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献礼70年 奋斗新时代

民生向上,和美包河收获满满幸福感

编辑日期:2019/10/18 10:13:31   作者:新闻中心   

10月8日,《2019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发布,我区再度揽获综合实力等5个“全国百强区”荣誉称号。其中,综合实力连升4个位次,历史性跃升至全国41强。

在区域实力增强的同时,包河人的幸福感也不断攀升。“十二五”以来,我区始终将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优先保障民生投入、优先推进民生改革、优先实施民生项目,先后实施民生工程项目33个,累计投入资金超24.23亿元,惠及全区80%以上的居民,和美包河绘出浓墨重彩的幸福画卷。

文化擦亮城市底色

灰白色外立面透出高洁雅致的徽派气质,四面广场开阔大气,走入其中又不乏温馨趣味……今年国庆,备受期待的区文化艺术中心(区图书馆、艺术馆)试运行,包河居民迎来新的文化地标。自从区两馆开馆后,家住望湖城的叶老成了常客,图书馆就在家门口,14万册各类主题的书籍让许多和他一样爱看书的居民再也不用坐车跑去市中心了。同样在国庆,合柴·1972项目作为国内首个监狱改造的文创园一经亮相,就以其独有的城市记忆,厚重的工业印记,迅速成为合肥新晋网红打卡地。

在包河诸多“名片”中,“文化”这一张越来越耀眼。

去年底,住在滨湖康园的居民大饱眼福,近距离地欣赏了一场由中国东方歌舞团带来的国家级水平演出,首届睦邻文化节上,《立夏》《徽班》等一批“中国优秀舞剧”轮番展演。在包河,文化种子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的高雅艺术、精品文化俯下身,“走入”群众之中。目前,我区已建档文艺活动领军人才135名,群众性文艺队伍近200支,参与人数近万人,民间文艺院团数量达19个,文化活动站点91个,并全部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统一管理。

近年来,我区加快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城市阅读空间、农家书屋等阵地建设,逐步实现功能健全、便捷高效的区、街镇(大社区)、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全覆盖。同安街道、方兴社区等8个新建城市阅读空间建设项目逐步推进,与已建成的罍街悦书坊等10个城市阅读空间遥相呼应,“全区15分钟阅读圈”触手可及。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点亮了群众生活,滋养着群众心灵。

品质提升幸福生活

崭新的高楼,整齐的绿化,花榭亭台,一树一石、一径一水,都掩映在绿树丛中……70岁的阮怀珍老人曾在合肥首个大板楼里住了快40年,“房屋年久失修,做梦都想着搬家住新房”。2013年,我区开始对太湖新村进行整体征迁改造,并于2018年初成功交付,宽敞明亮的三室一厅和全新的小区环境让阮怀珍和家人高兴不已。

2017年6月,淝河片区综合改造工程正式拉开大幕,两年艰苦攻坚,淝河片区累计完成征迁达207.49万平方米,拆建并重,安百苑B区交付入住,龙川雅居即将交付,川海花园、仁和佳园三期、葛大店民康花园三期建设热火朝天……淝河片区的蝶变也是包河人一步步实现“安居梦”美好蓝图的缩影。

区划调整之初,我区城乡二元结构突出,旧城旧村错落交织。为了提升群众居所环境需求,仅“十二五”期间,我区就先后完成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项目27个,建设复建点28个,累计安置群众近5万人。和原来的居住环境相比,不仅是“居者有其屋”,公共设施配套、社区管理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由郊区而来的包河,教育一度是发展的短板。为了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在扩大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早在2004年我区就率先在全省成立教学集团和教学联盟,形成“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学区联盟”等模式。目前全区共有7个教育集团和4个学区联盟,纳入集团和联盟的学校占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89%,有效地满足了适龄少年儿童“上好学”的需求。合肥上海世界外国语、协和双语两所国际学校于今年9月如期开学,为全市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贡献了重要力量。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学在包河”已成为一块“金字招牌”。

守望彰显和美温度

城市的发展,既要有质感,更要有温度。“过去站在马路边干等着,风吹日晒、饱一顿饿一顿,最怕的还是找不到工。”在常青街道凌大塘社区的凌大塘临工集散中心工棚下,临工丁佩磊说,“如今中心就是我在这座城市的新家,24小时热水供应、专用厕所、提供培训,还有许多就业机会。”在方兴社区,残疾人陆忠勇则通过社区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找到了工作,该中心建立线上数据库,梳理出辖区800余家小微企业的招工信息,与求职者自动“对接匹配”,不受场地、环境等因素干扰,真正实现了7×24小时不打烊服务。

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让惠民答卷更有厚度,更多百姓在包河共享到了发展的成果。家住常青街道的刘家英今年79岁,参加了智慧医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每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为其提供免费的健康体检,家庭医生还可上门服务。老人患有重度二级残疾,多年来依靠轮椅生活,社居委工作人员主动为其申报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要把群众满意作为唯一标准,树牢‘挖井要问吃水人’的理念,推动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区委、区政府向全区人民作出的庄重承诺,正化为幸福的甘露。

五年来,在保障房建设、民生工程后续管养等方面,包河亮点频出。深化基层医改,创新实施医联体、医养结合等模式;“乐助常青”在全国首创社会救助“PPP模式”;“三社联动”“公益创投”成为社区管理服务新亮点……一项项惠民生、接地气的举措,让百姓心中获得感满满。

(徐汐颜 郑玉 吴赛斓 汪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