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献礼70年 奋斗新时代

万年埠 万年富

编辑日期:2019/8/23 8:32:05   作者:新闻中心   

《晒毛渔》.jpg

晒毛鱼

41作品标题:荷塘飘香,作者姓名:陈安云、联系方式:18949844484、拍摄地点:万年埠路东边.jpg

荷塘飘香    陈安云/摄

cf2aa12ee2a3d23da1c4544e31c2b73.jpg

巢湖之晨    葛启荣/摄

f36931e53d796ed679ce832b5465e3e.jpg

渡江战役纪念馆   吴广军/摄

t2.jpg

巢湖万年埠的渔民人家.jpg

渔民人家

融创文旅城夜色——童新传.jpg

融创文旅城夜色  童新传/摄

 

巢湖浩淼,蒹葭苍苍。万年埠就静静地踞于巢湖之滨。它应该是最熟悉巢湖的波浪、最懂得巢湖的风情、最能和巢湖“相看两不厌”的。或者说,在巢湖的波光里,最清澈最动人最亲切的,应该就是万年埠了。

万年埠,一个被时间泅染的地方。初夏,我行走在万年埠,追寻它淹埋在尘封里的往事。巢湖正被夏日的阳光照耀,远处隐约的湖岸线上,飞翔着一群群的水鸟;近处,大片的蒹葭丛中,偶尔会传出清丽的鸥鹭鸣叫。而更近处,就在我们站立的地方,一脉半岛正伸向湖水之中。在万年埠居住了一辈子的卫老指着那些台阶,说:“这就是早年的码头!万年埠,当时,那可是船来舟往,人声喧哗!成船的鱼虾从这里上岸,然后被送到合肥城里。那个场面,真正的是热闹啊。”卫老边说边比划,而我随着他的介绍,慢慢地想像着时间之中的万年埠。

公元前770年,巢湖水运开始。那时,八百里大湖,两岸人烟稀少。只有往来的商船,选择了最靠近古庐州的万年埠。一开始,可能就是最简易的系舟之地。但越来越多的船只,让它垒起了麻石条的码头,接着,在码头边上,有了水街……

再往后,春秋战国的风云,沿着长江,向巢湖席卷过来。那时,合肥这个因二水汇聚而得名的城市,已成为南北水产、木材和皮革等物资的重要集散地。“濡须水道”由此形成。大批的南北货物,由长江经过濡须水道,直达巢湖。万年埠的码头越来越大,越来越繁忙。水街也由原来的几十米的小街,渐渐变成了商铺林立、物资齐全、人来人往的近三里的长街。街上的居民们,来自五湖四海。水运和贸易,让这个小小的集镇,越来越富裕。从长江上过来的客商们因此给这地方取了另一个名字:万年富。万年埠,万年富,农耕时代的梦想,让万年埠成为了巢湖沿岸甚至沿江最有影响力的大码头之一。当年,卫氏家庭,就是沿着长江,直奔万年埠。因为他们知道:万年埠会给他们更好的生活。事实上,万年埠没有亏待这些移民。卫氏家族六百年前最初移居过来的三兄弟,一个从事水运,一个种田,一个经商,后来都兴兴旺旺,续至今。

亘古大湖,千年码头。极目而望,樯橹百里,战火亦是百里。万年埠这个古码头,见证了东吴连樯纵横的浩荡水师,魏、吴逐鹿湖上,往来争夺,大小战争近百次。而再往后,金与南宋之战,达三十年之久。巢湖岸边的万年埠,在战火中逐渐萧条。太平盛世,才能真正的使万年埠成为万年富。否则,即使有晚清李鸿章的淮军水师,万年埠也一样被时光冷落。而拐点也随之到来——1898年的初春,万年埠水街的人们,第一次听见了马达的轰鸣。一艘新式的小火轮,自芜湖沿古濡须水道,进入巢湖。小火轮带来了万年埠在后来的近百年繁华。李鸿章家族的庞大的水运产业,也在万年埠的码头上挑起了旗帜。“凡百十里,商贾云集;南北物资,悉数陈列。江淮之间,第一码头!”伴随着这第一码头的水街,也因此成为皖中地区的著名集镇。老一辈的万年埠人如今还时时感叹:那满湖的船,多得像星星。而埠上人家,殷实者十有五六。一座小小的码头,因为水,而延伸得更加遥远,甚至走出了国门。

从现在重修的万年埠码头往西看,一湖碧水,倒映着崭新的万年埠社区。任何事物都有安静下来的时候,万年埠在喧哗了近百年后,随着巢湖生态建设,它又回归到了蒹葭与水鸟的天堂。而在岸边,那些世代居住在万年埠的人们,已从湖里回到了岸上,从农民变成了新市民。文化沿着万年埠的变迁脉络,正成为新的街区最动人的内核。就在我们驻足万年埠码头时,阳光正覆盖着渡江战役纪念馆前那巨大的桅杆,邻近的名人馆、创新馆、百戏城也都轮番上演着各有特色的时代大戏。融创文旅城,亚洲最大的书城——联投书城,和一大批公共文化设施,将万年埠带进了一个书香弥漫、弦歌琅琅、舞姿翩翩的桃源之境。

因为水,万年埠以码头的形象,度过了千年繁华;同样因为水,万年埠又作为生态文明的标本,婉约静悄。万年埠,万年富,这古老的民谣,从前或许只是梦想,而现在,却已然成为挂在眉梢的幸福。而这一切,巢湖懂得。大湖与古码头,蒹葭与新社区,涛声回荡,绵延不绝……

洪放 合肥市作协主席

版面设计: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