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2020新春大拜年

年味包河·团圆 | 一位老包河的四世同堂

编辑日期:2020/1/24 13:59:17   作者:新闻中心   


 

      今日岁除。

 

      跟全国各地一样,在包河,除夕意味着农历旧年即将结束,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一家人或一个家族在这一天团聚。

 

      四世同堂的杨光俊老人,是一位老包河,他经历过缺衣少食的贫乏年代,也见证了城区的经济腾飞,如今安享晚年生活的平静和丰盛。

 

      每年除夕夜,当子孙绕膝、欢声满堂时,杨光俊就会想起那些久远的往事。那是大时代的浮光微尘,却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奋斗史诗。

 

1

 

      1962年,二十出头的杨光俊进了分路口村村办的钢球厂,成为一名普通职工,完成了从菜农到工人的身份转变。

 

      上世纪八十年代,合肥郊区(包河区前身)的乡镇企业发展得轰轰烈烈,不少村办企业也搞得有声有色,分路口村红旗预制厂就是其中之一。

 

       彼时的杨光俊,因为勤学苦干,能力出众,担任了红旗预制厂的厂长。

 

       那时还处在中国经济大变革大发展的前夜,村办厂子的厂长,收入也并不比旁人高多少。非但不高,简直可以说是很穷。

 

      穷到什么程度?杨光俊有四子一女,这些孩子没衣服穿,夏天在家都是光屁股系一条肚兜,一条裤子大家出门轮流穿。

 

      那些年的杨光俊一家,连吃饱饭都成问题,更遑论过什么肥年了。

 

2

 

      转机来自大环境的逐渐宽松。

 

      可能是在厂长岗位上锻炼出来的魄力,也可能是穷怕了,1985年前后,在听说大队的鱼塘可以由个人承包时,杨光俊毫不犹豫地包下了鱼塘。

 

      原来鱼塘归属集体时,每亩才产鱼500斤不到,杨光俊承包后,把产量提高到1200-2000斤/亩。连郊区水产局都对他刮目相看,对他非常支持。

 

      养鱼小试牛刀,成功后,他又开始尝试养猪、鸡、鸭,高峰期,生猪一年出栏500多头,鸡鸭一车车拉向市场,俨然已经成了当地的养殖大户。

 

      就在杨光俊的养殖事业欣欣向荣之际,一些非议也传到他的耳中,什么“资本主义的尾巴,早晚被割掉”,“以后还会被划成地主”……

 

      杨光俊内心也不是没有顾虑,但他想起邓小平关于劳动致富的提倡,瞬间又鼓起了勇气。

 

      而靠劳动致富的理念,也正是杨家一代代传承的家训。杨光俊的几个孩子,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从小也都特别能吃苦,成为父母搞养殖的最大助力。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改革开放走向深入。当年,养殖总产值突破百万元的杨光俊,率先跨入合肥的百万元户之列,迎来了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

 

      这时的杨家,别说春节,就是平时,鸡鸭鱼肉也稀松平常了。

 

3

 

      2000年,年届花甲的的杨光俊,自觉精力和体力都已不济,已经无法再带领孩子们继续经营养殖事业,便选择了分家,把生意一拆为四,让几个儿子各负责一块。

 

      几十年来,这个大家庭为了同一个目标而抱团奋斗,每天吃饭,都要摆四桌,一家人从未分灶而食。分家那天,不明白发生了什么的小孙子,哭得泪如雨下。

 

      分家之后,一大家亲密如常,兄弟姊妹之间,遇到哪家需要帮忙,其他几家一定倾力相助。从小,父母就把“一家人要团结”的家训植入了他们的心里,在几十年的相濡以沫中,这种观念得到了加强,他们确信,是家庭团结造就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2002年,这个有着30余口人的大家族,在除夕夜吃团圆饭时,突发奇想,由家庭成员在酒店的舞台上表演节目,本来是个自娱自乐的家庭活动,连办14年后,引起媒体关注,于是包河有个”家庭春晚”的消息不胫而走。

 

      杨光俊觉得,其实自己就是个普通人,真实,有时还有点耿直(影响事业发展那种);自己的家庭也就是个普通家庭,不过是和睦些,把亲情看得重些。

 

      如果真有什么不同,或许就源于世代传承的家风,那无非也就是简单的两条:勤劳致富,团结互助。一家人之间,你希望我好,我希望你好,彼此补台,十几年没吵过一次架,也就不值得奇怪了。

 

      又是一年除夕,杨家的“家庭春晚”,虽因故停办了,但大家庭的团圆饭还要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将起来。兄弟姊妹几个轮流做东,照例是老爷子和老伴安坐主位。孩子们听听老一辈的故事,在谈笑风生中,家风继续延绵传承。

 

      真好。

 

采访手记

 

      大家庭的除夕团圆,通常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除夕夜一家人相聚,畅谈一年的起伏得失,忆苦思甜,或是温故知新,让家庭氛围更加融洽,家人之间感情更加浓厚。老包河杨光俊老人一家,代表了几代包河人的奋斗历程,尽管每一代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并不相同,但他们勤劳奋斗,对内,强调居家和睦、守望互助,对外,主张待人以诚、公正处事,良好的家风一脉相承、代代相传,成为家庭幸福美满的源泉。这无疑,是当前全区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关于推动良好家风传承工作的一个生动注脚,也是和美包河的家庭回响。

 

 

【年俗观察】

烧年纸

 

      烧年纸,就是给祖先化纸钱。一年即将终了,给地下的祖先送一点纸钱,汇报一下这一年的生活境况,顺便再请求请求先人保佑来年家宅平安富贵,这是老合肥人必做的事情。烧年纸是有讲究的,得用木棍子在地下画个圈,圈口不能闭合,圈口要对着先人坟茔的方向。纸钱要在圈内焚化完毕,而且不能老用棍子去挑去翻,比较破损的钱币谁都不喜欢,不论是地面的人还是地下的。如果焚烧时纸钱会打旋,那表示先人已经收到你寄出的钱钞。现在我们都知道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物理现象,但在从前,却被认为是与先人心意相通的表现。

 

贴春联

 

      烧完年纸回家,要洗手净面,可以就开始贴门对子了。门对就是春联,合肥人贴门对子都是先贴大门,即正门,贴好正门之后才轮到屋里其他的门,我个人估计着也是为了告诉隔壁邻居,我家都准备好了,就等着时辰到吃年饭了。合肥人崇尚吉祥如意,大门对联一定讲究气势,五字联和七字联是最让人喜欢的,本地不作兴用四字联,哪怕意思再好,也不会选用。老合肥人的春联,从前要不是自己写,要不就是请人代写,原汁原味,墨黑纸红,代写春联的也能稍稍发笔小财。现在呢,写春联的人少了,很多单位又喜欢免费发放那种带广告的春联,老百姓乐得省心省钱,也不用自找麻烦了。

 年夜饭

 

      合肥人年夜饭常见的传统菜肴,有圆子、元宝鱼、霉干菜和豆腐果烧肉。这几道菜各有说法。圆子:寓家人和美团圆之意(圆子又叫做元宝,寓添财进宝之意);元宝鱼:寓“年年有余”之意。霉干菜烧肉:寓贫富相济之意;豆腐果烧肉,寓吉祥(豆腐果,音“都富果”)。当然,老合肥人的年夜饭永远少不了咸货,这是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的原因造成的。现在过年时,合肥人的家庭饭桌上已经很少见到那么多花色的咸菜了,偶然有个一盘两盘蒸香肠、咸鸭蒸毛豆也不过是应景而已。除去一些土菜馆之外,只有一些老辈人始终坚持着吃咸货的习惯,因为他们始终相信,只有桌上有了咸货,有了雪里蕻,那才是一顿真正的年夜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