此景,魏斌都要感慨不已。而如今,区法院庭审工作早已从手记实现全语音转化,档案从纸质发展到电子存储,工作地点从简易房到威严的现代化审判大楼,这些都为广大干警履职尽责,人民群众维护合法权益,以及包河法治事业的进步夯实了坚强的物质基础。

改变的不仅是硬件设施,居民的法治观念也在逐步加强。“过去国人素有‘穷死不做贼,冤死别告状’的说法,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已成为包河人的共同追求。”魏斌说。一次,魏斌收到了一位老人特地送来的锦旗,上书“洞察力、办案能力、决断力,提高了司法公信力。”原来,老人十年前买了胡某一套房未过户,现在遇房价上涨,胡某以当初妻子没有在合同上签字为由要求退房退款并告上法庭。面对纠纷,刚开始老人担心裁判不公,为此三天两头跑到法院要说法。在接待他的时候,魏斌反复劝说老人,请他相信法律的公正,并让其积极举证,还原当初客观事实。后经审理,依法确认了卖房合同合法有效,既维护了交易的诚信,更坚定了老人对法律的信心。

随着人民群众法治观念的提升,区法院受理的案件也在逐年增加。据统计,2017年至2019年,区法院受理各类案件分别为20162件、23737件、33458件,收案数、结案数、员额法官人均结案数均位居全省基层法院之首。2019年区法院荣膺“全国模范法院”荣誉。而魏斌本人在包河法院工作的十年间,也办理了近3000件案件,儿时在心里埋下的包公精神始终激励着他,曾获评“全省民事审判工作先进个人”及“合肥市首届人民满意的好法官”提名奖等诸多荣誉。

2017年8月,因工作调整,魏斌从区法院转隶至街道司法所,此后任区司法局副局长,并负责政府法制等工作。“过去常说‘民不与官斗’,但这句话放到现在就不合时宜了。”魏斌介绍,随着包河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进程加快,因城市房屋拆迁、农村集体土地征收等引发的纠纷上升,“民告官”案件有所增加,这也说明了普法的深入和法治建设的推进,促进了公民法人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同时也对政府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要求。

最近,魏斌就参与了一起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工作。当发现某局的决定确实存在错误,遂及时召开行政争议化解会议,通过查明事实,依据相关法律,指明了行政机关错误所在,最终某局撤销了行政决定,当事人也撤回了复议申请。事后,当事人感叹地说,区政府不护短敢于纠错的做法让他们非常满意。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依法治区和全区法治建设,坚持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从行政审批制度“放管服”改革、到所有重大决策实行合法性审查,从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到强化对权力的制约监督等,精准发力,扎实推进,不断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荣膺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区,“2019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单项奖。

“我们将持续深入推进全区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并将其作为全区深化改革任务暨今年的‘头雁课题’。”魏斌介绍,去年我区成功化解行政争议6件,今年,截至目前已化解了8件,促进 “官民”和谐。“下一步将加快社会治理创新,积极探索行政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建设,注重运用和解、调解等方式,加强源头治理,尽可能减少行政争议进入复议、诉讼阶段。” (李文琦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