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我与共和国共成长

鲁化:十年宣讲路诠释一颗赤诚初心

编辑日期:2019/8/23 9:09:49   作者:新闻中心   

核心阅读:今年八一前夕,早已脱下戎装多年的鲁化收获了一份特殊的荣誉——合肥市十佳最美退役军人。拿到证书的一刻,这位64岁的老人眼眶湿润,感慨万千:“2019年于祖国来说是个大庆之年,对我个人而言也十分有意义。”

今年,64岁的鲁化迎来了自己40岁党龄,其创办的“鲁化新闻故事汇”宣讲品牌也走入第十个年头。鲁化的宣讲之路肇始于“初心”与“情怀”。年轻时,当过兵,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并立下“三等功”,也曾戍守边疆,支援祖国建设发展,虽已退伍多年,但这份红色初心却早已深深刻在骨子里。

 

2009年退休后,他成为滨湖新区居民身边的一位“草根主播”,至今开展义务宣讲2000余场。每周一至周五,滨湖家园小区的党员活动室内总会准时围坐着一群听众,人群中间,带着眼镜的鲁化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从最新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新闻说起,谈党的理论知识、最新政策,聊历史,话民生,时而激情澎湃,时而诙谐幽默,用其独特的“鲁式新闻”说法,把“大道理”转化成居民能听懂的“小故事”,不仅把理论政策讲清讲明,还能把群众说动说乐,收获了一大批“铁粉”。

鲁化患有青光眼,早年间错过了最佳手术时间,如今视力几乎为零。家里的收音机成为他收集素材的重要来源,每天要“带着任务”听上十几个小时广播新闻。“给群众宣讲一杯水,自己肚子里起码要有一桶水吧。”虽是草根出生的“主播”,鲁化讲起新闻来却一点也不含糊。为了“备好课”,他常常把重要的内容录下来,反复回放,仔细琢磨,直到大脑完全记住并烂熟于心。十年间,鲁化用坏了近十台录音机,平均每月要更换20块电池。日积月累,他在大脑里建起了一个庞大的“知识库”,将内容归类分成医疗、教育、养老、城镇化、就业等八大体系,宣讲时信手拈来

讲百姓关心的事,注意找准小切口,说百姓听懂的话。每次宣讲,鲁化都会精选最贴近宣讲对象的话题,用“政策+新闻”解答群众心里的困惑,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有所思、有所悟、有收获,这是“鲁式新闻”的“法宝”“今年医保迎来新调整,多缴多补、长缴多得,我们来帮大家算算‘经济账’”“不管老爷子骂老太太,还是老太太打老爷子,都是家庭暴力统统要不得啊。”宣讲中,鲁化把“书面语”转化成“大白话”,把“普通话”转化为“合肥话",对百姓而言艰涩的法律、政策,在他口中变成通俗的语言、鲜活的故事。长期宣讲,他成了大家的生活“智囊”。在滨湖家园小区,“有难事,去问问老鲁的意见”成为不少居民的共识。

因为视力微弱、行动不便,从家到宣讲活动室这段路,鲁化每次都要“摸索”二十分钟,包括张道贵在内的几位社区老党员自发轮流接送鲁化。舍不得中断宣讲,鲁化还放弃了随老伴去老城区的女儿家里享受天伦之乐。鲁化的坚守深深感动了他所居住的滨湖家园社区的党员群众。“你放心,只要你讲,我们每天都来接送你。我们就是你的眼睛和拐杖。”

寒来暑往,鲁化的宣讲台越走越宽,从家门口的小区广场,到农家小院、田间地头、学校企业等,听众们也从“路过听”“驻足听”,到“坐下听一会”“坐下慢慢听”,“鲁化新闻故事汇”宣讲队伍也逐渐扩大,发展成一支以鲁化为核心的12名志愿者队伍,上传下达,参与社区党群议事会,积极化解居民们的“急难愁盼”,成为联通居民和社区的重要载体。2018年鲁化还获评中宣部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

“我是一名老党员,生在红旗下,与祖国共成长,年轻时参过军,打过仗,吃过苦,更能体会到‘没有国,哪有家’。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只要老百姓爱听,我就会一直讲下去。”十年间,城市日新月异,居民生活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但鲁化宣讲的背影始终身姿挺立。这,就是一位老党员的赤诚初心。 (杜静 李荣霞)