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学习先进典型 凝聚"战疫"正能量

温润如玉 烛照咏行

编辑日期:2020/4/17 9:11:03   作者:新闻中心   

王振羽

二月九日的深夜,忙完一天的战“疫”,返程行至青年路,接到电话,得知您突然走了的消息,就像一块巨石重重地拍在胸口,心慌得透不过气来。停车,看着寂静的街道发懵。这一片是部里的创建包联区,您曾一次次步巡这里,那几家总喜欢“伸舌头”的商铺,那几位总喜欢在树荫下打牌的居民,还有那些不戴安全帽作业的民工,在您耐心的说服教育下,慢慢纠正了不文明习惯。这里的每一个小区、每一家单位、每一处摊点,都留下过您厚重的足迹……然而深深的夜里,一切都消失了,只有晚冬的寒风,飒飒地掠过枝头。枝叶下,是一棵挺拔的梧桐树;前方,依然是一棵棵挺拔的梧桐树。

忽然忆起您刚到区里任职,和我们谈话,第一句就是“到包河工作,和大家共事,是我的福气;今后的工作,要多向你们几位部长学习......”殷殷之语,至诚似金;谦谦之风,温润如玉。是的,近三年的共事,您玉石一般的德、品、情、为,已经深深地浸润到我们的骨髓里。

您的党性,纯粹如玉。“讲政治”是您身上最鲜明的特征,您从不挂在嘴上,但总是自觉践行。在您心里,“分工不分家、分责不分力”是一种政治自觉。这几年,在主责主业之外,您对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事事上心、件件用力。有时候,看到您拖着反复发作的伤腿去巡河、跑片、走访居村,我们也会劝您注意身体,您经常反过来安慰我们:“膝盖里有积液,多走走,肌肉吸收得快!”您常说“事交我办是信任,事交我办请放心”,为了这份信任和放心,遇到需要上级部门支持的事项,您总是毫不吝惜地打开“朋友圈”、找到“好帮手”。看到您总是和声细语地沟通协调,有时我们也忍不住想,您把友情建在事业上、把资源用在工作中,但这些“人情账”将来怎么去还呢?在您眼里,“用心用力用真情,在岗在为在状态”是一种行动自觉。用“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只争朝夕”形容您的工作状态并不为过,但部里的同志却更能深切感受到您夙夜在公的情怀和登高望远的境界。您一直自谦要先做基层党建的“记事本”,却始终按照区委要求,积极对标京沪宁杭,在短短时间里,通过原汁原味读经典著作、学最新理论而成长为党建领域的“百事通”。很多时候,您钻“大部头”时豁然开朗的喜悦、取“百家经”时若有所思的眼神,真像一名求知若渴的学生,憨憨地沉浸其中。您很少说一个“新”字,却总是讲一个“好”字,凡是真正有利于加强组织建设、淬炼党员党性、群众得到实惠的好经验、好做法,您都要求我们好好学习、消化吸收、转化实践。大家有时开玩笑说,您把自己活成“别人家的部长”,也把我们逼成“别人家的组工”。但我们深知,正是这种登高望远的境界、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创新进取的精神,为全区的组织工作不断打开了一扇扇窗、架起了一道道梯。在您手里,“工作零失误、政策零错误”是一种标准自觉。很多熟悉的老组工都说您是干部政策方面的“活字典”,我们却不仅感受到您研究政策时的“安、专、迷”,更感到您在落实政策时是“暖心宝”。就像一开始,我们对您严抓干部档案工作并不十分理解:为什么人手这么少每年还要抽专人进行全面专审,为什么每次“三龄两历一身份”的核查都要进行外调,为什么每次干部选用文书资料的整理归档都要催促督办......您总是反复告诉我们,干部档案绝不是干巴巴的一盒纸、冷冰冰的一本书,关系到每名干部的成长命运,不能因为我们的粗心大意导致干部产生怨气、影响事业,不能因为我们“手慢脚慢”,让干部“情冷心冷”。

您的担当,坚韧如玉。您待人,总那么温和;对工作,却十分“硬核”。您习惯于“揽活”。这几年,与上级汇报交流时,您“要”的最多的,是在各领域党建创新的试点任务。正是这种“先行者”的决心、“探路者”的勇气,推动城市领域“红色领航、和美小区”、非公领域“融.智汇”金领家园、农村党建“聚合工程”、流动党员“心新相映”工程等品牌频出、亮点纷呈,形成全区基层党建创新开拓、示范引领的生动局面。您习惯于“揽在急的活”。对全区组织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您常怀一份忧勤之心。到任以来,您坚持从包河事业长远出发,在大局上谋划,在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选任体系上用力,迅速建立完善干部选拔任用“三案一单”制度,优化后备干部资源库,确保区委精准选人、科学用人;一批批年轻干部、军转干部、居村书记通过“墩苗”培养和一线选育,迅速成长起来,走上领导岗位。您始终牵挂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在干教培训、谈心谈话、选拔任用等各个环节,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最前面,帮年轻干部“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促广大干部“树正气、迈正步”。您习惯于“揽得罪人的活”。您常说“组工干部要当忠诚干净担当的‘老实人’,但绝不能当无原则、和稀泥的‘老好人’。”这些年,您把干部管理中“最得罪人”的活都揽在自己身上。特别是主抓效能建设,上升到锤炼头雁作风锻造头雁队伍的高度,针对“官不大、僚不小”的机关病和“身在基层、脱离群众”的基层病,您一次次明察暗访、严肃批评,既抓思想教育、更当“黑脸包公”。

您的情怀,质朴如玉。对党员对群众,您有亲人般的温暖。记得刚上任不久,您去走访凌大塘临工集散中心,当几位六十多岁的临工党员诉说二十多年没有过组织生活时,您现场拍板要把临工党组织建立起来。我们还在纠结外来务工党员属于输出地管理、隶属关系不顺时,您却坚定地说,“临工党员也是这个城市的建设者,我们要打破界限、建好堡垒,对他们精心管理、热心服务、诚心关爱,全力打造组织新港湾、城市新家园、合肥新市民”。那以后,您多次到现场,对组织建设、服务功能、党员教育管理等事无巨细、一一指导,以真情真力促贫瘠之地盛开党建引领之花。对干部对职工,您有家人般的温和。您总是加夜班,部里同志经常明知故问“部长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其实我们都知道,白天但凡有时间,您都会主动约干部谈心谈话。您常说“组织部的门,要始终向干部群众敞开;组织部的灯,要始终为干部群众点亮”。您虽然平时话语不多,但与干部谈话却充满艺术,谈完话后,有干劲的干部会更加斗志昂扬,有顾虑的干部会增添信心,有个人困难的干部会敞开心扉,有疑惑的干部也往往会打开心结。对组工干部,您更多了一份兄长的温情。部里小年轻多,一开始总想离您“远一点”,您却瞅机会和他们聊天,聊组工干部的标准、聊组工岗位的收获,巴不得把二十多年的组工经验一股脑传给他们。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也许,大家迅速成长为合格的组工干部,就是对您最好的慰藉!

您的品行,和美如玉。组织部总是很忙,“三更灯火五更鸡”是常态,工作日基本是加班日,节假日更多是奉献日。在那些焚膏继晷的日子里,您始终和大家战斗在一起。到了晚上十点来钟,您都会到各个办公室转一转,和大家拉拉家常,为了让大家放松一下,也会讲几个小笑话。但二十多年组工岗位养成的严谨性格,使您相当不合适讲笑逗乐,搜肠刮肚的几个笑话,也总是讲得磕磕巴巴的,往往都冷了场。可是您一走,我们就会为您的这份“可爱”而哄笑起来,部里面便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很长一段时间,“灯火通明、一路小跑、欢声笑语”成了七楼的一道独特风景。然而,您把身影镌刻在组织部的灯光里,却把自己遗失在孩子的泪眼中。绝大多数的日子里,做一顿早餐、通两次电话,便成了“大头爸爸”每一天父与子的全部。真祈愿铁人永远不倒,父爱始终如山。可惜,您留给孩子的,只有一盘没有开始的棋局;留给我们的,也只有一份份哀思和一张张永远赶考的答卷......

在这个春风已经和煦的夜晚,写下这一点怀思。窗外有轻轻的翅动,远处有隐隐的车灯,那么静、那么真、却又那么远。如果可以,真希望时间永远定格在二月六日的上午。那天,您冒着大雨,到东陈岗卡点指导封闭防控,听我絮絮叨叨着困难、急急切切地要人,您现场调度机关党员下沉一线,督促限时办结、限期到位;同时,您习惯性地把手中的雨伞,悄悄地移到我的头顶上......一切都是那么平常、自然,就像您待所有同志一样。只是当时,谁能想到,部长,这竟然是您,最后一次,为我们遮风挡雨;最后一次,领我们风雨兼程!

(作者为芜湖路街道办事处主任、曾任区委组织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